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15.1 两种电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小丽用塑料尺在自己的头发上来回的摩擦几次,她发现摩擦后的塑料尺会吸引自己的头发,她又把尺子靠近小狗,发现塑料尺也可以吸引小狗的毛,下面对于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都是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都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C.前者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后者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D.前者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后者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现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其中甲带正电,丙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甲吸引乙,乙吸引丙,则乙的带电情况是(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不确定3.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4.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第3题图)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B.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常听到“啪啪”声D.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5.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场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是张贴在加油站中的安全标识,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D、禁止吸烟) (C、熄火加油) (B、禁止梳头) (A、禁止放易燃物)6.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如图所示).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A.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分子间相互排斥 D.分子间相互吸引7.在①陶瓷②铜③盐水④塑料⑤玻璃⑥水银六种物质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①④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⑥8.如图,实验中的女生长发上扬,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B.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C.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D.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9.物理课上,老师让同学用塑料笔套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几下,经证实塑料笔套上带的是负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塑料笔套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些质子 B.塑料笔套在摩擦过程中得到了些中子C.塑料笔套在摩擦过程中得到了些电子 D.塑料笔套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些电子10.如图所示,用干燥的手捋几下塑料细丝,细丝便“飞”了起来.关于细丝“飞”了起来,说法正确的是( )A.细丝“飞”起来,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细丝“飞”起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细丝“飞”起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细丝“飞”起来,是因为同种电荷间存在斥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1.如图所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验电器金属球带 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验电器金属球带 电.(第16题图) (第15题图) (第11题图)12. A、B、C、D四个带电小球,将它们靠近时,A吸引B,B排斥C,C吸引D,已知D带正电,则A 带 电,B带 电,C带 电.13.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玻璃棒带 电,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 电.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14.用 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能够 轻小物体.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镜面因 而带了电,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15.如图是A、B、C三个轻质塑料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若A带正电,则B的带电情况是 ,C的带电情况是 .(选填“一定带正电”、“一定带负电”、“一定不带电”、“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或“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16.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 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 ,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 在物体间转移.17.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 的原理制成的.有A、B两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现用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金属棒中电流方向从 到 (选填“A”或“B”).18.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选填“得到”、“失去”)电子而带电,将该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小球将会被 (选填“吸引”、“排斥”、“不动”).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19.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泡沫小球,发现泡沫小球被吸引,则泡沫小球是否带电?带何种电荷?请回答并分析判断的依据. 20.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由丝线悬吊的通草球.通草球被吸引过来.但它和橡胶棒接触后又立即被推开,这是为什么?四、实验与探究题(21、22、23、25题,每空1分,24题,每空2分,26题10分,共40分) 2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的金属球,使A带 电,另一个验电器B不带电(如图甲所示).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 (填“增大”或“减小”),B的金属箔 (填“张开”或“不张开”)(如图乙所示).在这个现象中,有电子从验电器 移动到验电器 ,使验电器B也带了 电.22.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后面的问题.下面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意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表格如下:根据西耳斯资料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毛皮 铅 绢 纸 木棉 蜡根据赫西 蒙科马利资料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酸碱盐 丙烯 树脂 聚乙 烯醇(1)物理学中把与 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 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叫负电荷.(2)由表中可知玻璃棒也可带 电.(3)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毛皮 .(填“强”或“弱”)23.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 ,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去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 .如图,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4.小明在“探究影响同种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他将两个带正电荷的通草球,分别固定在底座上,悬挂在细绳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由甲、乙、丙三幅图共同反应的规律是 ;(2)甲、乙两图是在研究电荷作用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3)由乙、丙两图可知,这次实验改变的因素是 ;(4)在这个实验中,电荷作用力的大小是通过 反应的. 25.在学完摩擦起电后,同学们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泡沫塑料小球,观察到多种不同的现象.请你假定泡沫塑料小球的带电情况,描述可能观察到的情况,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1)小球带电情况是: ;可能的现象: ;解释: (2)小球带电情况是: ;可能的现象: ;解释: .26.有一个带电的轻小物体,不知道带的是什么电,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l)在该实验中所选的器材有哪些;(2)实验的方案及原理;(3)结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C 3、D 4、A 5、B 6、B 7、D 8、C 9、C 10、D二、填空题11、负;正.12、正;负;负.13、正;负;相互排斥;相互吸引.14、摩擦;吸引;摩擦.15、一定带正电;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16、同种;摩擦起电;电子.17、排斥;A;B.18、得到;排斥.三、简答题19、答:泡沫小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因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悬挂的泡沫小球,发现泡沫小球被吸引,则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泡沫小球可能带正电;又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泡沫小球也可能不带电.20、答: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当带电的橡胶棒靠近通草球时,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不带电体,所以通草球被吸引过来,两者接触时,通草球与玻璃棒带上了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两者又分开。四、实验与探究题21、正;减小;张开;B;A;正.22、(1)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2)负;(3)强.23、(1)排斥;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电荷只有两种.24、(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2)电荷间的距离;(3)通草球所带的电荷量;(4)细线偏转的角度.25、(1)带正电;泡沫塑料小球与橡胶棒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带负电;泡沫塑料小球与橡胶棒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6、(1)实验器材:丝绸、玻璃棒;(2)实验的方案及原理: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靠近这个轻小物体,观察是相斥还是相吸,其原理是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3)若相斥,则说明轻小物体带正电,若相吸,则说明轻小物体带负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