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课标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版新课标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4.细菌和病毒
【核心概念】
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学习内容与要求】
8.4细菌、真菌、病毒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科学思维:意识到细菌和病毒的利与弊
探究实践: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细菌和病毒
态度责任: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思路】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认识到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学重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出示课题:细菌和病毒
二、讲授新课
(一)寻找细菌的特点
【教师】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细菌的知识。
【教师】介绍细菌的有关知识: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只有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形态有杆状、球状和螺旋状。
【学生】听讲,了解有关细菌的相关知识。
(二)寻找病毒的特点
【教师】由当前的新冠肺炎导入,并提问:这个疾病的罪魁祸首是谁?从而引出知识点:病毒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病毒的知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由病毒?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回答。
【教师】病毒个体非常微小,绝大多数要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三、讨论交流
(一)细菌、病毒的危害
【教师】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教师】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
(二)细菌、病毒的益处
【教师】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教师】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
四、拓展活动
【教师】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去一部分鸡或鱼的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课后动手制作、交流。
5 蘑菇和木耳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与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蘑菇的结构、多样的食用菌,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科学思维:意识到微生物的利和弊
探究实践:认识一些常见的食用菌
态度责任:使学生了解食用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思路】
了解蘑菇的结构、常见的食用菌和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蘑菇的一般结构
2.常见的几种食用菌
【教学难点】
了解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品尝过鲜美的蘑菇,食用过可口的木耳和营养丰富的银耳,它们是怎样的一类生物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认识一下。
出示课题:蘑菇和木耳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蘑菇和木耳
【教师】生活中你仔细观察过蘑菇和木耳吗?他们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蘑菇和木耳的知识。
【教师】介绍蘑菇和木耳的生长环境,一般结构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吧
【学生】分小组讨论观察步骤、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并展示
【教师】巡视指导并讲解,挺行学生不要用手直接触碰,要带手套、用镊子。
(二)认识多种多样的食用菌
【教师】除了蘑菇和木耳,你还知道哪些相似的生物?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认识
【教师】你知道它们有什么样共同的名称吗?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回答。
【教师】像平菇、香菇、银耳等是能够食用或药用的食用菌,它们都属于微生物。
三、拓展活动
【教师】所有的蘑菇都能吃吗?你了解哪些不能吃的蘑菇?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认识
【教师】有许多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观察它们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结合资料,讨论交流有毒蘑菇的相同点。
【教师】讲解简易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1.看颜色;2.看形状;3.看分泌物;
4.闻气味等。
6.发霉与防霉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与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科学思维:意识到霉菌的利与弊
探究实践: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态度责任:使学生了解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它们与我们平常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题:发霉与防霉
二、讲授新课
1、 提出问题 激发猜想
(1)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组先提出猜想,再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合作,探求新知
(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1.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3.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4.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三、讨论交流
(一)了解霉的功与过
【教师】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霉菌引起的?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教师】霉菌对人类有益的例子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二)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等可以防止食品、衣物等发霉。因此,防止发霉可以采用加干燥剂、低温保存、真空包装、紫外线杀菌、微波烘烤、阳光暴晒等技术。
四、拓展活动
【教师】搜集资料,了解生活中有哪些防霉新技术
【学生】课后动手搜集、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