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长度的单位,掌握单位间的换算;(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使用方法。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教学难点:单位换算和刻度尺测长度时的正确读数三、教学分析学生对于长度的单位制以及刻度尺的使用已有一定认知,但在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以及误差的认识上还有所不足,需要补充强化。体会到物理的实用性:从实际生活生产需要中生发,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进化。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我们之前学习了声、光、物态变化的知识,今天我们将走进运动的世界。一谈到运动,我们能想到的是草原上奔跑的羚羊,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 这些运动的物体都会随着时间发生位置上的改变,要想学习物体运动的规律,我们首先要掌握测量的知识。 活动一: 师:这两条竖直的红直线哪条看起来更长一些呢? 生:右边的竖直红线看起来更长一些 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可以用一条黑线与左侧竖直红线完全重合,然后将黑线平移到右侧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右侧也是完全重合了,说明左右的线段一样长。 小结:我们的眼睛有的时候具有欺骗性,单凭感觉不完全可靠,为了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要进行测量一、什么是测量 活动二:比比谁的方法多 目测老师和一位同学谁高,不用尺,如何证实目测的准确性? 方法1、两人背靠背站在一起,比较一下 方法2、找个和其中一人一样高的木棍,然后去和另一个人比较 方法3、一个人靠墙,在墙上做标记,另一个人去和这个标记比较 方法4 小结:所谓测量,其实就是一种比较。 二、什么是单位 既然测量是一种比较,我们就要选择一个标准。 小故事:传说有一个胖大臣和一个瘦大臣各用自己的腰围做标准,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因结果不同而互相争吵,胖大臣说这段布有一个腰围长,瘦大臣说这段布有两个腰围长。这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后:因为选取的标准的不同,导致结果不同。所以为了让测量具有公信力,我们要选取统一的标准。 小结: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三、长度的单位和换算 1、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m) 为了更好的描述物体,长度还有其他的单位,请自学书本102页的内容后,填写导学案上的单位阶梯 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总结:本班学生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本学期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积极、先进的班集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