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四年级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学四年级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 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运动和力章节的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主要介绍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的概念,了解了力对物体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明白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摩擦力的表现形式,能够简单解释摩擦力对物体的作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对物体的运动和力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但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进行引导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运动和力的概念。
2. 老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环节: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1. 老师出示一个小车和一个光滑的桌面,让学生猜测小车在桌面上会怎样运动。
2. 老师让学生进行实验,将小车放在桌面上,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 学生会观察到小车在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询问学生为什么小车会停下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一种力使得小车停下来。
第三环节: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
1. 老师出示一个带有毛毡底的小车,让学生猜测这个小车在桌面上会怎样运动。
2. 老师让学生进行实验,将带有毛毡底的小车放在桌面上,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 学生会观察到带有毛毡底的小车在桌面上滑动得更远。询问学生为什么带有毛毡底的小车在桌面上会滑动得更远,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摩擦力的作用。
第四环节: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1. 老师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即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2. 老师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他摩擦力的例子,如擦玻璃窗、擦地板等。
- 老师可以出示一张擦玻璃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擦玻璃窗时手与玻璃之间的摩擦力。
- 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用布擦拭地板,观察并描述擦地板时布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力。
3. 学生会观察到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并能够描述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第五环节:巩固和拓展
1. 老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探究摩擦力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 老师可以让学生实验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情况,观察并比较不同材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差异。
- 老师可以让学生实验在不同表面上滚动的物体的滚动情况,观察并比较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对物体滚动的影响。
2. 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如:为什么冰面上滑得更远?如何减小物体的摩擦力?
-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面上滑得更远,让学生发现在冰面上,物体与冰之间的摩擦力很小,从而减小了阻碍物体滑动的力。
- 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小物体的摩擦力,引导学生提出减小接触面积、涂抹润滑剂等方法来减小摩擦力的答案。
3.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
- 概念:摩擦力
- 作用:阻碍物体运动,影响物体的滑动和滚动
- 实例:擦玻璃窗、擦地板等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描述摩擦力的表现形式,并能够简单解释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和讨论中,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丰富的实例和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