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共48张PPT)2023年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共48张PPT)2023年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1.1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课程标准解读
1.《练习使用显微镜》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内容。
2.(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说出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反光镜等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②简述显微镜能对观察材料进行放大的基本原理。
(2)使用显微镜包括:
①描述使用低倍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安放、对光、观察等基本步骤。
②进行玻片标本的观察活动,并看到清晰的图像。
③能独立操作显微镜。
从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中习得的操作技能,是学习第二节“植物细胞”、第三节“动物细胞”的基础,也是学习生物学,研究生命活动、生命现象的基础。
3.通过本节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可先通过观察教材中光学显微镜的图片,认识各结构的名称。其次,教师再通过对实体显微镜的讲解,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并且对关键结构进行功能的介绍。最后,可再通过相关图片进行学习成果的检测。
二、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形成正确的科学自然观。
科学思维:教师引导、课件展示,学生分组探究、讨论,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的分析问题,培育学生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
探究实践:本课源于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解决了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规范操作的习惯,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三、教材分析
本章标题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个标题就是本章的重要概念。要让学生构建这一概念,首先要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这就需要观察细胞。观察细胞必然要借助显微镜。因此本章第一节要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课件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环节1:师友互查】
【环节2:教师引领】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 ;
2、生物能 ;
3、生物能 ;
4、生物能 ;
5、生物能 ;
6、生物都有 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营养
进行呼吸
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长和繁殖
遗传和变异
细胞
除病毒外,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这些精美图片从何而来?
导入新课
细胞的大小
细胞的大小通常以微米来表示
人的肉眼的分辨率为只有0.2毫米
细菌细胞大约1~2微米,动植物细胞大约20~30微米。
1微米=0.001毫米












放大数百万倍后
细菌的大小
放大数万倍后
认识显微镜
讲授新课
光学显微镜
1目镜;2镜筒;
3转换器;4物镜;
5通光孔;6压片夹;
7遮光器;8载物台;
9反光镜;10镜座;
11粗准焦螺旋;
12细准焦螺旋;
13镜臂;14镜柱。
显微镜的结构:
【环节1:师友解惑】
二、探究释疑
一、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作用:放大物像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二、探究释疑
【环节2:教师点拨】
——接近人眼睛的镜头,上面标有16×或10×等字样,表示目镜放大16倍或者10倍。
目镜
二、探究释疑
【环节2:教师点拨】
安装目镜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物镜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作用:放大物像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环节2:教师点拨】
——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上面标有10×或40×等字样,表示物镜放大10倍或40倍
物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10倍:低倍物镜
40倍:高倍物镜
【环节2:教师点拨】
安装物镜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反光镜
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作用:反射光线
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镜筒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安放镜头
把目镜和物镜聚合起来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转换器
显微镜的调节部分
作用:安放和转换物镜
【环节2:教师点拨】
————物镜
———————转换器
【环节2:教师点拨】
转换器
作用:安放并转换物镜。
注意:转换物镜的时候,一定不能直接拨物镜,而要转动转换器。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粗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调节部分
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大
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调节部分
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遮光器
位于载物台下方
作用:调节穿过通光孔的光线量
【环节2:教师点拨】
【环节2:教师点拨】
遮光器
作用:调节光线强弱
特点:圆板上的孔称为光圈,光圈有大有小,可调节进光量。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载物台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安放玻片标本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通光孔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使光线通过进入物镜和镜筒内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压片夹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固定玻片标本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镜臂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握镜作用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镜柱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支持
【环节2:教师点拨】
一、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稳定显微镜
【环节2:教师点拨】
(1)取镜和安放:
镜箱中取出,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 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7厘米
二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环节1:师友解惑】
【环节2:教师点拨】
(2)对光:
1、转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换器
(三转)
【环节1:师友解惑】
【环节2:教师点拨】
2、转动 ,把一个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一只眼注视目镜,转动 ,直到呈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遮光器
反光镜
【环节1:师友解惑】
【环节2:教师点拨】
(3)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环节2:教师点拨】
【环节1:师友解惑】
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环节1:师友解惑】
【环节2:教师点拨】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上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
更加清晰。
【环节1:师友解惑】
玻片上的物
视野里的像
显微镜下的物与像的关系:
写在玻片上的“上”字,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什么字?


互为倒像
【环节2:教师点拨】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向左移动玻片标本。物像会向 移动;向下移动玻片标本,物像会向 移动。
要使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动到视野正中央,须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同 向 移 动 法(在哪向哪移)


左上方
【环节2:教师点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但细胞越大,视野越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但细胞越小,视野越亮。
【环节2:教师点拨】
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用擦镜纸擦拭。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取下目镜,放回盒内。
4、将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4)清洁收镜
【环节1:师友解惑】
【环节2:教师点拨】
森林古猿
温馨提示:师友结合提纲查漏补缺、复习、巩固知识点,师友先自主巩固,后师友互助巩固。
第三步:巩固理解
环节1:师友巩固
环节2:教师指导
运动方式
使用、制造简 单工具
使用、制造工具
产生语言
一、显微镜的构造
1.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包括_____和______两种,有放大作用。
2.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_____;另一面是____。外界光线较暗时,选用_____;外界光线较强时,选用_____。
3.转动______ 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转动_____ 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取放显微镜时一定要一只手握住_____,另一只手托住_____。
2.对光:先转动______,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______,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______,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为止。
3、观察:放好玻片标本后,转动_____ ,使镜筒缓慢 _____ ,直到物镜_____ 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_____)。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_____ ,使镜筒缓缓_____ ,直到看清_____ 为止。再略微转动_____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_____。
目镜
物镜
平面镜
凹面镜
凹面镜
平面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座
转换器
遮光器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下降
接近
物镜
粗准焦螺旋
上升
物像
细准焦螺旋
清晰
1.师友自主完成同步或自主相关题目。
2.师友分别展示。
温馨提示:
1.做题时抓住关键词和从图中获取信息。
回答问题时严格按照课本概念。
2.引导学生总结做题方法、规律。
第四步:分层提高
环节1:师友竞赛
环节2:教师提升
1、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方法?
2、这节课我从师傅(或学友)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3、我最想对自己和对师傅(或学友)说的话是……
第五步:梳理总结
环节1:师友梳理
环节2:教师总结
环节2:教师总结
环节2:教师总结
环节2:教师总结
环节2:教师总结
环节2:教师总结
环节2:教师总结
环节2:教师总结
第五步:梳理总结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