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12 同位素标记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典例精讲】典例1: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典例2:生命科学研究常利用同位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追踪或显示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下列各项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组别 同位素 应用A 35S 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 15N 标记DNA分子,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C 14C 标记CO2,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D 18O 标记H2O,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H2O【方法点拨】1.噬菌体亲子代个体与细菌之间的同位素标记关系DNA 蛋白质 DNA和蛋白质亲代噬菌体 32P 35S 14C、3H、18O、15N培养细菌 31P 32S 12C、2H、16O、14N子代噬菌体 32P、31P 32S C、H、O、N两种都有(1)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2)35S和32P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2.高中生物常用同位素示踪法案例放射性元素 标记物质 研究内容 结论14C CO2 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CO2→C3→有机物3H 亮氨酸 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18O H2O和CO2 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 产生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15N DNA DNA的复制 DNA半保留复制32P DNA 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35S 蛋白质【题型训练】1. 有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可以标记其DNAB.用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实验,离心所得上清液放射性很高C.用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实验,所得子代噬菌体均有放射性D.用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2. 某团队从下表①~④实验组中选择两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 )组别T2噬菌体 大肠杆菌① 未标记 15N标记② 32P标记 35S标记③ 3H标记 未标记④ 35S标记 未标记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④和③3. 关于同位素标记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给小白鼠提供18O2,一段时间后,在其尿液中能检测到18OB.给植物浇灌H218O,一段时间后在周围空气中的O2、CO2、水蒸气中都能检测到18OC.核DNA分子的两条链都用15N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放入含14N的培养液中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细胞都含有15ND.分别用含有35S和32P的两种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分别培养病毒,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可区分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4. 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①②③表示离心管顺序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B.①是大肠杆菌在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结果C.②中大肠杆菌的DNA都含14N/15ND.实验结果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答案】典例1:【答案】B【解析】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蛋白质和DNA都含C、H、O、N四种元素,其中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DNA含P元素;当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故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中都能找到3H、15N,而无35S元素,A、C、D错误;因侵染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故子代噬菌体中还可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32P,B正确。典例2:【答案】A【解析】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故A错误;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故B正确;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故C正确;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故D正确.故选A.【题型训练】1.【答案】D【解析】 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A错误;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用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实验,离心所得上清液放射性很低,B错误;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所得子代噬菌体只有少数具有放射性,C错误;用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2.【答案】C【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为了区分DNA和蛋白质,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根据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说明亲代噬菌体的DNA被32P标记,根据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说明第二组噬菌体的蛋白质被35S标记,即C正确。3.【答案】D【解析】给小白鼠提供18O2,经过有氧呼吸,可以形成放射性的水,经过体液循环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A正确;给植物浇灌H218O,H218O参与光反应形成18O2,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18O2,因此一段时间后植物周围含18O的物质有水蒸气、O2和CO2,B正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子代DNA都包含一条DNA母链和一条子链,合成的子代DNA分子都含有15N﹣14N,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细胞都含有15N,C正确;分别用含有35S和32P的两种培养基培养细菌,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不能区分DNA病毒还是RNA病毒,D错误。4.【答案】B【解析】本实验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氮元素被标记,通过离心使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大肠杆菌的DNA分层,A项正确;①中只有重密度带,说明①中DNA两条单链都含有15N,B项错误;②中只有中密度带,说明②中DNA两条单链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C项正确;①中DNA两条单链都含有15N,经过复制离心后为②,再复制离心后为③,说明开始时大肠杆菌DNA双链被15N标记,放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一次后为②,②中DNA两条单链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②中DNA再复制一次,形成的4个DNA中,其中两个DNA中各有一条单链含有15N,一条单链含有14N,另外两个DNA的两条单链都含有14N,离心出现中密度带和轻密度带,实验结果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项正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