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资源简介

测量平均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复习停表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2)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3)初步掌握如何测量物理量。
2.科学思维
能够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测量斜面小车在不同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分析
学生对新开设的《物理》学科还没有对厌学情绪,同时《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课是第一次实验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创设情景:
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速度。对解决了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去判断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而到底如何得到物体运动的速度,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制作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测量小车从斜面上下滑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1)、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2)、测量小车通过所用的时间。
(3)、根据公式求得平均速度的大小。
4、实验步骤分析:
(1)如何去测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回顾刻度尺的使用:
①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
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③读数时,实现要与尺面垂直,保留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④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测量两次平均速度,1次全程,1次上半段。
活动实验过程与结果误差分析
二、请两组同学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数据接近但不一样。
测量误差导致结果不能完全相同。
(2)数据相差较大。
请两组同学分别演示实验,观察。并讨论那组实验结果误差更小。得出斜面要保持较小的坡度。
(3)计算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1)、小组配合不默契,
(2)、刻度尺的分度值太大,导致测量结果误差教大。
四、误差分析
(1)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可能出现误差
①仪器精度导致实验误差
②小组成员配合
(2)在本试验中利用现有器材如何减小误差
①采用分度值更小的刻度尺
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要注意什么
三次测量条件要相同。比如:同样的小车,同样的斜面,同样的坡度,小车全部都静止下滑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