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江苏省南通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16分)材料一材料二①南通博物苑镇馆之宝——越窑青瓷皮囊式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1973年出土于南通市区人防工地,为我国晚唐到五代时期越窑青瓷产品,被列为江苏省24件国宝之一。作为目前越窑青瓷中皮囊式壶孤品,这件文物从出土之时就受到人们的珍视。②此壶造型规整,浑圆饱满。通高约20厘米,最大腹围50厘米,腹侧宽约15厘米,底径9厘米。器物工艺精致,线条流畅。壶身左右两侧和腹部各有一条凸起线;流呈直管状,棱角分明,在相对于管状流的另一侧翘起一羽状尾,尾下有一小孔;提梁下端与壶体的连接处,呈相对的龙首状,提梁与壶身多处有压印的连珠纹;壶底为圈足,足墙较高,内侧微微外撇,底面施满釉,足端露胎线处隐约可见支烧痕。器身通体施匀净滋润的淡青绿色釉,青翠的釉色光洁柔和。整个器具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雍容的唐代器物特征。③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拥有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的皮囊的形状,却在南方窑口烧造,体现了古代南北方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而论其艺术价值,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是罕见的“秘色瓷”,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瓷的最高水准。正如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所赞誉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选自2022年8月31日《扬子晚报》,有删改)材料三在博物馆邂逅优质文化资源①国际博物馆日之际,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艺术嘉年华活动,吸引了许多观众前往看展。这是“博物馆热”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博物馆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案例。②一器一物浓缩文化,方寸之间解码文明。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人们借以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展现灿烂文明的历史博物馆、讲述红色故事的革命纪念馆、展示特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近年来,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满足了人们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③从线下展览到网上展厅,从文物“微课堂”到文创产品,如今,博物馆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逛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或是在馆中游览,或是在“云端博物馆”漫游,或是参与研学活动、学习相关知识。文博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④激发博物馆的活力,需要用“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空间”。浙江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打造沉浸式体验,以原貌、原尺度立体标识展示,让宋韵走进寻常百姓家;山东青州博物馆根据馆藏文物和青州文化中的典型元素进行创作,并邀请观众参与互动……各地博物馆聚焦特点、做强特色,使博物馆成为不同年龄观众的“打卡地”。这启示我们,依托独特资源形成新优势、开辟新路径,就能靠“别具一格”汇聚起更多人气。⑤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才能“火起来”。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比如,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探索"无围墙"博物馆,将展览延伸到大街小巷、学校课堂、大山深处,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又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大量高精度数据为基础,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视频切片技术、H5技术打造虚拟展览,将韩休墓考古现场完整呈现。从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到开发文创产品,再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坚持守正创新,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才能让博物馆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期待各地博物馆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选自202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同学们参加“博物馆里好通游”社会实践活动。14.小南同学想提前了解南通博物苑镇馆之宝"越窑青瓷皮囊式壶",请你结合材料一,向他介绍通过互联网查找这一资料的步骤。(4分)15.你在南通博物苑看到越窑青瓷皮囊式壶,并阅读了详细资料(见材料二)。请根据资料制作文物卡片。(4分)16.作为南通博物苑的一名小小解说员,你来到“南通文旅直播间”,与听众互动答疑。请结合三则材料,完成对话。(8分)听众1:您好,我是一名文物爱好者。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是南通博物苑的镇馆之宝,你们有哪些好的做法能让更多老百姓去了解它,使文物“活起来” (4分)你:(1)听众2: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生。我从报纸上看到,近几年来,南通博物馆群接待的参观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我想了解一下,产生“博物馆热”的原因有哪些 (4分)你:(2).江苏省南通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三)(1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南通风筝博物馆坐落在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内。全馆展区分四个展厅:第一展厅,厚重的风筝文化;第二展厅,巨大的风筝贡献;第三展厅,精彩的风筝世界;第四展厅,独特的南通板鹞。除此之外还设有风筝制作室、影视厅。馆中藏有来自民间演奏“空中交响乐”的各种器乐:“嗡声”“啜子”“哨子”“葫龙”等,种类齐全。还收藏着展示传统文化的数十种风筝画品,以及风筝制作器材、工具等,实物、照片、文字俱全。【材料二】①“风筝”一词较早出现在明代陈沂的《询刍录》里:“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可见鸣唱的“纸鸢”才叫“风筝”。②近代以来,人们熟悉的“南鹞北鸢”中的“南鹞”,往往就是指南通的板鹞风筝。南通板鹞具有轻风能上天、强风不掉地、一飞冲天的动态美,独特的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结构美,介于年画、工笔画、壁画、唐卡之间的绘画美,得风而鸣、随风而歌的音律美四大艺术特色。2006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即有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这种由动态美、结构美、绘画美、音律美汇聚而成的艺术审美,形成了它在风筝类别中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征。③南通板鹞风筝又称“哨口板鹞”,源于北宋,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南通板鹞风筝核心技艺是“扎绘糊雕搓放”,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以六角板鹞为多,也有由多个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七联星”“九联星”“十九联星”等。这样的风筝因其硕大简朴的造型,形似门板而被称作板鹞。南通板鹞独特之处在于筝面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多者达数千。放飞时风力鼓荡百哨齐鸣,声线似古筝奏响天籁。④南通板鹞的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内容有“八仙”“凤戏牡丹”“三国故事”等,喜用红、黑、青、紫色,以造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寄托人们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如“福寿双全”“花开富贵”“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⑤南通临黄海,渔业资源丰富,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天气预测是头等大事,关乎渔民的生命安全。从前每逢出海前夕,渔民将风筝放上高空,可以据鹞尾的摆动测定高空气流的缓急和气流方位的变化,以此作为获取气候变化情况的一个参考依据。渔民们还放一种六角形风筝,在风筝上绑上小旗,风筝放上天空后,可以从小旗的飘动情况来判断风向和风力,这种风筝称作“顺风旗”,有顺遂平安之意。⑥南通板鹞源自人们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内心情感物化的体现。在小小的风筝中,凝结的是人们的精神祈盼、审美习惯和艺术品位。风筝高高飞上天,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承载的是浓郁的乡土情怀,难忘的童年记忆,还有人们在千百年间传承的生生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3月2日,有删改)【材料三】①《红楼梦》第七十回里,体弱多病的林黛玉不舍得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纨劝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当紫鹃要去捡别人放掉的风筝时,林黛玉笑着劝阻说:“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捡拾别人放的风筝,否则就会沾上晦气。②放晦气当然是迷信说法,但是,放风筝确实有益于身心健康。放风筝时需要牵线跑步和抬头远视,这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且有益于视力。古人对此也有认识,宋朝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记载:“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清朝的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儿童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选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3月23日,有删改)南通风筝博物馆举办“传承非遗,筝鸣蓝天”专题展览,你作为江海志愿者积极参与。15. 在第四展厅,你向参观者介绍南通板鹞的特点。16. 你来到“风筝制作室”,参与互动。(1)你的同学融融希望制作的风筝能参加“筝迎新年”作品展。下面三种图案中,你推荐了最合适的一种给他,并告知了理由。ABC(2)融融跟他爸爸说:“爸爸,学校建议参观展览的同学,学会制作简单的风筝,回去和爸爸妈妈或者同学一起放风筝呢。”爸爸说:“这是你们孩子的娱乐活动,你们放就好。”你听见后,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就放风筝的益处作现场宣传。17. 假如南通风筝博物馆准备增设第五展厅。阅读三则材料,仿照材料一中的展厅名称给第五展厅命名,并就展览内容提出具体建议。江苏省南通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15分)【材料一】电影《悬崖之上》观众年龄群体统计20岁以下20-29岁30-34岁35-39岁40岁及以上(数据来自“淘票票”)【材料二】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4月16日,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出品、人民网联合出品的电影《悬崖之上》发布“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特辑。根据全勇先原创故事改编的电影《悬崖之上》,将目光聚焦于人的情感,刻画了被逼入绝境依然坚守信仰的无名英雄群像。他们是无所畏惧的志士,也是心怀爱与牵挂的普通人。“他们的名字我们无从知晓,但正是他们的隐忍、牺牲和奉献,为我们换来了山河无恙。”于和伟、张译等演员在特辑中分享了自己对电影的解读,对曾在隐蔽战线做出牺牲的无名英烈表达了崇高敬意和追思之情。(选自2021年4月16日人民网,有删改)【材料三】《悬崖之上》:勿忘那群“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田卜拉①今年“五一”假期的电影院分外热闹,除了影片扎堆上映,“五一档”的票房、观影人数也打破往年纪录。其中,谍战片《悬崖之上》除了票房表现不俗外,更让无数观众为之落泪。②聚焦于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事迹,《悬崖之上》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为保护“日本开展反人类实验”人证,四位在苏联接受特训的中共谍报人员回国完成“乌特拉”行动的故事。不同于一般谍战片靠悬念推动故事的做法,《悬崖之上》在上半场就向观众亮明了角色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的叙事是反套路的。这一点首先激起了广大观众,尤其是观影群体主力青年观众的好奇心。③编剧全勇先说,我写谍战戏最关注的是人物,人物是最有魅力的。导演张艺谋表示,网络时代没有不被“剧透”的剧,用情感、用情节、用过程、用细节的铺排吸引观众是最大的难题。二人的回答殊途同归。影片摘下了英雄不死、十项全能的“主角光环”,塑造了有柔有弱、有疼有怕的英雄形象。面对更加理性也更加挑剔的观众,制作方清楚地知道,只有塑造真实的、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才能激发共鸣,才能拨动更多年轻人的心弦。④影片毫不吝啬地描摹了“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家国大义,但也精心还原了英雄的情感世界。在执行任务之外,一场革命夫妇寻找失散孩子的戏,成功地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赚足了他们的眼泪。“活着的,去找孩子”的生死离别,“还有件小事,马迭尔酒店门口那群小叫花子里有我和王郁的孩子”的轻描淡写,父子相见不相识的辛酸无奈,隐忍地表达着革命者的内心牵挂。任务在先,家事在后,思念留心间。然而,影片中的儿女情长没有“鹊巢鸠占”,却成为革命理想的生动注脚、英雄形象的立体呈现主流价值的深刻剖析。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付情感以信仰之崇高,付信仰以情感之美好,这种结合是对主旋律的深度诠释。⑤“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悬崖之上》用群像戏的形式告诉人们,历史正是在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的前仆后继中不断前行。对于后人而言,唯有铭记于心,方不辜负英雄热血;唯有接力前行,才能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⑥“乌特拉”在俄语里的意思是黎明。影片结尾,幸存的年轻战士小兰问地下工作者周乙:“我们能看到黎明吗?”周乙回答:“能。你要活着,看到黎明!”身处和平年代的年轻人应该感念鲜血换来的幸福,更应护佑来之不易的光明。设身处地感受英雄的平凡与伟大、信仰与其情,历史就能在直击人心中激发思考、在感同身受中厚培信仰。(选自2021年5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4.阅读材料一、三,回答问题。(6分)(1)你从材料一中获取的最主要信息是什么?(2分)(2)阅读材料三,说说材料一所反映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15.材料二画线句与材料三第④段文字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能否用材料三第④段文字替换材料二画线句?为什么?(3分)16.九年级(2)班同学准备将《悬崖之上》改编成话剧。请你参与最后一场戏的设计。(6分)(1)说说你设计A处舞台说明的用意。(4分)(2)根据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在B处补写舞台说明。(2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江苏省南通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16分)材料一材料二①南通博物苑镇馆之宝——越窑青瓷皮囊式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1973年出土于南通市区人防工地,为我国晚唐到五代时期越窑青瓷产品,被列为江苏省24件国宝之一。作为目前越窑青瓷中皮囊式壶孤品,这件文物从出土之时就受到人们的珍视。②此壶造型规整,浑圆饱满。通高约20厘米,最大腹围50厘米,腹侧宽约15厘米,底径9厘米。器物工艺精致,线条流畅。壶身左右两侧和腹部各有一条凸起线;流呈直管状,棱角分明,在相对于管状流的另一侧翘起一羽状尾,尾下有一小孔;提梁下端与壶体的连接处,呈相对的龙首状,提梁与壶身多处有压印的连珠纹;壶底为圈足,足墙较高,内侧微微外撇,底面施满釉,足端露胎线处隐约可见支烧痕。器身通体施匀净滋润的淡青绿色釉,青翠的釉色光洁柔和。整个器具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雍容的唐代器物特征。③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拥有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的皮囊的形状,却在南方窑口烧造,体现了古代南北方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而论其艺术价值,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是罕见的“秘色瓷”,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瓷的最高水准。正如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所赞誉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选自2022年8月31日《扬子晚报》,有删改)材料三在博物馆邂逅优质文化资源①国际博物馆日之际,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艺术嘉年华活动,吸引了许多观众前往看展。这是“博物馆热”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博物馆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案例。②一器一物浓缩文化,方寸之间解码文明。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人们借以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展现灿烂文明的历史博物馆、讲述红色故事的革命纪念馆、展示特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近年来,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满足了人们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③从线下展览到网上展厅,从文物“微课堂”到文创产品,如今,博物馆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逛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或是在馆中游览,或是在“云端博物馆”漫游,或是参与研学活动、学习相关知识。文博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④激发博物馆的活力,需要用“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空间”。浙江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打造沉浸式体验,以原貌、原尺度立体标识展示,让宋韵走进寻常百姓家;山东青州博物馆根据馆藏文物和青州文化中的典型元素进行创作,并邀请观众参与互动……各地博物馆聚焦特点、做强特色,使博物馆成为不同年龄观众的“打卡地”。这启示我们,依托独特资源形成新优势、开辟新路径,就能靠“别具一格”汇聚起更多人气。⑤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才能“火起来”。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比如,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探索"无围墙"博物馆,将展览延伸到大街小巷、学校课堂、大山深处,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又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大量高精度数据为基础,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视频切片技术、H5技术打造虚拟展览,将韩休墓考古现场完整呈现。从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到开发文创产品,再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坚持守正创新,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才能让博物馆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期待各地博物馆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选自202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同学们参加“博物馆里好通游”社会实践活动。14.小南同学想提前了解南通博物苑镇馆之宝"越窑青瓷皮囊式壶",请你结合材料一,向他介绍通过互联网查找这一资料的步骤。(4分)15.你在南通博物苑看到越窑青瓷皮囊式壶,并阅读了详细资料(见材料二)。请根据资料制作文物卡片。(4分)16.作为南通博物苑的一名小小解说员,你来到“南通文旅直播间”,与听众互动答疑。请结合三则材料,完成对话。(8分)听众1:您好,我是一名文物爱好者。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是南通博物苑的镇馆之宝,你们有哪些好的做法能让更多老百姓去了解它,使文物“活起来” (4分)你:(1)听众2: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生。我从报纸上看到,近几年来,南通博物馆群接待的参观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我想了解一下,产生“博物馆热”的原因有哪些 (4分)你:(2).14.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输人关键字“南通博物苑",点击搜索,进入南通博物苑官方网站,点击上方“收藏"板块,进入“珍品赏析”页面,即可了解南通博物苑镇馆之宝“越窑青瓷皮囊式壶”相关内容。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依据材料一,根据上图可知,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输人关键字“南通博物苑”;从下图可知,当进入南通博物苑官方网站后,点击“收藏”板块,再点击“珍品赏析",即可了解越窑青瓷皮囊式壶"的相关内容了,介绍时,要注意步骤清楚,语言简洁,流畅。15.(1)造型规整,浑圆饱满 (2)通体施釉,釉色洁柔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根据材料二第②段中的“此壶造型规整,浑圆饱满”,可得出“造型规整,浑圆饱满”的特点;根据“器身通体施匀净滋润的淡青绿色釉,青翠的釉色光洁柔和",可出概括出“通体施釉,釉色洁柔”的特点,16.示例;(1)①您好!我们南通博物苑的官方网站上有镇馆之室的详细介绍,老百娃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搜索了解。②我们也在探索“无围墙”博物馆,将展览延伸到大街小巷、学校课堂、大山深处,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③以大量高精度数据为基础,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视频切片技术等打造3D文物,使文物“活起来”,老百姓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南通博物苑官网的“3D文物”板块了解,④除了云端博物馆、报纸等媒介外,直播间里也会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更多老百姓去了解它。⑤开发文创产品,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南通博物苑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拉近观众与博物苑的距离,让更多老百姓了解它,(2)①近年来,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满足了人们多样的文化选择,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博物馆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逛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③文博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吸引着更多人走进博物馆④各地博物馆聚焦特点、做强特色,使博物馆成为不同年龄观众的“打卡地”,“别具一格”汇聚起更多人气。⑤各地坚持守正创新,让文物“活起来”,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使博物馆“火起来”让博物馆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解析:此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仔细阅读材料三后,即可得出答案。江苏省南通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三)(1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南通风筝博物馆坐落在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内。全馆展区分四个展厅:第一展厅,厚重的风筝文化;第二展厅,巨大的风筝贡献;第三展厅,精彩的风筝世界;第四展厅,独特的南通板鹞。除此之外还设有风筝制作室、影视厅。馆中藏有来自民间演奏“空中交响乐”的各种器乐:“嗡声”“啜子”“哨子”“葫龙”等,种类齐全。还收藏着展示传统文化的数十种风筝画品,以及风筝制作器材、工具等,实物、照片、文字俱全。【材料二】①“风筝”一词较早出现在明代陈沂的《询刍录》里:“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可见鸣唱的“纸鸢”才叫“风筝”。②近代以来,人们熟悉的“南鹞北鸢”中的“南鹞”,往往就是指南通的板鹞风筝。南通板鹞具有轻风能上天、强风不掉地、一飞冲天的动态美,独特的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结构美,介于年画、工笔画、壁画、唐卡之间的绘画美,得风而鸣、随风而歌的音律美四大艺术特色。2006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即有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这种由动态美、结构美、绘画美、音律美汇聚而成的艺术审美,形成了它在风筝类别中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征。③南通板鹞风筝又称“哨口板鹞”,源于北宋,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南通板鹞风筝核心技艺是“扎绘糊雕搓放”,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以六角板鹞为多,也有由多个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七联星”“九联星”“十九联星”等。这样的风筝因其硕大简朴的造型,形似门板而被称作板鹞。南通板鹞独特之处在于筝面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多者达数千。放飞时风力鼓荡百哨齐鸣,声线似古筝奏响天籁。④南通板鹞的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内容有“八仙”“凤戏牡丹”“三国故事”等,喜用红、黑、青、紫色,以造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寄托人们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如“福寿双全”“花开富贵”“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⑤南通临黄海,渔业资源丰富,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天气预测是头等大事,关乎渔民的生命安全。从前每逢出海前夕,渔民将风筝放上高空,可以据鹞尾的摆动测定高空气流的缓急和气流方位的变化,以此作为获取气候变化情况的一个参考依据。渔民们还放一种六角形风筝,在风筝上绑上小旗,风筝放上天空后,可以从小旗的飘动情况来判断风向和风力,这种风筝称作“顺风旗”,有顺遂平安之意。⑥南通板鹞源自人们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内心情感物化的体现。在小小的风筝中,凝结的是人们的精神祈盼、审美习惯和艺术品位。风筝高高飞上天,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承载的是浓郁的乡土情怀,难忘的童年记忆,还有人们在千百年间传承的生生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3月2日,有删改)【材料三】①《红楼梦》第七十回里,体弱多病的林黛玉不舍得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纨劝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当紫鹃要去捡别人放掉的风筝时,林黛玉笑着劝阻说:“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捡拾别人放的风筝,否则就会沾上晦气。②放晦气当然是迷信说法,但是,放风筝确实有益于身心健康。放风筝时需要牵线跑步和抬头远视,这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且有益于视力。古人对此也有认识,宋朝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记载:“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清朝的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儿童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选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3月23日,有删改)南通风筝博物馆举办“传承非遗,筝鸣蓝天”专题展览,你作为江海志愿者积极参与。15. 在第四展厅,你向参观者介绍南通板鹞的特点。16. 你来到“风筝制作室”,参与互动。(1)你的同学融融希望制作的风筝能参加“筝迎新年”作品展。下面三种图案中,你推荐了最合适的一种给他,并告知了理由。ABC(2)融融跟他爸爸说:“爸爸,学校建议参观展览的同学,学会制作简单的风筝,回去和爸爸妈妈或者同学一起放风筝呢。”爸爸说:“这是你们孩子的娱乐活动,你们放就好。”你听见后,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就放风筝的益处作现场宣传。17. 假如南通风筝博物馆准备增设第五展厅。阅读三则材料,仿照材料一中的展厅名称给第五展厅命名,并就展览内容提出具体建议。【答案】15. 示例:大家好,欢迎来到第四展厅!南通板鹞风筝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核心技艺是“扎绘糊雕搓放”。形似门板,形状各异,以六角板鹞为多。筝面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多者达数千。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寄托美好愿望。16. (1)示例:选择C。理由:风筝图案由鱼和莲花组成。“鱼”谐音“余”,寓意“吉庆有余”;“莲”谐音“连”。整个图案寓意“连年有余”,符合“筝迎新年”作品展的要求。(2)示例:大家好!放风筝可以在牵线跑步、抬头远视中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家长与孩子一起放风筝还能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这将是孩子难忘的回忆。和您的家人孩子、亲朋好友一起动起来吧,尽情享受美好的快乐时光!17. 示例:展厅名称:文学作品中的风筝元素具体建议:分类展示名著中的风筝、诗词中的风筝等。【解析】【15题详解】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全面把握材料内容,抓住体现南通板鹞特点的语句进行提取概括,再合理组织语言进行叙述。通过材料二第②段中“2006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即有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这种由动态美、结构美、绘画美、音律美汇聚而成的艺术审美”的内容可概括为:南通板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动态美、结构美、绘画美、音律美的特点;通过材料二第③段中“南通板鹞风筝又称‘哨口板鹞’,源于北宋,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南通板鹞风筝核心技艺是‘扎绘糊雕搓放’,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以六角板鹞为多,……这样的风筝因其硕大简朴的造型,形似门板而被称作板鹞……南通板鹞独特之处在于筝面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多者达数千”的内容可概括为:南通板鹞风筝又称“哨口板鹞”,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核心技艺是“扎绘糊雕搓放”,其形状以六角板鹞为多,因其硕大简朴的造型,形似门板而被称作板鹞,筝面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多者达数千;通过材料二第④段中“南通板鹞的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内容有‘八仙’‘凤戏牡丹’‘三国故事’等,喜用红、黑、青、紫色,以造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寄托人们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的内容可概括为:南通板鹞的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示例:大家好,欢迎来到第四展厅!南通板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动态美、结构美、绘画美、音律美的特点。南通板鹞风筝又称“哨口板鹞”,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核心技艺是“扎绘糊雕搓放”,其形状以六角板鹞为多,因其硕大简朴的造型,形似门板而被称作板鹞,筝面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多者达数千。南通板鹞的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16题详解】(1)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围绕“筝迎新年”的主题,结合题干所给风筝图片,分析其与主题的关联,再进行选择叙述即可。A图图案为一只猫头鹰,与“新年”主题无关;B图图案由祥云组成蝴蝶形状,中间有一个“寿”,寓意“长寿”,与“新年”主题无关;C图图案为一只金鱼,金鱼两侧还有莲花图案,“鱼”和“余”同音,表示着年年有余,代表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春节,大量的荷花图、鲤鱼荷花图的运用,是取其谐音,象征“和和美美”、“连(莲)年有余(鱼)”。据此可知,C图最符合“筝迎新年”作品展的要求;(2)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从“放风筝的益处”来进行叙述。通过材料二第⑥段中“在小小的风筝中,凝结的是人们的精神祈盼、审美习惯和艺术品位。风筝高高飞上天,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承载的是浓郁的乡土情怀,难忘的童年记忆,还有人们在千百年间传承的生生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可知,放风筝承载着浓郁的乡土情怀,勾起难忘的童年记忆,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材料三第②段中“放风筝确实有益于身心健康。放风筝时需要牵线跑步和抬头远视,这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且有益于视力”的内容可知,放风筝确实有益于身心健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且有益于视力。示例:大家好!放风筝不仅承载着浓郁的乡土情怀,还能勾起童年记忆,放风筝时需要牵线跑步和抬头远视,这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且有益于视力,保障身心健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放风筝,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带给孩子美好的童年回忆。来吧,大家一起放风筝,一起感受快乐!【17题详解】考查活动设计能力。解答时,结合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参考已有展厅的名称和功能,仿照其模式进行设计即可。示例:展厅名称:虚拟风筝天地具体建议: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展出全国不同地区,甚至世界各地的风筝,还可以通过VR技术现场体验放风筝。江苏省南通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15分)【材料一】电影《悬崖之上》观众年龄群体统计20岁以下20-29岁30-34岁35-39岁40岁及以上(数据来自“淘票票”)【材料二】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4月16日,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出品、人民网联合出品的电影《悬崖之上》发布“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特辑。根据全勇先原创故事改编的电影《悬崖之上》,将目光聚焦于人的情感,刻画了被逼入绝境依然坚守信仰的无名英雄群像。他们是无所畏惧的志士,也是心怀爱与牵挂的普通人。“他们的名字我们无从知晓,但正是他们的隐忍、牺牲和奉献,为我们换来了山河无恙。”于和伟、张译等演员在特辑中分享了自己对电影的解读,对曾在隐蔽战线做出牺牲的无名英烈表达了崇高敬意和追思之情。(选自2021年4月16日人民网,有删改)【材料三】《悬崖之上》:勿忘那群“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田卜拉①今年“五一”假期的电影院分外热闹,除了影片扎堆上映,“五一档”的票房、观影人数也打破往年纪录。其中,谍战片《悬崖之上》除了票房表现不俗外,更让无数观众为之落泪。②聚焦于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事迹,《悬崖之上》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为保护“日本开展反人类实验”人证,四位在苏联接受特训的中共谍报人员回国完成“乌特拉”行动的故事。不同于一般谍战片靠悬念推动故事的做法,《悬崖之上》在上半场就向观众亮明了角色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的叙事是反套路的。这一点首先激起了广大观众,尤其是观影群体主力青年观众的好奇心。③编剧全勇先说,我写谍战戏最关注的是人物,人物是最有魅力的。导演张艺谋表示,网络时代没有不被“剧透”的剧,用情感、用情节、用过程、用细节的铺排吸引观众是最大的难题。二人的回答殊途同归。影片摘下了英雄不死、十项全能的“主角光环”,塑造了有柔有弱、有疼有怕的英雄形象。面对更加理性也更加挑剔的观众,制作方清楚地知道,只有塑造真实的、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才能激发共鸣,才能拨动更多年轻人的心弦。④影片毫不吝啬地描摹了“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家国大义,但也精心还原了英雄的情感世界。在执行任务之外,一场革命夫妇寻找失散孩子的戏,成功地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赚足了他们的眼泪。“活着的,去找孩子”的生死离别,“还有件小事,马迭尔酒店门口那群小叫花子里有我和王郁的孩子”的轻描淡写,父子相见不相识的辛酸无奈,隐忍地表达着革命者的内心牵挂。任务在先,家事在后,思念留心间。然而,影片中的儿女情长没有“鹊巢鸠占”,却成为革命理想的生动注脚、英雄形象的立体呈现主流价值的深刻剖析。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付情感以信仰之崇高,付信仰以情感之美好,这种结合是对主旋律的深度诠释。⑤“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悬崖之上》用群像戏的形式告诉人们,历史正是在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的前仆后继中不断前行。对于后人而言,唯有铭记于心,方不辜负英雄热血;唯有接力前行,才能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⑥“乌特拉”在俄语里的意思是黎明。影片结尾,幸存的年轻战士小兰问地下工作者周乙:“我们能看到黎明吗?”周乙回答:“能。你要活着,看到黎明!”身处和平年代的年轻人应该感念鲜血换来的幸福,更应护佑来之不易的光明。设身处地感受英雄的平凡与伟大、信仰与其情,历史就能在直击人心中激发思考、在感同身受中厚培信仰。(选自2021年5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4.阅读材料一、三,回答问题。(6分)(1)你从材料一中获取的最主要信息是什么?(2分)(2)阅读材料三,说说材料一所反映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15.材料二画线句与材料三第④段文字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能否用材料三第④段文字替换材料二画线句?为什么?(3分)16.九年级(2)班同学准备将《悬崖之上》改编成话剧。请你参与最后一场戏的设计。(6分)(1)说说你设计A处舞台说明的用意。(4分)(2)根据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在B处补写舞台说明。(2分)14.(1)电影《悬崖之上》的观影群体以青年观众为主体,占比一半以上。(2)①《悬崖之上》的叙事是反套路的,不靠悬念推动故事,能檄起青年观众的好奇心。②影片摘下了英雄不死、十项全能的“主角光环”,塑造了有柔有弱、有疼有怕的英雄形象,激发观众共鸣,拨动更多年轻人的心弦。③影片精心还原了英雄的情感世界。解析:第(1)题考查图(表)文转换。作答时,将图表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即可,同时注意可将图表的标题作为答案的主语。第(2)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可在阅读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原句。比如,第②段最后一句,“这一点首先激起了广大观众,尤其是观影群体主力青年观众的好奇心。”第③段,;“面对更加理性也更加挑剔的观众……才能拨动更多年轻人的心弦。”第④段,“影片毫不吝啬地描摹了‘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国家大义,但也精心还原了英雄的情感世界。”i15.示例;不可以。因为材料二是新闻消息,语言要求简洁明了,而材料三是影评,它详细地阐述了影片“精心还原了英雄的情感世界”,这也是该影片票房不俗,更让无数观众为之落泪的原因。解析:此题考查新闻消息和影评语言的区别。新闻消息要求语言简洁,影评则要求阐述清楚自己对该影片的评价观点,理应详尽。16.(1)“大雪纷飞”,交代了自然环境的天气情况;“天还未放亮”交代了时间;在此种情形下周围一片黑暗,暗示社会环境的黑暗;但“稳隐有点点光透出”,又预示光明终将来临。(2)坚定地解析:第(1)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和把握。环境描写既能交代时间和天气情况,又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也能表现人物性格。而此处的“大冒纷飞。天还未放亮,但隐隐有点点光透出”还有着象征意义。第(2)题考查对舞台说明的把握。根据题干要“揣摩人物心理”,从对话中“能。你要活着,看到黎明”可以看出此时人物心理应是十分坚定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