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教学设计 服务性劳动通用九年级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教学设计 服务性劳动通用九年级全册

资源简介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公益事业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2.通过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体验,发展学生服务他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3.通过设计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助人、自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公益事业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难点:通过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体验,发展学生服务他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志愿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指导:同学们,你了解什么是志愿者吗?自2017年12月1日起,我国的《志愿服务条例》开始实施。截止2021年12月28日,在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的注册志愿者超过了2亿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7亿小时。
实际上,志愿者活动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也来争做小小志愿者.(出示图片)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图片,交流感悟.
学习指导:其实,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是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关于志愿者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1。什么是志愿者?志愿者都可以做什么?
2.人们是怎样做到志愿者服务活动的?
3。志愿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4._____________
教师小结: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概括起来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奉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友爱指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互助指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进步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二)学习与探究
学习指导:通过交流汇报课前搜集,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志愿者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现在,志愿服务已越来越普遍,无论是组织救灾,还是大型活动,都有许多志愿者。请同学们通过搜索网络、查阅报刊资料或采访等方式,了解他们是怎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分享他们的收获与体会。
活动二:了解社区志愿服务团队
学习指导:组建社区志愿服务团队是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经常化、有形化、项目化,保证志愿服务队伍相对稳定的重要方式。
为加强对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的管理,规范和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共青团中央办公厅曾经印发《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对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的定义和职责、成立条件作出了说明。交流探究所得:
教师小结:想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就要有无私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帮助他人,也给自己提供学习的机会.
(三)总结与交流
学习指导:你有哪些收获?或有哪些难题、疑问?现在可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附板书设计:
了解志愿活动、“文明县城”、无私奉献 吃苦耐劳
九、教后反思:
精美的图片总是吸引人的眼球,课堂上孩子们被精美的图片深深吸引了,个个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