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教材分析】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是本书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框。本单元的基本逻辑为:从思维到逻辑思维再到科学思维的递进。具体来说,从异同、特征、形态角度谈思维的基本内涵;从条件、含义、特征角度谈科学思维的内涵;思维的作用、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主要说明树立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是从措施角度阐述树立科学思维的基本途径。
由此可见,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是整个单元乃至整本书的逻辑起点,尤其第一框题对思维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了基础的理解和梳理,为第一单元以及整本书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只有弄清思维的概念与特征,才能进一步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形成具体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思维风格具有差异性,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思维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2.掌握思维有共同特征,思维的意义,思维的作用
3.能够结合具体材料辨别思维的类型和思维的作用。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思维的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方式,学会科学思维。
政治认同: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美两国在应急救援中的不同表现,反思产生救援效果巨大差异的原因,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力量,感受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增强中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公共参与:了解思维的基本知识,初步走入思维世界,正确参与公共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思维的含义、类型,把握这些思维方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思维的特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漫画导入
思考: 结合上面漫画分析为什么不让你出去,你想出去,让你出去了,你又不出去了呢?你怎么知道“外面安全”、“外面危险”的?分析从“放我出去”到‘我不要出去”的思维过程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从分析从“放我出去”到‘我不要出去”的的思维过程入手学习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新课讲授:
出示课题: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总议题:如何理解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议题一:从全国各地选择放宽防疫政策之因中明思维的含义
议题二:从民众面对防疫政策放宽后的反应中析思维的特征
第一幕:思维的含义
议题一:从全国各地选择放宽防疫政策之因中明思维的含义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全国多地放宽防疫政策》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析中国选择放宽防疫政策时所采取的思维方式 并从中阐述人的思维认识过程会经历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①中国在选择放宽防疫政策时采取了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等思维方式。辩证的看待了放宽防疫政策的利弊,在放宽防疫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有序恢复的同时呼吁民众加强个人防护,尤其是老年人的防护,并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利用战略思维,统揽全局,把握住了从制定防疫政策到放宽防疫歧策过程中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并在保证人民生命健康的同时逐步推动经济的恢复。
②思维认识过程会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变化。中国选择放宽防疫政策也是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变化。
议学小结:
思维的含义
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
(2)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3)“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思维的方式:
(1)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2)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二幕:思维的特征
议题二:从民众面对防疫政策放宽后的反应中析思维的特征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广州市民进入药店购药,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在广州宣布放宽防疫政策后许多民众选择进入药店购买抗疫药品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特征?并从中分析思维来源于哪里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1)①在广州放宽防疫政策后,许多民众推断出自身感染新冠的可能性将会大大上升,便纷纷进入药店购买抗疫药品以便应对新冠病毒,这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②民众购买的药品主要集中在感冒类、退烧类、止咳类和消炎类,而没有去储备其他种类的药物,是因为这些药物基本上能够应对新冠病毒发病时的症状,属于抗疫药品,这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③在广州宣布放宽防疫政策时许多民众能动的作出反映,立即选择前往药店购买抗疫药品以最大程度的减轻感染病毒后遭受到的伤害,这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
(2)民众之所以会产生购买抗疫药品的想法,是因为广州放宽了防疫政策,民众的生产生活逐步恢复,人们感染病毒的风险迅速提升,所以思维在实践中产生。
议学小结:
思维的特征
思维风格的差异:
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
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2、思维的特征
(1)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不同于感觉)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 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2)思维具有概括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3)思维具有能动性(双重性)
①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特别提示】思维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从根本意义上看,思维依赖于实践。只有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突破提升:比较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