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阅读理解题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秧鸡 该种水稻了,门前那一块块干土被放进了水,整治成水田。水稻快收割了,那一块块稻田被放掉了水,还原为干土——种上了青菜、白菜、萝卜,成了青青葱葱的菜地。 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青青的秧苗插下。三晴两雨的,不多时,一弯弯稻田就变得绿灿灿的,看不见明晃晃的水了。门前的稻田就这么一弯一弯地流向远处。 已是盛夏时节。稻田看着看着就由青转黄。稻田由青转黄之时,稻田里青蛙的鸣叫之声响成一片。不知有多少只青蛙伏在稻根边,伏在田坎的草丛里,热烈地礼赞这辉煌的强盛的夏日。这时节,鱼儿在水里游,时不时吐出一连串的水泡;蝗虫在这里、那里地蹦来跳去;还有红色的、黄色的蜻蜓,飞来飞去地在稻叶上游逛;一种我们称之为“花姑娘”的甲虫,背上背着红红的斑点,在稻叶上爬行,而舞着剪刀的绿色螳螂,正悄悄地接近它……好多好多生命,在稻田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稻田里引我注目的,还有秧鸡。 秧鸡不同于鸡,个头只有一般小母鸡的一半大小。毛色呈淡橘色间黑色条纹,出没于稻棵之间。它们很机警,一听见人的脚步声,就隐向稻田深处。随着稻谷的日益黄熟,随着稻香的日益浓郁,它们也愈发活跃起来。它们再不是两只相伴了,它们身后,往往跟着好几只毛茸茸的小家伙。稻谷正走向成熟,田里的水浅浅的,它们悠然自得地觅食,很是方便。 我常常躲在一边,久久地观察它们,只是不发出声响。稍有响动,它们就慌忙地隐向远处,留下一片窸窣之声。 我很奇怪,种水稻之前,这里明明都是干土,见不到它们的身影。它们是什么时候,又是从哪里来稻田里安家落户的呢? 稻田里,供秧鸡们寻食的东西真多啊!难怪它们乐于在这里安家,健健壮壮地繁殖、养育后代。稻田是它们的幸福家园。 我想:待收获时节秧鸡们会暴露无遗。它们会被人们捉住,被人们当作餐桌上的佳肴的。但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稻子成熟了,收割的季节到了,人们开始收割,稻子越来越少——终于被收割干净了。奇怪的是:没有见着秧鸡的身影。一只也没有见着。它们早就迁往别处了。 秧鸡转移到哪儿去了呢?(1)下面句子属于静态描写的是( )。A.稻谷正走向成熟,田里的水浅浅的。B.鱼儿在水里游,时不时吐出一连串的水泡。C.一种我们称之为“花姑娘”的甲虫,背上背着红红的斑点,在稻叶上爬行。D.稍有响动,它们就慌忙地隐向远处,留下一片窸窣之声。(2)下列说法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A.秧鸡和鸡差不多大小 B.稻子收割完了,秧鸡也搬家了C.栽种水稻之前,田里见不到秧鸡 D.短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秧鸡(3)从第4自然段中摘抄一个能概括这个自然段大意的句子。 (4)你觉得秧鸡有什么特点?联系短文内容概括写出两点。 (5)对于田里的秧鸡,作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2.课外阅读。小 鸟 天 堂正是北国千里冰封的时节,想不到在南国新会却是一派小阳春的天气。这天,我们去游览闻名遐迩的“小鸟天堂”。“小鸟天堂”无愧于天下奇观这一赞誉:一棵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榕树,“一树成林”,竟能枝繁叶茂,盘根错节,覆盖着一个小岛。远看像一簇簇珠帘从半空中垂下,有的低垂于静静的水面,有的则沉没在湖底,尤其那些色彩斑驳的枝干,峥嵘突兀,千姿百态,无论你从哪个方向观察,都难以分出主干与枝干。所谓奇观,不仅是古榕树,还有那成百上千只在此栖息的鹭群。黄昏时分,它们盘旋飞翔,像一片片云彩。这里落户的鹭有三种:白鹭、灰鹭、麻鹭。早晨,白鹭、麻鹭飞出去到处觅食,黄昏后归宿。此时灰鹭又掠翅起来夜巡,再于晨曦中回家小憩。它们按时轮换,和睦共处,简直比一家人还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难想象它们是如何共饮一湖水,同栖一小岛的。当然,这奇观的形成在于人为,当地人多少年来就养成了保护绿化、爱护鸟儿的情操,他们甚至定下禁令:不准在“小鸟天堂”附近的地区鸣放鞭炮,不准任何人登上小岛一步。巴金老人当年来此参观后,禁不住撰文赞美这里是小鸟天堂,而后,又亲笔为此处奇观题字“小鸟天堂”。“小鸟天堂”原名“雀墩(dūn)” ,此一改名,分外添色,让本来就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览胜地更是洋溢着分外诱人的春色。 在“小鸟天堂”里游览,我们不仅为此处的壮观奇景而流连忘返,更为新会人民懂得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深深感动。无论是“一树成林”的奇观也好,还是“百鸟王国”的壮观也罢,又怎及他们的远见卓识更令人感叹?(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①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 ②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2)作者游览“小鸟天堂”的时间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下列对文中“小鸟天堂”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小鸟天堂”是南国新会的一座天然公园B.“小鸟天堂”是成百上千只小鸟栖息的小岛C.“小鸟天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览胜地D.“小鸟天堂”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巨大古榕树(4)为什么“小鸟天堂”被称为天下奇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古榕树“一树成林”,像珠帘从空中垂下,枝繁叶茂,是鸟儿们生活的天堂。B.“小鸟天堂”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种类繁多。C.鹭群在此生活,白鹭、麻鹭晨出晚归,灰鹭夜巡晨回,按时轮换,和睦共处,温馨和谐。D.“小鸟天堂”里的水碧绿,里面有许多著名的景点。(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地人有“远见卓识”? (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小鸟天堂”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蝉的地穴[法]法布尔 ①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我总是不得安静的。 ②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幼虫有一种有力气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来的储藏室,就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③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的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是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④能够很容易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候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抹得很是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候的情况。 ⑤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当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⑥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下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xià)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 ⑦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它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⑧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⑨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翅膀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⑩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怎么强壮。在它柔弱的身体还没有精力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它必须好好地沐浴阳光和空气。它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在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直到变成棕色,它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了。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才扔下它的皮飞去。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1)短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蝉?( )A.蝉的地穴特点及幼虫脱皮成长的过程。B.蝉的幼虫做隧道及脱皮成长的过程。C.蝉做隧道的工具及幼虫脱皮成长的过程。D.蝉用汁液做隧道及幼虫沐浴阳光和空气成长。(2)“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抹得很是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句子通过“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这两处数字说明了什么?( )A.蝉做一圈坚固的墙壁花的时间不多。B.蝉做墙壁的动作极为缓慢,花的时间也就多。C.蝉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做墙壁极为用心,花的时间多。D.蝉是个不称职的矿工或铁路工程师,做墙壁动作极为缓慢,花的时间也就多。(3)“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句中的“天花板”指的是什么?( )A.隧道壁 B.隧道顶上的一层土C.隧道底部 D.隧道顶部盖的木板(4)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蝉的隧道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B.“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翅膀向外伸直,竭力张开。”这是蝉在表演体操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这是为了寻找食物D.“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候的情况。”句中描写了蝉怎样认真考察天气(5)“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才扔下它的皮飞去。”句中的“大概”能去掉吗?请联系短文解释。 (6)蝉做地穴的精神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1.【答案】(1)A (2)A(3)好多好多生命,在稻田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4)示例:秧鸡很机警。从“一听见人的脚步声,就隐向稻田深处”可以看出来。秧鸡很聪明。当它们意识到即将暴露无遗时,即刻搬家。(5)它们是什么时候,又是从哪里来稻田里安家落户的呢?稻子被收割干净了,秧鸡转移到哪儿去了呢?2.【答案】(1)远见卓识;闻名遐迩(2)D (3)A (4)A;C(5)①当地人养成了保护绿化、爱护鸟儿的情操。②下禁令,不准在附近地区放炮,不准登上小岛一步。③懂得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6)作者是从“一树成林”和“百鸟王国”两方面介绍“小鸟天堂”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当地人的赞美之情。【解析】(2)这道题考查的是提炼信息。要找出游览的时间,我们可以重点阅读一些表明时间的词语。根据第1自然段“正是北国千里冰封的时节”可知,这是冬天。同时不要被后半句所迷惑,“想不到在南国新会却是一派小阳春的天气”,意思是北国寒冷,南国却很温暖。在读句子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句子表达的真实意思。(5)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能力。首先要明白“远见卓识”的意思,它的意思是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那么当地人都有哪些远大的眼光呢?这就需要回到原文中来寻找了。第1自然段交代了起因,第2、3自然段描写了“小鸟天堂”的样子,第4自然段主要写当地人护鸟的一些举措。第5自然段写的是巴金老人题名。因此与“当地人”有关的段落是第4自然段。从第4自然段寻找答案即可。注意在写答案的时候不要全部照抄,要适当地缩减一下。3.【答案】(1)B (2)C (3)B (4)D(5)不能去掉。“大概”表示估计、猜想,不是完全确定。句子假定蝉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推想它大约在十二点钟才扔下它的皮,体现脱皮时间较长。去掉后,说明文的语言不够严谨、准确。(6)蝉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让人联想到科学家。我想对科学家们说:感谢你们的坚守,感谢你们的默默奉献,有了你们的奉献,才有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通读全文,归纳文章要点。第③—④自然段介绍蝉的幼虫怎样做隧道,第⑤—⑨自然段介绍蝉的幼虫脱皮成长的过程。所以正确答案是B,其他选项的概括太片面。(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学生阅读说明文,要了解说明方法,还要理解其方法的表达之妙。作者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这两处数字来说明蝉做隧道时如同工匠一般用心,因此花的时间多。(4)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蝉的隧道并不都是十五六寸深,所以A项不正确。蝉不是在表演体操,而是正在脱皮,所以B项不正确。蝉不是为了寻找食物,而是为了找到一个安全的地点脱掉身上的皮,所以C项不正确。(5)本题考查评价语言形式能力。学生阅读短文,推敲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用词之妙,可以从说明文语言严谨、表达准确的角度评价。(6)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能力。阅读短文,看到蝉如此一丝不苟地做地穴,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生活中那些用心对待工作的人,并表达出我们的敬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