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3.1贯彻新发展理念课标要求: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学习目标:1.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原因;2.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3.理解新发展理念重要性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4.明确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5.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6.理解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重要性,阐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政治认同:理解和认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理解和认同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公共参与:认识到在经济活动中不能唯经济利益是图,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诚信、友善、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如何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出示课题:贯彻新发展理念第一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议题一: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1)发展为了人民: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意义:①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②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二目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议题一:为什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探究活动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等等。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理念?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提示:①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②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④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⑤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1、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的关系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2、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探究活动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习近平指出,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教育的培养。教育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说明创新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提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①创新是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强大引擎。创新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经济转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而带动就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③创新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价值链和产业链水平,全面提升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④创新能够激发出商业和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3、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1)创新发展①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②重要性: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③实践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协调发展①解决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②重要性: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③实践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3)绿色发展①解决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②重要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③实践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4)开放发展①解决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②重要性: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③实践要求: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共享发展①解决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②重要性: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实践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4、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