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2.3汽化与液化(共5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2.3汽化与液化(共52张PPT)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沪科版本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1、什么叫熔化?什么叫凝固?
2、什么叫晶体?什么是非晶体?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晶体熔化的条件及其特点是什么?
4、晶体凝固的条件及其特点是什么?
复习回顾
1. 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2.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水的沸腾特点。
3.初步认识物质的沸点。
4.理解露、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5.会利用汽化、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洒水车淋湿的路面很快就变干了。
路面上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导入新课
晾出去的衣服慢慢变干
壶里的水被烧开
【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
沸腾
一、汽化
【定义】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
【活动】
质疑
拓展
1、实验目标是什么?
方案
结论
3、这个实验中如何节省时间?
【探究】
水沸腾的条件
2、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观察沸腾前后温度变化)
1、沸腾
1、沸腾也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吗?
2、一种液体的沸点就恒定不变吗?
1、各种液体的沸点都一样吗?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温度/℃ 90 93 97 99 100 100 100
(保持水沸腾的措施)
2、沸腾也像蒸发需要不断吸热吗?
【探究】
水沸腾的条件
1
实验器材
铁架台
酒精灯、火柴
石棉网

烧杯
温度计
A、自下而上
组装原则:
计时器
【探究】
水沸腾的条件
2
实验过程
一听声音、二看气泡、三记温度
细节: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温度/℃
时间/min
5
105
100
95
90
0
15
【探究】
水沸腾的条件
3
数据处理
A、建立坐标系
B、描点
C、连线
物理图像
【探究】
水沸腾的条件
4
实验结论
(1)液体达到一定温度下才可沸腾
(3)吸热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B:液体表面:气压高沸点高
气压低沸点低
A: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A、温度达到沸点
B、继续吸热
条件:
思考题
“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
???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
气压低,沸点高;
2.水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     。
1.沸腾是在液体     同时进行的
  的  现象。
表面和内部
剧烈
汽化
温度不变
沸点
3.水沸腾的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小结
4.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液体的 。
A: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B:液体表面: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2.蒸发
任何温度下,并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3、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1、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积有关。
2、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什么情况下衣服干得快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3、加热与不加热比较, 干得快.
1、摊开与不摊开比较, 干得快;
2、扇风与不扇风比较, 干得快;
加热
摊开
扇风
得出结论:
3、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1、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
2、液体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 。
越快
越快
越快
【应用】
1
加快蒸发
晾衣服
电吹风
干手器
晒稻谷
【应用】
2
减慢蒸发
坎儿井
喷灌
滴灌
仙人掌
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从周围吸热,温度下降。所以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感受:酒精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样的感觉?
实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应用】
3
吸热致冷
降温退热
降温消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高低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怎样加快液体的蒸发?
蒸发与生活
你能回答吗?
喝开水烫嘴时,常向水面吹气并用两个杯子来回倒水,你能解释原因吗?
在大热天,狗常会伸出长长的舌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狗没有汗腺,靠伸出湿湿的舌头,加快呼吸使空气流动加快而降温。
说明:液体蒸发时,要自发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热量,使周围的环境和液体本身的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高烧病人可用酒精帮助降温,为什么?
因为酒精蒸发时,会从身体中吸热,使病人体温下降。
游泳后上岸,风加快了皮肤表面空气的流动,从面加快了人身上水的蒸发速度,使得皮肤温度下降。
讨论:
1)水在零摄氏度时会不会蒸发?
2)酒精擦在手上,手为什么会感觉到冷?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酒精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2.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2)条件:任何温度;吸热
(3)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比较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
缓慢
降低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
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内部及表面同时进行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
不变
液面上的气压的大小
这是什么?
它是怎么形成的?
你知道吗?
液体    
气体
吸热
反过来
想一想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提出问题:气体能否变成液体?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放出热量
你见过早晨窗玻璃上因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的现象吗?
你能解释以下现象吗?
(1)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一层小水珠。
(2)夏天吃冰棍时,揭开包装纸后,冰棍会冒白气。
(3)打开冰箱门,可看见一团白气。
(4)装冰水的杯子外壁会“冒汗”
(5)梅雨季节有些房间的地面和家具会“出汗”
在实际生活,还看到哪些冒“白气”或“出汗”的现象?
应用:帮助分离混合气体。
气体液化的方式:
1.降温(降至一定温度时气体就会液化)
什么条件下气体才能液化
降温液化有缺陷:
(1)低温技术要求很高,实际上不容易获得低温;
(2)许多物质不可能在低温环境下使用,如液化石油气。
2.加压,缩小体积 ( 压缩体积 )
应用: 便于运输和储存。
气体打火机
液化石油气
2.方式:
(1)降温
二. 液化(放热)
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压缩体积
讨论
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得见
靠近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被液化,而后面一段水蒸气温度较低,液化成小水滴,所以能被看见.
课堂小结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 沸腾的规律:
(1)液体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4. 沸点:(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2)沸点跟大气压和液体的种类有关。
(3)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
(4)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比较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
缓慢
降低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
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内部及表面同时进行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
不变
液面上的气压的大小
6. 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7.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得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也能使一部分气体液化。
8. 液化的类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如露和雾)和从容器中出来的热的水蒸气液化(如开水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最常见的液化现象。
1.(2021·湖北荆州市)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
典例解析
【答案】A。【解析】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A符合题意;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使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至于结冰,降低水的凝固点,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由液体变为气体汽化时吸收热量、制冷剂由气体变为液体液化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1·湖南常德市)电饭煲煮饭煮熟后,揭开锅盖时往往会有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液化
【答案】C。【解析】煮饭时,水汽化成高温水蒸气,揭开锅盖时,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在锅盖上,锅盖上的水经历先汽化后液化,故C符合题意。故选C。
3.(2021·四川眉山市)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答案】B。【解析】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白气是小水珠,是气体的水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利用水的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到达了不了水的沸点,故C不符合题意;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利用蒸发吸热,即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19·天津)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A. 凝固放热 B. 升华吸热 C. 液化放热 D. 蒸发吸热【答案】D。【解析】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凉的感觉。是因为擦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时,从手背中吸热,使手背的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到凉。故选D。
5.(2021·安徽中考真题)在我国“祝融号” 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答案】凝固。【解析】正十一烷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放热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凝固。
5.(2020·安徽)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饮料瓶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都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答案】液化。【解析】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眼镜片温度较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发生液化;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温度较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答案为:液化。
6.(2020·江西)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______热量。【答案】(1)液化;(2)吸收。【解析】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是冰淇淋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冰淇淋是固态的,在口中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我们吃冰淇淋觉得凉爽。7.(2020·扬州)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液化;汽化。【解析】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到瓷砖液化形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水的汽化现象。故答案为:液化;汽化。
8.(2021·湖北十堰市)今年十堰市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6℃,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答案】C。【解析】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所以人会感到凉爽;电风扇吹出的风,并不能降低气温,也不是风吸收人体的热量,在室内,风也不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9.(2021·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答案】D。【解析】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温度可以使蒸发变慢,故A不符合题意;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减小蔬菜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使蒸发变慢,故B不符合题意;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减小农田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使蒸发变慢,故C不符合题意;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提高温度可以使蒸发变快,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0.(2021·江苏苏州市)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答案】C。【解析】A.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水量会减少,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在金属盘上面放一些冰块,金属盘的温度更低,水蒸气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错误,故C符合题意;D.烧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冷的金属盘液化,也可能是高温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金属盘的温度升高,则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