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比热容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科学思维经历设计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建立比热容概念的过程。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了解“热岛效应”,有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2.经历设计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建立比热容概念的过程。3.设计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分析与论证实验结论。三、教学分析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因此在本课设计时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做小风扇实验,先让小风扇接通电源,观察小风扇转动,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问题:1.风扇转动的原因是什么?再在插头处接入二极管,用手拨动风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二极管为什么会发光?(打开课件)(二)新课讲解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提问:为什么同一时刻走在沙子上和水中有不同的感受呢?(播放图片)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重点强调实验的方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信息快递的内容【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找两位学生给大家做演示实验。同时引导学生把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比热容1、引入结合刚才的实验,让学生明白:由于不同的物质吸热本领不同,在物理学上就用“比热容”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启发学生联系密度的定义方法,得出比热容的概念。2、定义3、单位及读法4、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5、组织学生查比热表,获取信息6、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解释相关现象(1)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温差较大?(2)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7、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实例。(1)北方冬季的“水暖”(水放热)(2)汔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吸热)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