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四年级上册 3.2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学 四年级上册 3.2用气球驱动小车 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章节的第2课,主题为"用气球驱动小车"。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气体的特性和运动的力的作用,并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了解气体的特性,例如气体的可压缩性和扩散性。
- 理解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中的力。
- 掌握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 能够观察和描述气体的特性。
- 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
- 能够观察和描述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 气体的特性和运动的力的作用。
- 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
- 理解气体的可压缩性和扩散性的概念。
- 掌握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和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对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但对于气体的特性和气体的运动方式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 老师出示一个充气气球,并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玩过气球?气球有什么特点?
- 学生回答后,老师解释气球的特点:气球是由气体充填而成的,气体可以被压缩和扩散。
第二环节:学习气体的特性
- 老师将一个充气气球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手指捏住气球的一部分,并观察气球的变化。
- 学生观察后,老师引导学生发表观察结果:当我们捏住气球时,捏住的部分会变形,说明气体是可压缩的。
- 老师再次展示一个实验:用香水喷雾在教室中,观察香味的扩散。
- 学生观察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香味扩散到教室的各个角落,说明气体具有扩散性。
第三环节:讨论力的作用和运动中的力
- 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小车前进的力是什么?如何产生力?
- 学生思考后,老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当我们用手推动小车时,我们的手对小车施加了力,推动小车前进。
-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力可以使物体运动?
- 学生回答后,老师解释: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力可以是推力、拉力、重力等。
第四环节:学习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和方法
- 老师向学生介绍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通过气球中的气体压力产生推力来推动小车前进。
- 老师展示制作好的气球驱动小车,并解释制作方法:
- 将一个气球充气并扎紧。
- 将气球的开口套在小车的后部。
- 放开气球,气体压力会推动小车向前移动。
- 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车的结构和原理,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改进小车的设计。
第五环节:小组合作制作气球驱动小车
-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一个气球驱动小车。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合作,确定小车的结构和材料,并开始制作小车。
- 老师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设计和改进,例如改变气球的大小、调整小车的重量等。
第六环节:实验和观察小车的运动
- 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气球驱动小车进行实验。
-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例如气球的大小、气球的充气程度等。
- 学生观察后,可以用文字、图片或简短的视频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
- 气体的特性:可压缩性、扩散性
- 力的作用和运动中的力
- 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原理和方法
七、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了解了气体的特性和运动中力的作用。设计和制作气球驱动小车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了对气体压力和推力的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