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习作例文、习作 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习作例文、习作 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资源简介

“习作例文”“习作”教学设计
——留心观察生活之美,挥笔墨绘缤纷的世界
学习目标
1.借助观察记录单,分享观察的新发现,感受观察的乐趣。
2.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能通过联系课文、学习习作例文,从观察记录单中选取内容,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清楚。
4.能展示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学习重点
从观察记录单中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师准备
相关课件、观察记录单、学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前置性学习内容
1.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记录自己的发现。
2.整理自己近阶段的观察发现。
学习内容与目标
1.借助插图、观察记录单,激活回忆,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感受观察的乐趣。
2.通过回顾课文、学习习作例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借鉴课文、习作例文某一方面的写法,把自己观察中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的重点内容写下来。
情境与任务
写生项目四:挥笔墨绘缤纷的世界
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那你眼中的缤纷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在写生活动的尾声,用笔墨记录生活之美,展现“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板块一 交流观察所得,明确习作要求
活动一:观察图片,感受缤纷世界
1.观察课本中提供的三幅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交流:这样的画面你曾经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过?
3.读一读图片下方的内容,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
预设:这次习作要写最近的观察所得;写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设计意图:运用教材中的三幅图,指导学生说说图中的事物与场景,并勾起学生对自身生活体验的回忆,充分发挥教材的提示作用,从而有效导入本次习作。同时,重视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明晰习作要求。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应放慢脚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习作要求并思考,明晰习作要求。
活动二:借助观察记录单,交流观察所得
1.小组交流:拿出你的观察记录单,想想在这段时间的观察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它给你的印象最深?
2.班级交流,呈现全班观察内容的统计结果。
预设:
动物:鹅、仓鼠、小兔子、小狗、蜗牛、猫、乌龟、小蚂蚁……
植物:含羞草、牵牛花、向日葵、睡莲、狗尾巴草……
水果:苹果、枣子、橘子、圣女果、橙子、榴莲、草莓……
场景:电影院、上学时的校门口……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内容真丰富,眼中的世界真是缤纷多彩!今天我们就把自己观察中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呈现学生观察内容的统计结果,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观察对象的丰富多彩,为后面呈现习作要求、 内容选择的多样性作铺垫。
板块二 学习例文,感受有关细致观察的描写
同学们,要想把所观察的事物或场景写清楚,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要观察得更细致、更深入。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教材中的习作例文,了解这两篇例文是如何描写的。
活动三:品读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学习细致观察动物
1.默读习作例文,思考课后题: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小狗“王子”的淘气可爱?仿照例文旁边的批注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集体交流反馈。
(1)小组交流读后感,明确小狗淘气可爱的表现。
①自读例文,用笔画出小狗淘气可爱的具体表现的句子,跟同桌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预设:学念“狗”时,叫得最欢;喜欢同火车赛跑。
②小组交流:小狗什么时候叫得最欢?什么时候哼哼叫?什么时候汪汪叫?
预设:“我”教它念“狗”字时叫得最欢;跟“我”提要求时会哼哼叫;想出去时会汪汪叫,去追火车时会汪汪叫,没追上火车时也会汪汪叫。
(2)小组读片段,感受“同火车赛跑”的有趣。
①自读小狗“同火车赛跑”片段。说一说:你们仿佛听见小狗在说什么?
②思考并小组交流:“同火车赛跑”这个片段,作者只是写了自己看到的吗?
出示: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预设:这是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像这样的写法,在“学念‘狗’时,叫得最欢”这个片段中也有: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在《搭船的鸟》中,我们也看到过。
小结:在看到的、听到的基础上,融进自己的想法,这样能把观察对象写得更加清楚,更加有趣,让人印象深刻。
活动四:品读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会细致观察植物
1.自读例文,填写下面的表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杨梅 特点
外形
颜色
味道
2.借助表格,小组交流: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写清楚的。
预设1:作者观察了杨梅的三个方面——外形、颜色、味道。
预设2:作者观察了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各自的变化情况。
小结:作者是从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这三个不同方面来观察的,而且观察了每个方面的变化情况。
3.学习写杨梅味道的方法。
(1)思考:这三个方面,哪个方面是作者观察得最细致的? (味道)
(2)全班交流,明确写法:写吃杨梅的事;写杨梅味道的变化过程;加入自己的想法。
小结:这两篇例文,一篇写动物,一篇写植物,写的对象都让人印象深刻,给我们如何写事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让我们明白了观察事物,可以观察事物的不同方面;可以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也可以像我们学过的《搭船的鸟》一样,观察事物的外形和动作;还可以写写自己观察时的想法。
设计意图:有选择地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让例文为习作模仿铺路,可以帮助学生减轻习作起始阶段的畏难情绪,打开习作的思路。
板块三 选择内容,描绘缤纷世界
活动五:描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1.选择内容,试写习作片段。
点拨:读读自己在写生活动中完成的观察记录单,请你选择最想写的一个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观察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或印象深刻的场景;可以写事物的变化;写自己当时的想法;当然还可以把自己先前在“初试身手”中写的片段进行补充修改,进一步完善。
2.自主试写习作片段,全班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习作起始阶段最主要的教学目标。通过习作例文和课文,提炼出基本的方法:写趣事(场景)、写变化、写想法,为学生习作降低难度。
学习内容与目标
1.借助评价清单,互评习作片段,尝试修改习作。
2.根据观察记录单,完善自己的习作。
3.与同学分享精彩片段,体验观察的乐趣。
情境与任务
板块四 片段展示,评议修改
活动一:借助评价清单,评议片段
1.片段展示,共读分析。
2.借助评价清单评价、修改。
(1)出示评价清单:
评价清单□   1.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2.把自己的观察清楚地写了下来。□□ 3.多种感官观察,观察很细致。温馨提示:达到一项,在前面的方格中打★。其中第3条,观察特别细致的可以打2颗★。
(2)小组互评。把自己写的片段读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听的同学评一评:什么地方写得好?
(3)汇总修改意见,自主修改片段。
设计意图:以中等习作为例,借助评价清单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再次审视自己的习作,巩固学到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其在分享中发现别人习作的优点,从中学习如何清楚地写下自己的观察所得,并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板块五 增写内容,完善习作
活动二:增补内容,完善习作
1.根据观察记录单交流:我们已经完成了习作的一部分,现在再看看自己的观察记录单,看看你还想增写观察对象的哪些内容,在观察记录单上做上记号。
2.完善习作:我们可以运用学到的方法,把这些内容补写在自己所写片段的前面或后面。最后还可以取一个题目。
3.增写观察的内容,完善习作。
4.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再次借助观察记录单,引导学生借助观察记录单思考增写内容,完善习作,最终呈现一篇完整的习作。
板块六 回顾单元,交流收获
活动三:回顾梳理,分享心得
1.小组交流:评价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表现。
2.全班交流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
总结:同学们不仅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有会记录的笔,在你们的笔下,展现了我们世界的缤纷多彩。相信大家都已经体会到了连续细致的观察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让我们继续观察这个缤纷的世界,在笔下展现出更多精彩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收获,进一步明确:只有细致观察,才能更好地习作,而习作也能引导更细致地观察,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激发细致观察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