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优化检测(十二):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2.东晋南朝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两大原因是( ) 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②南方没有自然灾害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④社会制度的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我们在古代戏剧中经常看到“落难书生中状元”的情景,这种通过科举考试而改变个人命运的社会现象最早出现在( )21教育网A.秦朝 B.南北朝 C.隋朝 D.汉朝4.在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③沿袭和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④5.与“贞观之治”相比,“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突出表现在( )A.政治较为清明B.国家强盛繁荣C.民族融合加强D.科举制度完善6.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www-2-1-cnjy-com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7.隋朝末年,有位商人欲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A.江南河——邗沟 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一一通济渠8.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是( )A. 乘汽车 B.坐轿子 C.乘船 D.坐火车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中,不包括( )21cnjy.comA.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B.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D.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lO.“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品的赞颂( )A.王献之的书法 B.顾恺之的人物画C.王羲之的书法 D.云冈石窟的壁画11.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21·cn·jy·com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12.下列选项不符合“唐代的中外交往”这一主题的是(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1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看完《西游记》后有如下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甲:唐僧就是唐太宗时期的玄奘法师B.乙:西天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印度半岛C.丙:取回的经书都是梵文写成的,没有人看得懂D.丁:那时的唐朝皇帝真开明,外国的东西都敢学14.唐朝诗人元稹在《连昌宫词》中写道“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这一诗涉及的重大事件是( )21·世纪*教育网A.安史之乱 B.澶渊之盟 C.七国之乱 D.赵匡胤陈桥兵变15.“民族团结”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在中国古代史上为此项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帝王有( ) ①北魏孝文帝 ②唐太宗 ③秦始皇 ④宋太祖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16.唐朝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外文化交流 B.吸收前人的基础C.人民的创造 D.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17.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称为( )A.西域 B.波斯 C.夷洲 D.天竺18.擅长人物画,特别注重对人物情态刻画的东晋画家是( )A.吴道子 B.阎立本 C.顾恺之 D.苏东坡19.现在世界上把许多有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如美国的“唐人街”等,这主要是因为( )2·1·c·n·j·yA.唐朝的繁荣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B.我国现在的综合国力增强C.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D.那些地方本来就叫“唐人街”20.唐朝商业繁荣,其直接原因是唐朝时期( )①农业的发展②文学创作的繁荣③手工业的发展④交通运输的便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把下列历史现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元盛世 ②贞观之治 ③安史之乱 ④贞观遗风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22.“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说的是唐朝哪种生产工具的成效( )A.翻车 B.筒车 C.曲辕犁 D.耧车23.有一摄制组为了拍摄电视剧《大唐歌飞》准备下列道具,你觉得哪样道具是一定不行的 ( )A.铜镜 B.曲辕犁 C.丝绸手帕 D.木制棉纺车24.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要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展出,依次经过( )A.邗沟一江南河一通济渠 B.江南河一通济渠一邗沟C.通济渠一邗沟一江南河 D.通济渠一江南河一邗沟25.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刻画了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21*cnjy*com①唐太宗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②唐太宗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③唐太宗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减少力役,不误农时④唐太宗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50分)26.(14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关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一——《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日:“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理由何在。(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原则是什么?他任用了哪些贤人,请举一例。(4分) (3)“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应该从“贞观之治”中汲取哪些经验呢? (写三方面)(6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7.(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日:“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请回答: (1)材料中的“魏主”是谁?(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魏主”迁都的原因。(3分)(3)材料二中“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4)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28.(25分)文化的传播、沟通、交流,是人类文明绵延不绝、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观察下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www.21-cn-jy.com(1)为开通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分)(2)丝绸之路开辟于 (朝代),它是古代连接 洲和 洲的陆上要道。它东起① ,途经重要城市③ ,西至② 。西汉通往西域的“咽喉地”是④ (地区)。(7分)2-1-c-n-j-y(3)写出大运河两端城市今天的名称:A.涿郡: ,B.余杭: ;写出运河四段的名称:C: ,D: ,E: ,F: 。(6分)(4)商人是文明传播的重要中介,丝绸之路在传播文明方面曾发挥重大作用。汉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哪一宗教开始传人中国?这一宗教在不同国家其宗教建筑有不同的风格,说明了什么?(4分)(5)人口移民也是文明传播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民南迁,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6)比较隋朝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你认为在传播文明方面它们有什么不同?(4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优化检测(十二):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一、选择题1.C 2.B 3.C 4.C 5.B 6.D 7.D 8.C 9.D 10.C 11.C 12.A 13.C14.A 15.A 16.D 17.D 18.C 19.A 20.C 21.C 22.B 23.D 24.C 25.C二、非选择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