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诚实守信(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诚实守信(教案)

资源简介

4. 社会生活讲道德
4.3 诚实守信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诚信做人做事的美好,树立诚信价值观;体会中华
传统美德的力量,养成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积极参加社会诚信建设,为营造诚信
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
2.通过本框,引导学生理解在社会生活中失信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提高辨别能力,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诚信,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
3.通过本框,引导学生明确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理解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信的具体要求。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重点:诚信无价。
2.突破策略:通过学生身边耳熟能详的事例,通过正反事例对比感受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国家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
1.难点:践行诚信。
2.突破策略:通过设置一些辩论活动和学生面对价值冲突时叩问内心的思考,让学生真正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让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境时,通过多种角度的解决方法,相互对比得出最佳解决方案,进而得出践行诚信需要智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活动 他们愿意等我的
学生阅读教材P41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
小方与同学约好周日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早上八点在校门口集合。早晨,闹钟响了,但是小方翻身又睡了。妈妈来催他:“赶紧起床,要迟到了!”“没事,我不到,他们不会走的。”小方到校门口时,有同学抱怨说:“你怎么迟到了十分钟!”
1.思考:你愿意和小方这样的人交往吗?
2.思考: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
教师总结:小方迟到了十分钟,耽误了其他同学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守时,要说到做到,否则,不仅耽误他人的时间,还会失去同学们的信任。我们要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通过发生在同龄人身边的生活实例,从真实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诚信还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也存在类似不诚信的行为,由此感知和思考诚信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诚实守信》。)
讲授新课
(一)环节一 诚信无价
活动一 诚信的含义
1.思考:你能够背诵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尝试背诵一下?
国家层面: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教师总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
2.思考:“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我们就依靠道德标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总结: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起到教化作用,但是一些不守道徳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是无法被道德约束的,如为什么有很多企业违背诚信却仍然获利等。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过程中,讲诚实,重诺言,守信用。这对建设诚信社会、规范经济秩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诚信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通过这段材料的讲述和查阅法律文献,学生意识到诚信是权利义务双方在进行民事活动时遵循的基本的交易原则,即没有做到诚信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此处引入这段材料,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它也是一项民法原则,加深了学生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也为后面法治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二 两个命运截然相反的职场人
A:一位留学德国大学的学生,虽然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在德国却找不到工作。每个企业的主管看了他的材料都很满意,但一打开电脑查询他的信用记录,马上表示“很遗憾,我们不能用您”。原来这位博士生初到德国时经常坐车“逃票”,想不到从此有了“不良信用记录”。
B:一企业要招聘一名技术员,考卷中有这样的问题:“你所在的企业或曾经就职过的企业经营成功的诀巧是什么;所生产的主要产品或名牌产品的技术秘密是什么?”在众多写满答案的试卷上有一张赫然写着“无可奉告”。最终这位应聘者被聘用了。
1.思考:两位应聘者在应聘过程中为什么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教师总结:第二位应聘者之所以赢得了工作就是因为他终诚信,不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出卖他人的利益。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通过经典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只有待人诚实、信守承诺才能融人社会,立足社会;同时也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逐步树立诚信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
活动三 两个命运截然相反的企业
A:某工艺厂始终坚持诚信为本,质量至上。有一次,该厂接到一个大订单,但发货时错把款式相似、价格低的货物发给了客户。虽然客户没有发现,但该厂厂长认为,决不能欺诈客户。于是,联系客户重新发货。该厂长期诚信经营,不仅赢得了市场,而且在行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B:某公司虚报盈利、少列债务等财务造假行为被曝光,经营状况急转直下,股票大跌,最后不得不宣告破产,投资者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1.思考:两家厂商的命运为什么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教师总结: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通过选取两个经营理念完全相反的企业,展示了诚信和不诚信在对比中体现的不同的命运。学生意识到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只有诚信经营,才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荣誉。)
活动四 遵守诺言 守好红军墓
阅读教材中第43页“阅读感悟”,思考问题。
1936年4月,一支红军部队行军经过杜正云居住的村子时,将一位病重的小战士托付给他的外公、爷爷和大伯等人照料,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表示一定尽力照顾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好这位小红军。虽经积极救治,小红军还是病故了。小红军去世后,杜家人每年都到墓前祭拜。杜家人坚守着这个世代相传的承诺。杜正云也一直牢记长辈的嘱托,把红军墓看好、守好。杜家人的诚实守信,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尊重、支持。现在红军墓已经成为当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很多单位来此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1.思考:杜家人照料小红军,会面临哪些困难呢?
2.思考:你觉得杜家人坚守红军墓值得吗 为什么
教师总结:杜家人的坚守诚信赢得了政府和群众的尊重,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宣传和弘扬。一个社会只有以诚信为本,才能够增进社会互信,促进社会和谐。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通过选取杜家几代人遵守诺言、看好红军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杜家人诚信做人的高尚品格,引导学生坚守承诺,做诚信的人。我们看到,杜家人对红军墓的坚守也正是社会所弘扬的,杜家人此举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环节二 践行诚信
活动一 遵守诺言 守好红军墓
阅读教材中第43页“阅读感悟”,思考问题。
在诚信做人方面,也有人提出“小节无害论”,认为偶尔不守信或者失约关系不大,在小事上没有尽到责任也无关大局。
1.思考:如果是你,你愿意继续坚守这个承诺吗?你赞成“小节无害论吗?”
教师总结:生活本身就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需要我们认真面对。杜正云一家的行为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人的道德水平如何往往就是在小节中体现出来的,诚信做人也是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所以“小节无害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当然,生活中我们也不要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通过表演,还原学生在面临抉择时内心的挣扎,让学生意识到: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同时,诚信是超越功利的,只有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勇于认错,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活动二 诚实与隐私之辩
阅读教材P44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
A.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绝对尊重他人的隐私。
B.诚实与隐私不能共存,讲诚实就没有隐私,保护隐私就做不到诚实。
C.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有时难免说些“善意的谎言”。
1.思考:你是否赞同上述同学的观点?说说理由。
教师总结: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种选择,运用诚信智慧。当诚信与尊重他人隐私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道德与法律的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信,又尊重他人隐私。诚信的核心是“善”,所以诚信与“善意的谎言”、保护隐私不冲突。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通过“诚信与正向价值取向发生冲突”的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处理诚实与保护隐私的关系,在这些相互冲突的观点中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此培养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
活动三 信用记录大作用
A: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具体惩戒措施包括:降低信用等级,向社会公开,限制股票上市,限制银行信贷,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乘坐飞机、高铁等。
B:芝麻信用的大用途:免押金扫码共享单车,信用住免排队入住、退房烦恼,分值高、贷款可拿较低利率。
1.思考:以上信息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则处处受限。我们也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从一个城市引领诚信文化上升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诚信文化的构建。从自身做起,建立诚信记录,并且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设计意图:限制失信人,释放出了“一旦失信,处处受阻”的强烈信号。既然大家都知道不讲诚信、诚信缺失对社会的危害性,那么有关部门就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应对。但是,诚信毕竟属于公民道德范畴,其主要还是靠个人自律,所以在短时间内并不好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强制干预。尽管如此,针对严重失信行为,不少地方及部门依然探索性地制定了相关制度措施,大力推动诚信入法工作。这些都是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所采取的必要行动和有效举措,释放出了公民“一旦失信,处处受阻”的强烈信号。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坚守诚信。只有让失信人认领失信成本,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够让失信者有所顾忌,受到震慑,从而自觉主动地做一个文明守信之人。通过此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到“以诚实守信为荣”的社会价值观导向。)
课堂小结
本框分析了什么是诚信、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做到诚信的问题,对诚信进行了充分讨论。我们认识到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具有重要价值,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促进社会文明和国家兴旺。践行诚信要做到: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诚信记录,弘扬诚信文化,营造社会诚信环境,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文明进步。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