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 宪法是根本法 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 宪法是根本法 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
(课时页)
课题 2. 宪法是根本法 第2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总第5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通过学习,知道宪法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3.学习宪法,学会用宪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重点、难点 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落实的学 科学生核心素 养 社会责任——民主法治;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引入:我和宪法的故事 引出毛主席语录: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导入语:为什么说宪法是母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呢? 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出示文本: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2.活动园:观察图片理解 提问:观察这张图片,从中 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回答总结:树根给树叶输送营养,树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宪法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这些法律都与宪法有关系。 根据宪法,立法机关可以制定很 多法律。 宪法是根,法律是枝叶。 【活动二】: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 1.出示文本: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2.出示《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解读分别规定了教师和学生相关的内容。 3.思考与探究:请你认真思考、与小组进行讨论,说一说以下宪法条文会在哪一部相应的法律当中作具体规定? 出示宪法条文: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法》)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民法典》)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师法》) 4.活动园:探讨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提问:以上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一规定反映了宪法与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4.播放视频: 5.学生活动。 【活动三】:宪法规定公民的基 本权利和义务。 1.出示文本: 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活动园:思考并连线。 提问:下列条款,哪些是宪法规定的权利?哪些是宪法规定的义务? 探讨:你还发现了什么? 4.活动延伸。 提问: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是? 阅读 思考 交流分享 观察 思考 分享 交流 观看视频 抢答 阅读 思考 交流 分享 阅读 思考 分享 观看视频 抢答 通过文本和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宪法与法律的关系。 通过阅读文本、思考、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加强宪法是根本法、是总章程的认识。明确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 使学生初步认识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违反规定均应受到法律的严惩。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课堂小结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遵守宪法。否则,一旦我们违反了宪法的规定和要求,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情感升华 总结提升 突出核心素养目标。
课后作业 查阅宪法的知识。
板书设计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国家的根本法 总章程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落实的对应《新课标》指导理念;本课时教学评价关注点;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改进思路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