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12课 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知识结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二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010203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证实,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意义和局限性。立足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课程导入(1)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专制,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在思想领域大搞“尊孔复古”的逆流。(2)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的欢迎。新旧思潮发生激烈的冲突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3)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背景: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失败失败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开始时间:开始标志:代表人物:重要阵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北京大学《新青年》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概况:《青年杂志》封面, 在 创办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 一文,正式 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敬告青年》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开始标志:“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蔡元培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陈独秀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1915年陈独秀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李大钊代表人物——鲁迅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胡适4、重要阵地:《新青年》杂志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中心: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己当官仕途方便……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日就呈请教育部聘任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引进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在这种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黄艾禾《蔡元培的北大时代》北京大学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陈独秀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李大钊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1、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胡适《吴虞文录序》打倒“孔家店”--吴虞旧道德: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新道德: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的西方道德思想胡适夫妇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作品《药》描述的用人血馒头治病1、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民主科学DemocracyScience(德先生) (赛先生)陈独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1、内容:②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旧观念重形式难理解新思想重内容好理解1、内容:③提倡文学革命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我们要推到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把反封建的思想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轻松一笑:秀才断句理解:“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实际情况:“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说明文言文艰涩难懂。20世纪20年代,胡适在北大任教时,对白话文大加称赞,引起部分学生的反对。以下是胡适与学生间的一段对话。学生: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毫无缺点吗?胡适:没有。学生:肯定有!白话文废话太多,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不一定吧!前几天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让我去政府部门工作,我决定不去,就回电拒绝了。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个意思,用文言文写一个回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学生: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任命。胡适:干不了,谢谢!趣说白话文:白话文言简意赅①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③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洗礼。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废除汉字写拼音!国粹、国情都是捣乱!西方胜利、传统灭亡!2、意义:3、片面性:具有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性质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思考探究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新的道德观念: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的是非观念: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新的文学观念: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第一阶段:1915—1919年新阶段:1919年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1.【唯物史观】陈独秀说:“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主张“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可见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反对封建神鬼迷信 D.复兴儒学传统文化C2.【史料证实】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这场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每周评论》 B.《中外纪闻》C.《新青年》与北京大学 D.《民报》C3.【唯物史观】陈独秀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这场“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A.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 B.诗词逐渐被杂文和小说所代替C.使用白话文写作逐渐普及开来 D.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C4.【史料证实】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一场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D.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5.【唯物史观】有人说,《民报》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新青年》杂志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材料表明《民报》《新青年》( )A.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C.介绍了陈独秀的理论主张 D.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B6.【史料证实】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A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谢谢观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程引入】新文化运动情境导入.mp4.mp4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