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瘟神》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送瘟神》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毛泽东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指以并列的方式扩张内容的诗歌体式。简单的说就是两首或一组词写同一件相关的事。联章体起源于民间文学体裁,在短篇小说中叫系列,可以写一个人的几件事情,也可以写一个地方的几件事情。
联章体




1956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最后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毛泽东读后十分欣慰,第二天早晨便写了这两首诗,并在诗题下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诗时的喜悦心情。
1958年毛泽东写下《送瘟神二首》,这两首诗最早发表在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上。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挂在心头,是毛泽东的为政理念。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遭遇到血吸虫病这个“瘟神”侵袭。
长江流域及以南13个省,近1亿人口受到威胁。儿童患病影响发育,妇女得病多不生育。
在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患者相继死亡,人烟凋敝,田地荒芜。为此,毛泽东忧心忡忡,寝食不安。
毛泽东题词: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想像在这里占据着中枢的地位。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一现实事件反映人诗人的头脑中,诗人对它作出判断,引起一定的情感,由这情感又唤起一系列的想像,这想像的意象又加强了这情感。这就是浮想联。而把这联翩的浮想,经过剪裁,加以润色,用一定工具,在这里是用语言文字记载下来,便成为诗篇。
中国现代诗人公木
名家点评
这首送瘟神的诗,联系“春风杨柳”,联系“尽舜尧”,联系“天连”、“地动”,不光是为了消灭血吸虫,也概括了像血吸虫那样丑恶的害人的东西。这些东西,它们在旧社会可以危害甚烈。但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提高了觉悟,团结起来,发挥智慧和干不论什么丑恶害人的东西都可以消除掉。这是《送瘟神》二首中所具有的深刻的含义。
中国现代编辑家周振甫
这两首诗集中体现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高度融合的文学创作理论。同时,这两首诗不仅是作者所倡导的民歌与古典相结合的具体实践,而且是这一结合的经典之作。从传统的格律看,其音韵、对偶均属正体。在内容上,将人与华佗治病的历史故事、牛郎的神话传说、后人对尧舜的赞美以及自然科学(天文学)方面的地球自转、银河等老百姓熟悉不过的事情,与消灭血吸虫、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形象生动、贴切、易于理解,尤其是诗中所透露喜怒哀乐,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共同感受。
中国当代诗人麓山子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薜荔(bì lì):亦称木莲、鬼馒头。千村薜荔:形容村落荒芜。
遗矢:遗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派使者到楚国看廉颇,想召他抗秦。使者诳报道,“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倾之,三遗矢矣。”血吸虫病后期人常水泻。
鬼唱歌: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
坐地、巡天、牛郎:毛泽东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致周世钊的信,“坐地日行八万里,蒋竹如(毛在湖南第一师范时的同学)讲得不对,是有数据的。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即一天时间)里程。坐火车、轮船、汽车,要付代价,叫做旅行。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祖国大地上白白有这么多的绿水青山,连神医华佗拿小小的血吸虫也没有根治的办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许多村庄荒草丛生,杳无人迹,瘟疫无情蔓延,千门万户家破人亡,听到的只是鬼在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牛郎如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一切悲欢离合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第一首,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虏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提问: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农村的“萧条凄凉”和人民的“悲惨遭遇?”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绿水青山”,本是适合人们居住的美好环境,却“枉自多”,即再多也无用,再美好也无用,用山水的“枉自多”来暗示人民之稀少。因为在瘟神肆虐下,对于贫病交迫的疫区人民来说,“绿水青山”也显得无足轻重了。这句写出了疫区劳动人民的无限辛酸,也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感慨。“华佗无奈小虫何”,是说不仅在漫长的旧时代,在统治者只知对劳动人民进行压榨,而不管劳动人民死活的情况下,一些想救死扶伤的像华佗那样的名医,对血吸虫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薜荔,野生常绿藤本植物。千村薜荔,形容村落荒芜了。矢,同“屎”。“人遗矢”,借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赵国名将廉颇被废,到了楚国。赵王想再起用他,派使者到楚国去看廉颇,使者拿了反对廉颇的人的金钱,回来诳报道:“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说他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这里指患血吸虫病的人下泻不止,濒于死亡。成千成万户人家变得萧条冷落,大片田地都荒芜了。“鬼唱歌”,本于李贺《秋来》诗:“秋坟鬼唱鲍家诗。”成了鬼的世界,即多少个村庄完全毁灭了。以上四句写旧社会里的人民受到血吸虫病的毒害,是那样使人触目惊心。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由于虫害长期肆虐,人们只好坐在地球上,随着地球的公转茫然地巡游太空。毛泽东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时空意识,对人民的关切之情随着想象飞到天外,遨游广阔宇宙长河之中。然而,年年岁岁惨况依然,苦难依旧,人们到哪里去寻求帮助他们解脱疾病、消灭瘟君的救星呢?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在中国古代创造的众多神里,只有牛郎织女是劳动者。作为是劳动人民的化身神,牛郎十分关注瘟神肆虐之“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如何回答牛郎的发问呢?诗人的答词是:一切悲欢离合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这样写,人间天上浑然一体,极大地开拓了诗词包容的时空领域和思想蕴含,写出了旧中国带给人民的灾祸,那是天怒人怨,世所难容。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舜尧:传说中上古时期的圣人贤君。
红雨:落花缤纷的景象。语出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五岭:指五岭山脉,泛指南方的大山。
三河:原指黄河、淮河、洛河,此处泛指北方广阔的原野。
纸船明烛:民间习俗,送神送鬼时往往点燃蜡烛,烧化纸船等。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春风吹拂杨柳新绿,新中国一片春意盎然,六亿人民意气风发,个个都像古代的尧舜一样。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岖险阻为康庄大道。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人民群众挥动银光闪闪的铁锄,挥舞着坚实的臂膀,兴修水利,整治山河,使大地都为之颤动。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试问瘟神啊,你要往哪里去?人们焚化纸钱,点起明烛,火光明亮,照耀天空,以此来送走瘟神。
第二首诗写新时代新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改天换地的壮举和人民幸福安康、瘟神被逐的情景,浓情歌颂了伟大的时代和英雄的人民,情绪热烈、语调高亢,与第一首感情抑郁、语义哽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提问: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人民的壮举和幸福安康?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前一句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它既是写景,又象征着当时全国人民奋发有为的动人气概。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六亿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光辉思想。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看到桃花乱落像红雨,作者认为这是随着人们的心意翻成红色的波浪,这是象征手法,象征在千百万群众的要求下,到处掀起红色的高潮。这里只是借“红雨”来写出这种形势。“随心”,随着千百万群众的心意。“翻作浪”,转变成为红色高潮。青山不再成为交通的阻碍。“着意”,特意。“化为桥”,化作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青山怎么会化为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呢?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从青山联想到高大的五岭山脉,高到像跟天连接,可是劳动人民在那样的高山上挥动雪亮如银的锄头,在建设山区。这里是借五岭来概括全国所有的山区,在山区进行建设。经过建设,山区也成为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了。从山联系到水,“三河”,旧指黄河、淮河、洛河,这里概括全国所有的河流。劳动人民挥动铁臂来搞水利建设,它的声势之大使大地振动。这样写山区建设和水利建设,虽然没有提到消灭血吸虫病,实际上把消灭血吸虫病也包括在内了。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两句点明题意,总结全诗。前一句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流露出诗人对中国人民终于“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悦。后一句,并非写实,而是借用传统的民间习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间,也渲染出对“瘟神”的鄙视和嘲讽。
 本诗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意气豪迈。这不仅由于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思路开阔,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诗人具有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因而,一旦获悉“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样旷古未有的喜讯,便激动万分,诗思潮涌,从而使诗篇洋溢着风发的意气,卓厉的豪情。诗如其人。本诗是毛泽东同志伟大人格和气魄的体现,也只有毛泽东同志才能谱写这样气壮山河的诗篇。
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