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反思课标要求: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知道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道德修养:懂得我国56个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法治观念:明白56个民族同心同德,守望相助,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健全人格: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56个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责任意识: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认识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话题二 《中华民族大家庭与“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了解“兴边富民”“精准扶贫”等事例——组织、策划主题班会或展览。在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各民族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知道不同民族之间在生活与交往中要相互尊重彼此的文化习俗在第二个环节,教师利用教材第60、61 页的图文,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了解国家的“兴边富民”“精准扶贫"等政策,从而感受到,在通往小康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民族之间要“守望相助"。在第三个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课上学习的收获,组织、策划一个班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年级范围内开展一个“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展览,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张贴、展示出来,由学生担任讲解员,请家长来参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