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优化检测(十四):第四单元 单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50分)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21教育网 阅读隋朝至清朝朝代更替示意图。据此回答2--3:2.按图中序号填写朝代或政权名称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唐②辽③南宋④明B.①唐②契丹③明④南宋C.①唐②辽③北魏④蒙古D.①唐②契丹③蒙古④明3.图中所示朝代中,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隋朝 ②北宋 ③元朝 ④清朝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4.“澶渊之盟”属于( )A.宋与辽达成的和议 B.南宋与金达成的和议C.北宋与西夏达成的和议 D.南宋与西夏达成的和议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具有“北麦南稻”的特点,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这是我国历史上某次著名改革中颁布的诏令。据此回答6--7题。6.颁布上述诏令的统治者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孝文帝 D.隋炀帝7.右边两幅照片中的文物出土于我国黄河流域,时间属于北魏后期。两图共同反映出这次改革的意义在于 ( ) 2·1·c·n·j·yA.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过程B.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了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加强了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8.“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9.“得忠臣可兴国,所用非人,国之将亡”,下列四组君臣配对,造成的结果与其他三者最不相同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A.唐玄宗——安禄山 B.刘备一一诸葛亮C.唐太宗——魏征 D.宋真宗——寇准10.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下列史实能反映这一时代景象的是( ) ①鉴真六次东渡,传播佛教文化 ②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 ③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选拔 ④黄道婆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有助于我们研究以下选项中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礼乐文明的确立 B.科举制度的沿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农牧文化的交融12.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特点的是( )A.一群妇女在打马球 B.长安的街道上有“胡饼”专门店铺C.长安出现波斯人开的“珠宝”经营店 D.长安街上很多商人用纸币“交子”进行贸易13.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是契丹人,下列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 )A.辽国 B.金国 C.西夏 D.元朝14.嘉兴有一座石桥——长虹桥。它高大宏伟,自明朝起,静卧运河之上。运河悠悠扬扬穿过嘉禾大地,润泽众生,留下十里繁华。这座桥见证了( )2-1-c-n-j-y①运河促进当地城乡经济发展 ②隋炀帝乘龙舟沿运河下江南③唐朝嘉禾粮食由此运往长安 ④运河依然起着水路运输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5.唐朝时,衢州人要到洛阳去经商,走水路先后经过的是( )A.钱塘江——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C.长江——淮河——黄河——海河D.钱塘江——江南河——邗沟——通济渠16.2012年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于3月29日在江苏开幕。会议指出:目前,大运河申遗已进入关键阶段,国家文物局也将其作为近期中心任务。这里的“大运河”( )【出处:21教育名师】A.以天津市为最北端B.与隋朝大运河完全相同C.在唐朝时开凿贯通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17.一位想拍北宋东京的城市风光及繁华程度的电视编剧,你可以推荐他看( )A.《百子嬉春图》 B.《秋郊饮马图》 C.《芙蓉锦鸡图》 D.《清明上河图》18.《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19.宋元时期,城市和乡村百姓生活中,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有( )①到“瓦子”去看杂剧表演 ②农民在使用秧马插秧 ③到“夜市”里吃夜宵 ④“坊”和 “市”界限森严21·cn·jy·com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某影视剧组请你当历史顾问,参加审核剧组提交的唐朝长安街景布置计划,请你判断下列哪项计划不符合史实( )21·世纪*教育网A.街上许多唐人穿胡服 B.很多时尚的女人穿男装、戎装C.街上有专门经营少数民族食品的店铺 D.人们普遍用纸币在交易21.隋唐在制度方面的创新有( )①科举制度 ②郡县制 ③行省制度 ④三省六部制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22.《忆昔》诗描写了唐玄宗时期的富庶景象,其作者是唐代诗人(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欧阳修23.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的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政权并立②国家统一③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和议和中融合④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与议和中碰撞 21*cnjy*com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4.1140年,岳家军在河南取得抗金大捷的地点是( )A.澶州 B.开封 C.大散关 D.郾城25.宋辽、宋金议和的共同点是( )A.辽、金都对宋称臣 B.辽、金都给宋大量的钱物C.都导致了持续战乱 D.都反映了宋政权的软弱二、非选择题(50分)26.(14分) 2014年APEC会议是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起的会议,是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再一次在中国举办,于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请你以小导游的身份为外国游客或介绍一些关于北京城的历史,相信你一定能让他们满意。介绍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北京最早开始成为统一的封建王朝的都城是在什么朝代?当时的名称叫什么?(2分) (2)唐朝中期之前,北京的城市格局是怎样的?唐朝中期之后,该格局被逐渐打破,主要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传统城市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革?(4分)21cnjy.com (3)两宋时期,中国的传统城市出现了新气象,初步具备了现代城市市场经济繁荣的特征,请你列举三例加以说明。(6分)【版权所有:21教育】 (4)你能为外国游客或运动员推荐现在北京最主要的两个名胜古迹吗?(2分)2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世祖时来到中国的一位意大利旅行家,在自己的书中对当时大都曾这样描述: “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www.21-cn-jy.com材料二:见下图(1)材料一中所说的旅行家是谁?(2分) (2)这位旅行家沿着材料二的路线来到中国,请说出此路线的名称。(2分) (3)你认为这位旅行家在书中描述的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这对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6分)28.(11分)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顶峰;元朝时国家实现大一统,幅员辽阔。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来源:21cnj*y.co*m】(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请列举隋朝和元朝新开创的社会制度。(2)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当时主要的科技成就有哪些?(至少三个)举其中一例说明这一成就对今天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5分)www-2-1-cnjy-com(3)隋唐社会的繁荣、宋元科技的领先于世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2分) 29.(12分)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媳妇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唐朝的文化繁荣局部面。请回答下列问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1)出现这种局面的客观基础是什么?(4分) (2)当时统治者为文化繁荣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 (3)说说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世界地泣。(4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优化检测(十四):第四单元 单元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l.D 2.A 3.C 4.A 5.D 6.C 7.A 8.A 9.A 10.D 11.D 12.D13.A 14.D 15.D 16.D 17.D 18.C19.A 20.D 21.A 22.B 23.B 24.D25.D二、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精编复习资料1.东汉末年,农民战争爆发,此后豪强并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袁绍跨有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兵势最盛。2.官渡之战:①时间:200年。②作战双方:曹操和袁绍。③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④影响:曹操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3.赤壁之战:①时间:208年。②地点:赤壁。③作战双方:孙刘联军,曹操军队。④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军。⑤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4.三国鼎立政权名称魏蜀吴建立者曹丕刘备孙权建立时间220年221年222年都城洛阳成都建业(今江苏南京)统治区域黄河流域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生产特色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丝织业(蜀锦)造船业(到达夷洲)5.西晋建立:265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匈奴人灭西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6.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作战双方:东晋与前秦苻坚带领的军队。③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战败前秦。④影响: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前秦统治土崩瓦解。21教育网7.南北朝:5世纪初到6世纪末,南朝和北朝对峙的时期统称为南北朝。南朝:从420年刘裕建立的宋,到589年隋灭陈,南方长江流域先后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又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历史上把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称为“北朝”。21·cn·jy·com8.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①江南地区拥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②北方人民南迁,为江南开发提供了劳动力。③北方人民南迁为江南开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④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这此因素共同促成了汀南茸地区的发展变化. www.21-cn-jy.com9.北魏孝义帝改革:(1)原因:公元5世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十分仰慕汉族的先进文化。(2)主要内容:①废除鲜卑族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②学说汉语。③改穿汉服。④改用汉姓。⑤鼓励与汉族联姻。⑥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⑦学习汉族的礼法。⑧迁都洛阳。⑨颁布均田令。2·1·c·n·j·y(3)影响: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为隋唐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10。魏晋南北朝时的文化成就:类别朝代代表人物著作贡献数学南朝祖冲之《缀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地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书法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石窟艺术北朝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1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统一全国,结束南北分裂局面。618年,隋炀帝被杀,隋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12.京杭大运河:隋统一后隋炀帝派人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永济渠一通济渠~邗沟一江南河。连接了五大水系:海河一黄河一淮河~长江一钱塘江。北到涿郡,南到余杭。大运河开凿的功绩:①大运河促使运河沿岸的城镇更加繁华。②大运河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大运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13.唐太宗:①政治上: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扩大科举选拔,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隋朝创立了科举考试的制度)②经济上:减免租赋和力役,重视农业生产。③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进民族关系的融合。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称为“贞观之治”。21·世纪*教育网14.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重视人才,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www-2-1-cnjy-com15.唐玄宗: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爆发了以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2-1-c-n-j-y16.唐时的民族关系——与吐蕃的关系:①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茜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②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人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1*cnjy*com③8世纪初,唐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17.唐朝疆城: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地,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18.唐朝的对外交往:(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2)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日本为了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被称为“遣唐使”。【来源:21cnj*y.co*m】(3)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做出重大贡献。【出处:21教育名师】(4)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高僧玄奘西游取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19.唐代科技、文化成就:①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②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③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0.唐代社会生活特点:中西互通、民族交融、社会博大开放、容纳百川、充满创新。21.宋朝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但这时的中国仍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21*cnjy*com22.宋太祖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由皇帝直接控制。形成“积弱”局面。②政治上,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③经济上,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把军权、行政权、财权都收归中央。④崇文抑武。23.与两宋并立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政权民族建立者所在地区辽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内蒙古、辽宁一带西夏党项族元昊西北地区金女真族阿骨打东北地区蒙古蒙古族铁木真蒙古高原24.1004年,宋真宗时宋辽之间发生澶渊之战,宰相寇准力主抵抗,取得胜利。此后,宋辽议和,辽退兵,各守边疆,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和绢,史称“澶渊之盟”。25.金与辽、北宋的关系:1125年金灭辽;1126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掳获,朝廷仪仗、典籍和大批珍宝器物被掠走,史称“靖康之变”。【版权所有:21教育】26.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称帝,南宋开始,定都临安(今杭州)。27.南宋抗金斗争: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多次打败金军,收复失地,最有名的战役是郾城大捷。1141年,宋金议和,南宋对金称臣、割地、缴纳钱币。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基本形成。28.农牧民族的融合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语言文字、社会风俗、文化观念等方方面面,非常丰富。如: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同时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重的弊端,减轻人民负担;长年留居辽境的汉人,在当地也能从事农业生产;契丹、西夏文字都是参照汉字创造的,在字形、结构上都跟汉字很相似。29.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苏湖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谚语。原因:①南方拥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②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③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④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30.城市繁荣的基础:(1)先进生产工具的应用和优良作物品种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插秧工具秧马不仅节省体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占城稻的种植面积在宋代迅速扩大,水稻逐渐在粮食产量中跃居首位。(2)宋代陶瓷制造业发达,定窑、钧窑是重要的瓷窑,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两宋时城市繁荣的表现(即新气象):①唐宋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传统城市内部结构的变革,封闭的坊市格局被打破,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界限消除了,市场散布在官邸、民宅之间,店铺集中的地方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区。②交易活动没有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早市。③商业的繁荣还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出现了纸币、商标和广告。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在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的流通。④城市建有治安与消防设施。⑤宋元时期,中国的城市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会。许多像苏州、泉州一样的中等城市也是人烟稠密,发展迅速。大量的工商业市镇、草市墟集,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了北宋都城东京市井街道的繁华景象。31.宋代文人有两个主要特征: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宋代文化中渗透着浓郁的文人气息。①宋诗最大的特色是讲求诗歌的哲理性。而词是宋代文人用来抒发情感的新式诗歌体裁,句子长短不一,适于歌咏吟唱。②绘画是宋元时期文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把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倾注到画的创作中去,形成融诗、书、画为一体的“文人画”。梅、兰、竹、菊是文人们最爱描绘的景物,山水画也是他们表达审美意趣的重要形式。32.宋元时期,文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并从中发掘创作的素材,有的还直接投身于民间文艺的创作。成就最大的是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与散曲。马致远的散曲是最为人熟知的。33.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毕生致力于戏剧创作。他熟悉民间生活疾苦,擅长吸取民间丰富的语言词汇和从民间生活中寻找素材,反映百姓的苦难生活和思想情感,塑造了众多典型的舞台形象,其悲剧《窦娥冤》最为著名。34.宋元科技成就:(1)火药: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的。①形成过程:A.唐朝中期的书籍里记载了由硝石、木炭、硫磺三种成分配成的黑火药。B.宋元时期,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出现了大量使用火药的武器,如震天雷、火箭、突火枪和元代火铳。②重要影响:火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提供了建设的便利;火药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将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2)印刷术:①形成过程:A.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并广泛应用。B.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有效地克服了雕版印刷术的缺陷,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使拣字省时、省力,更加方便。21cnjy.com②重要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书籍成本,大大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3)指南针: ①发展过程:A.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发明了指南仪器(叫司南)。B.北宋时,人们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C.从南宋开始,人们将指南针放入刻有具体方位的罗盘中,又叫罗盘针。D.宋元时期,中国航船已普遍使用指南针导航。②重要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航海的能力,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条件。(4)棉纺织技术: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早年流落到海南岛,跟当地的黎族人民学会了棉纺织技术。回到家乡松江(今上海)后,她把棉纺织技术传授给那里的乡亲。松江迅速发展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35.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基本上奠定了后世的行政区域体制。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的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交通畅通,中外文化的交流空前繁盛。36.13世纪末,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元帝国,旅居中国17年,多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各地,并在扬州做官3年,后来,从海路返回威尼斯。回国后他向一位朋友讲述了自己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这位朋友笔录成书,写成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极大兴趣。37.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一个国际性的大港口,这里汇聚了各国的商人和船只,热闹繁华的泉州是元代社会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海港,泉州还成为多种宗教汇合的地方。如泉州保留着伊斯兰教清净寺和摩尼教遗址。38.“陶瓷之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丝绸除了通过河西走廊大量输往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国家外,也经由海上航路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因此,人们称东西方的海上航路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航路销往各国,于是,它又被称为“陶瓷之路”。宋元时期,“陶瓷之路”的贸易更加繁盛。在西方,中国陶瓷开始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39.元朝出现空前开放和交流局面的原因和表现:原因:元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统一,区域空前广大,扫除了诸多割据政权,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便利;朝廷容许和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对外开放和交流进入极盛时代。表现:海外贸易空前繁荣,中国的瓷器和茶叶等大量出口,远销亚非欧诸大洲;中外科技交流达到高峰,指南针、火药等科技发明在这个时期传播出去,阿拉伯的医学、天文等科学知识也传入中国;中外人员往来和民族融合又迎来一个高潮,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传入中国,并传播开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精编试题).doc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精编资料).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