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三节 课时1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极短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使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物理现象。碰撞现象思考1碰撞有什么特点?二.碰撞的特点1.相互作用时间极短。2.相互作用力极大,即内力远大于外力。动量守恒!!!三.碰撞的分类1.按能量损失的情况分①弹性碰撞②非弹性碰撞③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不损失,即EK前=EK后动能有损失,即EK前>EK后动能损失最大,碰后粘在一起运动。2.按运动形式分①对心碰撞(正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②非对心碰撞(斜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四.碰撞的规律1.弹性碰撞(特例)V1V2=0光滑① 若m1=m2 ,③ 若 m2>>m1 ,④ 若 m1 >> m2 , 则v1’= v1,v2’=2v1 .(举例)② 若m1>m2 ,“中子的发现”见教科版教材 P12 ,P14 发展空间则v1’=0 ,v2’=v1 , 相当于两球交换速度.则v1’>0,且v2’一定大于0; 1、2同方向运动若m1则v1’<0,且v2’一定大于0; 1、2反方向运动 则v1’= -v1 , v2’=0 .(举例)V1V2光滑2.非弹性碰撞V1V2光滑3.完全非弹性碰撞【强调】碰撞问题的三个依据2、遵循动量守恒定律3、动能不增加1、速度要符合情景(注意强调碰后v同向和反向的情况)p1+p2=p1′+p2′Ek1+Ek2≥Ek1′+Ek2′例1、A、B两个质量相等的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7kg·m/s,B球的动量是5 kg·m/s,A球追上B球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A.pA′=8kg·m/s,pB′=4 kg·m/sB.pA′=6kg·m/s,pB′=6 kg·m/sC.pA′=5kg·m/s,pB′=7 kg·m/sD.pA′=-2kg·m/s,pB′=14 kg·m/s例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A以速率v0向右运动.在小球的前方O点处有一质量为m2的小球B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小球A与小球B发生正碰后小球A、B均向右运动.小球B被在Q点处的墙壁弹回后与小球A在P点相遇,PQ=1.5PO.假设小球间的碰撞及小球与墙壁之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求两小球质量之比m1/m2.m1/m2=2例3、质量为M 的带有1/4光滑圆弧轨道的小车静止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质量也为M 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冲上小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小车的左端,则( )A.小球以后将向左做平抛运动B.小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C.此过程小球对小车做的功为D.小球在弧形槽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四、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