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023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 声音的特性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023年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 声音的特性 教案

资源简介

2.2声音的特性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教学难点:声音的音调
三、教学分析
学生本学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学生的物理思维才刚起步,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发声体自身特点等,学生知道,但也容易混淆。引导学生先悟后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但必须渗透物理思维——深度思考、分析能力,渗透物理习惯——认真、细心,渗透物理情感——抗挫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通过小游戏(两位女生说话,让闭眼的学生猜谁发声了),让学生辨别说话声音,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
(一)音调
学生实验1:将硬纸片从梳齿上划过,第一次较慢划过,第二次较快划过,注意听她们两次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演示实验: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敲击两个盛水量不一样的水杯。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提出问题: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是什么
探究实验:将一把长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长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长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长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两次拨动长尺的力度大致相同。
回顾:硬纸板划过梳齿的实验
结论: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3,找出PPT中题的问题。
1.什么是频率 单位是什么
2人的听觉范围是多少
3.什么是超声波 什么是次声波
知识应用:蜜蜂飞过的声音我们能听到,为何蝴蝶飞过听不到
(二)响度
回顾生活场景:我们生气时说话声音很大,心态平和是说话低声细语。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实验(学生实验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复做实验。(注:应用到第一节所讲的转换法)
结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强,振幅越小响度越弱;
演示:拿着敲响的音叉从前走到后,听声音的响度有什么不同
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和听者的距离有关,发声体与听者的距离近听到的响度就强,发声体与听者的距离远听到的响度就弱;
总结:影响响度的因素(1)振幅;(2)发声体与听者之间的距离;
反馈训练:解决PPT上的问题
(三)音色
回顾:刚上课时做的小游戏,根据听声找发声的人。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特色叫音色。
自主学习:观看PPT上的内容,结合P36音色部分。知道影响音色的因素
总结: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指导阅读P36 “科学世界”,拓展知识,了解物理知识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