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2.7 总结我们的认识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2.7 总结我们的认识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2.7 总结我们的认识
一、选择题
1.( )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
A.水的作用 B.地震 C.火山喷发
2.下列关于地形地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敦煌雅丹地貌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形成的
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流水搬运泥沙至下游,泥沙不断沉积形成的
C.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3.习近平主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治水先治山”,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A.净化空气 B.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 C.减弱噪音
4.“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每年的( )为凉山州森林防火期。
A.10月1日至12月30日 B.1月1日至6月30日 C.1月10日至5月20日
5.要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下列无关的措施( )。
A.植树造林 B.改坡地为梯田 C.爱国主义教育
6.小明为了研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最科学的是( )。
A.B. C.
7.长白山天池是( )形成的。
A.火山喷发 B.地震 C.人工开凿
8.台风引发温州永嘉山洪暴发,造成周边村庄被洪水围困,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少这些灾害发生的是( )。
A.开山挖矿 B.疏通河道 C.植树造林
9.地震和火山喷发能在短时间里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下列地形地貌是由地震和火山喷发形成的是( )。
A.唐家山堰塞湖 B.青山湖水库 C.喜马拉雅山 D.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10.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表现不包括( )。
A.板块运动 B.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
二、填空题
11.除了流水以外,自然界中( )、( )、( )对土地也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12.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 和 的现象叫侵蚀。
13.“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包括 。
14.过度放牧会造成土地 ,滥伐树林会造成 。
三、判断题
15.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行为会减少植物覆盖,导致水土流失。( )
16.在模拟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时,我们做的实验都叫模拟实验。( )
17.地形地貌的改变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与地球外部的力量无关。( )
18.岩石非常硬,不会在风和流水的作用下改变模样。( )
19.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 )
四、简答题
20.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至少3条以上)
五、实验题
21.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制作小山丘模型 不同条件: 。 相同条件: 。 模拟降雨 用 分别对着两个小山丘的顶部喷水。要从 的高度降雨,下雨的量要 。 实验现象及结论 植物能 (填“增强”或“减弱”)雨水侵蚀的影响。
六、综合题
22.选择下列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冰岛共和国的苏尔特塞岛是( )形成的。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于流水( )形成的。
③黄土高原的沟壑是由于流水( )形成的。
A.侵蚀 B.沉积 C.火山喷发
参考答案:
1.A
【详解】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海啸等;有的表现的很缓慢,比如风力、水力对地表的侵蚀。
2.A
【详解】A.敦煌雅丹地貌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形成的,错误;雅丹地貌是典型的风蚀性地貌,是风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流水搬运泥沙至下游,泥沙不断沉积形成的,正确;
C.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正确。
3.B
【详解】坡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植物的根系来固定土壤,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所以B符合题意。
4.B
【详解】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但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繁殖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并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甚至会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根据天气的不同,我国四川凉山的天气气候,春季和夏初草木没有长出叶子,容易发生火灾。条例规定,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为为凉山州森林防火期。
5.C
【详解】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爱国主义教育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无关。
6.B
【详解】对比实验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小明为了研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改变的条件是土地坡度的大小,其他的条件持一样,所以B符合题意。
7.A
【详解】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河流的发源地。长白山天池亦称白头山天池,系由火山口积水成湖。
8.A
【详解】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等。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暴雨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大水没城的严重灾害、给农业带来灾害、山洪暴发、江河泛滥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BC的做法可以减少这些灾害发生。A开山挖矿会加剧这些灾害。
9.A
【详解】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地震和火山喷发能在短时间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唐家山堰塞湖是由地震和火山喷发形成的。
10.A
【详解】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板块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表现。
11. 风 波浪 冰川
【详解】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所以除了流水以外,自然界中风、波浪、冰川对土地也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12. 破坏 搬走
【详解】岩石在气温、流水、生物、大气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风化。岩石的风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13.土地坡度(地形)、降雨量大小、降雨高度
【详解】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注意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包括土地坡度(地形)、降雨量大小、降雨高度。
14. 沙化 水土流失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过度放牧会造成土地沙化,滥伐树林会造成水土流失。所以保护土壤,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
15.√
【详解】过度放牧、乱砍乱伐可能引起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爆发泥石流,保护森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水土流失。
16.√
【详解】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有些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这种实验叫做模拟实验。在模拟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时,我们做的实验都叫模拟实验。
17.×
【详解】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这些属于地球的内部力量。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这些属于地球的外部力量。
18.×
【详解】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的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题目观点错误。
19.√
【详解】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爆发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火山是沿着地表薄弱的地方喷出的岩浆。
20.人类有利于保护地表的活动:1.不能过量抽取地下水。2.停止毁林开荒。3.恢复天然草场。4.植树造林。
【详解】除了自然力量,地球上的生物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缓慢地改变着地表。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利于保护地表,如:植树造林、挖河修渠、平整土地;有的不利于保护地表,如过度耕种、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人类必须很好地认识自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大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更好的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21. 有无植物覆盖 小山丘的地形 喷壶 同样 相同 减弱
【详解】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坡度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小等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不同条件:有无植物覆盖,相同条件:小山丘的地形。模拟降雨我们用喷壶分别对着两个小山丘的顶部喷水。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下雨的量要相同。实验现象及结论:植物能减弱雨水侵蚀的影响。植物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植物覆盖越多效果越好。
22. C B A
【详解】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苏尔特塞岛是火山喷发造成的;河流下游的平原是沉积形成的;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经过长期降雨时水的侵蚀形成。
答案第4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