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标要求】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问题导学】1.明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3 .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4.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践行与发展。【互动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际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这个“脉”,就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到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指出:“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科学社会主义代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潮流,自此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必然性。2.◆圣西门生于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他本可以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但是他看到法国社会广大无产者和劳动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立志做"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他的理想是建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制度,即"实业制度"。在他看来,实现这种理想的关键在于采取说服的办法。为此,圣西门把赚来的钱用于科学研究、结识教授虚心求教以及四处游历。但是,钱财很快花光,圣西门的理想却没能实现。傅立叶生于法国一个富商家庭,他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商业的内幕有直接的感受,对资本主义社会广大民众的疾苦有深刻的了解。他在著作中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和谐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人人劳动,男女平等,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以普遍的协作代替文明社会的个人竞争。但是,傅立叶将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寄希望于富翁出资,结果等了十年,也没有一个富翁支持他。欧文在20岁时就成为工厂的管理者,享受优厚的待遇。在管理工厂的过程中,欧文看到了工人阶级生活的悲惨状况,他同情工人并尽自己所能改善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1824年,欧文出资在美国买下一块移民区,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验无法持续下去,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孤岛很快湮没在了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为什么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3.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这是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形象描述。材料二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邓小平指出:“建国头七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材料三 1847年11月底至12月初,正义者同盟举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闭幕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立即着手完成起草宣言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恩格斯写过两个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在这基础上,马克思执笔写成《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篇》(1)分析材料一中的两种社会形态与材料二中新中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三并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4.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逃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后,社会主义由苏联一国发展到欧、亚、拉美15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为此,西方某政治家曾预言,到20世纪末,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将“不战而胜”。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告终,而且日益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在今天为什么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体系构建】【易混辨析】1.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理论来源。(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严重曲折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全面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4.《共产党宣言》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5.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6.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7.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能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8.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9.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10.唯物史观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找到了社会变革的坚定力量。( )11.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了历史巨变,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1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3.《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1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文化斗争。( )15.三大国际工人运动的发生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当堂达标】1.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对这段话的主旨理解最合适的是( )A.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B.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C.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D.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2.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要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就必须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共产党宣言》在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时特别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领导是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能实现的关键。由此可见( )①无产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②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无产阶级政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④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组织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从《共产党宣言》中的这一段话,我们可知( )①《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③工业进步动摇了雇佣劳动制度,从而动摇了资本生存的条件④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发展决定资本主义的命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周恩来暮年之时,仍在寻找《共产党宣言》首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绝对想不到、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共产党宣言》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是因为它(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③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在后来的《资本论》等著作中又阐明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些著作中阐述的理论学说(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②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作了系统的规划③使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跨越④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②科学社会主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③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④科学社会主义消灭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运动是不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一切社会变迁的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观点( )①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基础②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③是对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科学论证④揭示了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同古代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者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以上事件在一定意义上都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②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说,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在继承前人先进思想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由此“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发现了剩余价值,由此“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两个伟大发现”( )①都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 )①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理想社会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掩饰资本主义的弊端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下图中的两段话节选自《共产党宣言》,这告诉我们( )①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一定是历史的进步②消除阶级矛盾是无产阶级运动的根本目的③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④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正如毛泽东在1949年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传导路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④在马列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②→③→④→①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参考答案【互动探究】1.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结果都失败了,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②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诉求,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理成分,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①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都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注定其必然要失败。②空想社会主义不同于科学社会主义,他们只看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3.(1)①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②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③新中国: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2)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打开了通向未来的大门,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4.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易混辨析】1.错误【详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故题目观点错误。2.错误【详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故该观点说法错误。3.错误【详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本题说法错误。4.错误【详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故题中观点错误。5.错误【详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故本题说法错误。6.错误【详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故题目观点错误。7.错误【详解】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故原观点错误。8.正确【详解】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本题说法正确。9.正确【详解】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故本题正确。10.错误【详解】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所以此判断错误。11.错误【详解】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了历史巨变,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故本题说法错误。12.正确【详解】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故题中观点正确。13.正确【详解】《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本题观点正确。14.错误【详解】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故本题错误。15.正确【详解】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故该观点正确。【当堂达标】1.B【详解】B: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B正确。A: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这不是材料的主旨,A不合题意。C: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这不是材料的主旨,C不合题意。D: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这不是材料的主旨,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2.A【详解】①③: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表明,无产阶级政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无产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①③符合题意。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观点错误。④:共产党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奠定了组织基础,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A。3.D【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第一次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①说法错误。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危机,②不符合题意。③:工业进步造成的工人联合和在斗争中形成的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动摇了雇佣劳动制度,从而动摇了资本生存的条件,③符合题意。④:材料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具有局限性的,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容纳不了如此巨大的生产力,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C【详解】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的是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①错误。②:之所以有众多忠实追随者,是因为《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的世界观,能够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②正确。③:《共产党宣言》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是因为《共产党宣言》正确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③正确。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般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法,④错误。故本题选C。5.B【详解】①④: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在后来的《资本论》等著作中又阐明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些著作中阐述的理论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①④符合题意。②:这些著作中阐述的理论学说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科学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历史根本问题,并没有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作出了系统的规划,②错误。③: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使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跨越”的说法夸大了这些著作中阐述的理论学说的作用,③错误。故本题选B。6.B【详解】①③:我们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①③符合题意。②: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②说法错误。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层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始终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能被消灭,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7.A【详解】①③:“一切社会变迁的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基础,是对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科学论证,①③符合题意。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②错误。④: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④错误。故本题选A。8.B【详解】①③:空想社会主义者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这些事件都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③符合题意。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说法错误。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C【详解】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不符合题意。②:《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符合题意。③:《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符合题意。④: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0.C【详解】①: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①说法错误。②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准确说明了这“两个伟大发现”的历史意义,②③说法正确。④: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这是空想社会主义所犯的错误,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1.C【详解】②④: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因此,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故②④符合题意。①: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与材料不对应,排除①。③: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没有掩饰资本主义的弊端;③错误。故本题选C。12.D【详解】①:材料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点和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未涉及社会形态更替与历史进步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②:无产阶级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②错误。③④: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13.D【详解】ABCD: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一批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干部上思想上的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马列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顽强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正确的传导路径为:③→①→②→④,D符合题意,ABC传导错误。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