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含答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含答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1.声音产生的条件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①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温馨提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③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够被人听见。
2.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由振动而产生声音,都可以成为声源。
3.声音的保存方法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1.声音传播的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2)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3)空气越稀薄,传声效果越差,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故在月球表面的航天员只能通过电子通信设备交流。
(4)一般而言,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声效果最差。
2.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是以声波(疏密相间的波动)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音传播的探究:
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如果罩内空气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从而推理得到“真空不能传声”。
1.含义: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1)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相同。
一般情况下,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声速大小关系为v固体>v液体>v气体.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相同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这个数值应作为常数记住),而2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6m/s。
3.回声及回声测距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
如果小于0.1s,便无法区分开来,此时回声能使原声加强。(在屋子里说话,听起来比屋外说话响亮,就是这个道理。)
(3)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公式
根据s=vt知,人耳要区分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是
17m。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
A.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 B.放在课桌上的笛子
C.空中飞行的蜜蜂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
2.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B.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样做用了实验中常用的转换法
②这样做用了实验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③这样做延长了音叉的振动时间
④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③④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5.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C.固体和液体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6.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7.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下列有关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不由振动产生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D.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快
8.甲同学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打铁管一次,甲同学听到几次声音(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9.如表所示,是声音在几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介质 水(0℃) 水(15℃) 水(20℃) 冰(0℃) 软橡胶 软木 钢铁
v/(m s-1) 1440 1470 1480 3230 45 500 5200
根据表中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物态有关
C.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0.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
二、填空题
11.声音传播的快慢与 、 有关。
12.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感到声带在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老师讲课的声音通过 (填介质名称)传入同学们的耳朵。

13.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认识,对每种看法做出评判。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判: (选填“正确”或“错误);
(2)“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评判: (选填“正确”或“错误)。
14.古诗《鹿柴》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闻人语响”是由人的 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15.某锣鼓队正在表演,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原因是手使鼓面停止了 。甲同学在足够长的空心铁管一端敲击了一下,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能听到 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 传播过来的。
16.如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声速/(m s﹣1) 介质 声速/(m 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结(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可知,声速大小与介质的 和 有关;
(2)根据表格信息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有 和 (选填字母序号)。
A.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都要快
B.将耳朵帖在足够长的空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可以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
C.鱼儿快要上钩时会被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空气和水可以传播声音
三、计算题
17.物理实践活动中,小明和小伟在长为0.884km的空心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且测量出两声相隔2.43s(当时的气温为15℃)。两人查询得到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求: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并说明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四、实验题
18.如图所示,为课本中所展示的三个传声实验。
(1)由实验一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判断的依据是 ,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推理法”“归纳法”“演绎法”)
(2)由实验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由实验三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b两种听音方式效果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C
6.C
7.D
8.C
9.D
10.B
11. 介质种类 温度
12. 振动
声波 空气
13. 错误 正确
14. 声带 小于
15. 空气 振动 两 铁管
16. 种类 温度 B C
17.(1)2.6s;(2)5200m/s,由铁制成的
18. 真空不能传声 随着空气的抽出,铃声越来越弱 推理法 液体可以传声 固体可以传声 固体传声比气体效果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