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勇于自找苦吃,青年成就未来(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勇于自找苦吃,青年成就未来(含解析)

资源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勇于自找苦吃,青年成就未来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指出:“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请以“自找苦吃”为主题,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题目自拟,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顺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曾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民间有这样的俗语流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诗人们对吃苦作了艺术的表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凡此种种,似乎将吃苦与成功画上了等号。但也有人质疑,难道吃得了苦,就一定能成功吗?
对以上说法,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开拓创新的人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争做‘自找苦吃’的好青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物质生活已很丰裕的今天,对当代青年是否还需要强调“能吃苦”?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苦”,不是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折磨自己的自虐,而是居安思危,大事临头不怕事;是面对挑战保持定力、不怕鬼、不信邪、不怕压;是面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做好应对的充分准备;是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是邓小平晚年回答女儿“长征时你在干什么”时的三个字——“跟着走”;是海明威的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能吃苦”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中先引用了习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的话,引出了“自找苦吃”这一关键词。总书记对青年“自找苦吃”评价很高,认为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精神。
题干要求:以“自找苦吃”为主题,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这一提示语直接指明了写作的立意指令、身份指令、问题指令。写作时一是要理解“自找苦吃”的内涵,写出“我”对“自找苦吃”的看法;二是要突出“面向复兴中学的学生”的读者意识,三是要写出演讲稿的文体特点。
“苦”,代表的是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是不容易获得成功的领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是在困难中,人们把握机会、锻造能力,肩扛担当和责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艰苦提供了磨砺意志、强壮筋骨、升华境界、锻造精神的难得条件。投身“苦”中,勤奋历练,才能堪当重任、有所作为。“自找”,是自我主动锻炼的姿态,其象征着对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艰苦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都是磨炼自己的机遇。满足于“舒适区”,精神上必然缺乏追求和闯劲。新时代新征程,人应当主动走出“舒适区”,对棘手的事、困难的事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地寻求磨砺和成长。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方能在奋斗中提升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磨砺中增长才干,在攻坚克难中提升生命价值。
行文构思上,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自找苦吃”的内涵与实质,“自找苦吃”的重要意义,如何“自找苦吃”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自找苦吃的重要意义”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自找苦吃”时,可以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如青年一代应埋头苦学,砥砺深耕,主动吃学习的苦、寂寞的苦;青年一代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奉献,甘吃身体的苦;青年一代应磨炼意志,不懈求索,甘吃心性的苦。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黄文秀、杨宁等广大青年干部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到最艰苦的地方奉献青春年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例,论证自找苦吃的内涵。也可以引用习近平主席在红旗渠青年洞考察时对青年的寄语:“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论证新时代青年应自找苦吃,为国家埋头苦干,拼命硬干。还可以立足于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躺平摆烂”安于舒适圈等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唯有吃苦,方能圆梦。
2.让吃苦绘就人生底色。
3.勇于自找苦吃,青年成就未来。
4.敢吃苦,肯奋斗,勇担当。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引用了三句名言。第一条含意指向意志的磨炼,第二条含意指向付出和回报,第三条含意指向精神在淬炼中成长,都体现出了吃苦对于成功的重要性。然后话锋一转,又提出了“难道吃得了苦,就一定能成功吗”这一问题。意在引导考生辩证分析吃苦与成功的关系。对此,考生需要认识到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不会有回报,成功的路上少不了吃苦,少不了淬炼。当然,也不能盲目吃苦,而是应善于吃苦,适时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吃苦的内涵,吃苦的重要性,吃苦与成功的关系,如何正确吃苦、走向成功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吃苦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艰苦的求学之路,以及毛泽于闹市中读书的事例,论证青年一代应甘于吃读书学习的苦,养得深根,为国奉献。也可以引用马尔克斯“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的名言,论证吃苦对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性。还可以立足现实,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不少人养尊处优、逃避吃苦,“佛系躺平”等现象进行反面论证,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苦难是一笔财富,善加运用才能走向成功。
2.只有经过淬炼的人生,精神才能得到成长。
3.吃苦不一定能成功,还要适时抓住机遇。
4.付出与回报往往是成正比的。
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告诉我们要“奋斗”,做“强者”,做“善于和勇于开拓创新”者,而不是“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但我们也要明白,在奋斗的过程中会遇到坎坷、挫折,开拓创新的过程更不会一帆风顺,失败、困惑等等会如影随形,经常在我们身边徘徊。那么,我们做好“吃苦”的准备了吗? “吃苦”的本质不是在身体上,而是在精神上。吃苦是长期聚焦于一件事的能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是即使自己身处泥潭,也不忘给自己增加更多的技能,一步步的走出困境;是即使自己身处高位,也要勤奋上进,稳固现有的生活,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的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在为了做一件事长时间聚焦的过程中,所放弃的娱乐生活,所放弃的无效社交,所放弃的无意义的消费生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忍受的不被理解和孤独,本质是一种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以及坚持能力和思考深度。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具备“吃苦”的能力?材料第二段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给了我们思考的方向。首先,“吃苦”的意义在于最后会有所“收获”,其次,只有那些,胸怀“国之大者”,立志高远,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才能够“吃苦”,因为心中的宏伟目标时时激励着他,为国家民族奋斗的使命感会激发他的热情和勇气。考生也可在此段启发之下阐述自己对于如何能“吃苦”的看法。
材料写作情境是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争做‘自找苦吃’的好青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写一篇征文。要围绕主题写作,不可偏离题意。
写作时可采用层进式结构来写,如阐述“吃苦”的含义,思考“吃苦”对于青年的意义,如何提升自己“吃苦”的能力。可以联系历史和当下,分析青年吃苦对于个人成长、国家民族发展的巨大价值。尤其是当下,时代风云波诡云谲,机遇和风险并存,更是对当代青年“吃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通过“吃苦”奋斗,建功立业,担当责任使命,需要考生在文章中给予解答。
立意:
1.事业有路勤为径,自找苦吃攀顶峰。
2.奋斗与吃苦并存,成长与发展比肩。
3.做吃苦青年,不负家国不负时代。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了关于“能吃苦”的相关论述。材料中对待“能吃苦”的态度是,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依然要强调“能吃苦”,但对“苦”的理解有所变化,不是自虐,而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能吃苦”,比如:居安思危、不惧挑战、勇担大任、勇于行动、不惧失败等。综上,写作时当扣住关键词“能吃苦”展开,行文时可思考,为何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依然强调要“能吃苦”,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绝非坦途,面对挫折,就必须接得住、挺得起、压不垮,这需要具备“能吃苦”的品性。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正身处剧烈变化的时代。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与应战并存,唯有锤炼应变的智慧和勇气,才能在屹立不倒。从当下时代青年的现状看,有青年秉持“佛系”、“躺平”“精致利己主义”等人生态度,贪图享乐,沉溺于自己的舒适圈中,不敢应对当下挑战。也可以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思考,当下强调青年要“能吃苦”,“苦”是符合当下对青年要求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苦”,而不是没事找事的“自虐”,哪些苦是青年当吃的?材料已经例举的很多,可选择其中一二展开论述。还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谈如何才能锻炼“能吃苦”的能力,比如:我们必须具备从被动适应、忍辱负重到主动担当、舍我其谁的“能吃苦”品质;在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道路上,应当永远记得最初的梦想、心中的坚守,保持奋进的姿态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让青春在“能吃苦”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从时代背景出发,论述“能吃苦”的重要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可能在敲锣打鼓、轻轻松松中实现,我们已经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全新时期,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才能经受风高浪急的重大考验。二、从青年的使命担当出发,青年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时代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奋斗者,我们责无旁贷。三、从怎么的角度展开论述,青年要发扬“自找苦吃”精神,不畏艰难困苦、苦中作乐,拼搏奋进、坚持不懈,利用一切机会磨砺自己。
立意:
1.让青春在“能吃苦”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2.发扬“自找苦吃”精神,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3.在不惧吃苦中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