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文化运动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6张PPT。帝德乾坤大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
1915年老百姓的春联一、背景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君主专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就需要进行思想革命新





景①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辛亥革命未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④袁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治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
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根本原因直接原因③ 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自由、平等、博爱)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
2、代表人物:
3、指导思想:
4、主要阵地:
5、主要活动基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吾国之社会,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指导思想和旗帜:5、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民主与科学北京大学4、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以西方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民主、科学等思想文化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和文化走近北大讲坛上的教授胡适↑辜鸿铭→辜鸿铭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思考:“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思想自由”: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内容:三提倡,三反对 后期内容:开始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A: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核心内容)材料中所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究竟指
什么?  “西洋人因为拥护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赛先生——Science——科学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民主理念——自然科学、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法则、科学精神①猛批封建正统思想—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
②认为科学与民主同等重要,必须用科学来启迪民智评价: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①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②陈独秀不仅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还号召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有一份辞职电文,文言文是这样写的: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
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说一说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宣传民主和科学有什么意义?白话文通俗易懂,能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理解,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干不了,谢谢。”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新闻资料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三从四德要反对材料一:孔子生长于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是“吃人”两个字。
 ——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对旧道德、旧礼制的批判最为猛烈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 鲁 迅新文化运动分两个阶段:前期
后期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内容:三提倡,三反对内容:传播马克思主义后期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以“五四”运动为界前期(1915-1919)
后期(1919-1921)猜一猜: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
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
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
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
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
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1919年《新纪元》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材料三:五四时期的报刊《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 材料二: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救国的答案。结合下列材料,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者三百余人。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在总数为1000票中,孙中山得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其他人均没超过50票,而孔子只有1票。 儒家传统思想占主流民主共和占主流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思想启蒙运动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封建思想文化向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转型四、新文化运动评价(正反两个方面)积极影响(历史意义):
1、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这场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2、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3、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动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性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材料二: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②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现象一: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针对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掀起了一股否定孔子、批判儒学的潮流。
现象二:2005年,以山东曲阜为祭孔主会场,上海、衢州、香港、台北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同时进行了祭孔活动,组成空前的全球祭孔大典。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精华:
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
提倡“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糟粕: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如三纲五常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愚忠愚孝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一夫多妻”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民主共和“民主”“科学”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学习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工业近代化政治近代化思想近代化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根据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请大家思考一下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经历了几个层次的“觉醒”?本课的“觉醒”是什么含义? (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化历程)的特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器物)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化)的特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先进知识分子百家争鸣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1.背景 产生于社会变革背景下
百: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新: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时期
2.原因:文化碰撞的结果
百:中国境内地域文化相互碰撞
新:中西文化碰撞
3.参与者和领导者:都是知识分子
4.结果: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不同点:
1.性质:
百:奴隶社会末期兴起的思想大变革运动,代表地产阶级利益
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兴起的宣扬西方思想的运动,反对封建思想,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百:来自中国文化自身,并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
新:彻底否定中国的传统封建专制文化,有“全盘西化”的倾向
3.百:创造文化,儒家学说、法家学说;
 新:传播文化,传播了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新





景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但未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④袁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治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
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根本原因直接原因①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自由、平等、博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