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青春飞扬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青春飞扬 教案

资源简介

3. 青春的证明
3.1 青春飞扬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体会青春的幸福和美好,释放青春的活力,激发青春的热情,珍惜青春,善待青春。
2.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规划青春路径,培养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做到自尊自爱。
3.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青春的渴望,知道自信、自强对于成长的意义,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重点: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
2.突破策略:为了引领学生正确理解青春,激发青春热情,应在情境创设方面多下功夫,比如组织关于青春题材的年代秀-说青春,也可以通过青春励志歌曲、诗歌、故事等,引导学生感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对自己青春生活的体验、交流、思考中,认识和理解青春。在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等方面,可通过“青春故事”“自信达人”“中国女排”“故事感悟”等不同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进行互动、探究,从榜样人物身上学习如何树立信心、增强青春的力量,为梦想起航助力。
二、教学难点
1.难点:成长的渴望是青春探索的脚步。
2.突破策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启发学生将成长的渴望转化为现实的行动,比如:设置头脑风暴活动,进行思维碰撞;选用一些名人从少年期发力走向成功的案例、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启发学生理解“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道理,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展现自己的青春活力,在青春的探索中证明自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活动 小游戏
请大家说说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可以从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纪律等各方面来描述。
1.思考: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描绘同学们的这些优点和长处呢?
教师总结:美好、拼搏、梦想、力量、自我、独立、热情、青涩、在青春的词典里,独立、自由、理想、信念……这些词语具有特别的意义。在青春的词典里,独立、自由、理想、信念……这些词语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它们反映了青春的特征、青春的风采。进入青春期的我们无比激动与自豪,那么我们该如何度过青春,我们的青春又将走向何方呢?
(设计意图:本活动以“什么是青春”和“对青春的不同理解”为话题,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表达对青春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索青春作好了认知铺垫。同时,活动情境中采用一组排比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为什么每个人对青春的理解不尽相同 那些走过青春的人是怎样回首自己的青春的 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引发学生对自己的青春该如何度过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顺势导出下文。)
二、讲授新课
(一)环节一:成长的渴望
活动一 探究与分享
学生阅读教材第24页的“探究与分享”板块,思考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有过类似下面的想法吗?你还想去做哪些事情
经常参加公益活动。
每个月读一本名著。
培养一项运动技能。
利用假期走一趟海上丝绸之路。
创建一所居家型养老院。
……
1.思考:有人说,想法总归是想法,小孩子就爱胡思乱想。对于上述说法你怎么看?说出来与同学讨论。
教师总结:青春的我们有着无尽的遐想,这些无尽的遐想预示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我们对未来不同的憧憬形成了不同的青春理想,它们激励、指引着我们去思考、去规划、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索青春,为青春飞扬积聚能量与激情。
材料二:
一位90岁的老人说:“我现在还要为社会做点事,想开一个图书馆免费供学生阅读,把我的2万册书捐给学校。 ”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一个90岁的老人,依然拥有青春……
2.思考:我们总是以为青春是年轻人的事。为什么说“90岁老人,依然拥有青春”?
教师总结:青春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事情,面对青春有自己的憧憬和理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的路径,青春的思考不停止,青春的探索就不会停止!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青春活力的表现,让学生体会到成长的渴望是青春飞扬的前提,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帮助学生思考想与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活动二 青春故事
材料一:
1909年秋天,毛泽东离家读书时,留一首诗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了一个17岁的少年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
材料二:
面对国家的危急存亡,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辛亥革命后,他率先剪去了象征清朝民众的辫子。青年时期的周恩来都在积极探索救国真理,为他一生做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奠定了理想信念的基础。
1.思考:结合名人的经历,谈谈他们的青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从“青春之我”到“青春之国家”,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国家、对于民族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要珍惜美好而又短暂的青春时光,在理想的指引下,让青春飞翔!
(设计意图:从名人的经历中体味名人对青春的感悟,能够引领学生加深对青春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青春的力量、青春的追求和青春的价值作进一步的理性思考,可激励学生把心中的参想转化为奋斗的行动,积极去寻找青春飞翔的力量。
(二)环节二:飞翔的力量
活动一 青春故事
材料一:
1909年秋天,毛泽东离家读书时,留一首诗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了一个17岁的少年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
材料二:
面对国家的危急存亡,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辛亥革命后,他率先剪去了象征清朝民众的辫子。青年时期的周恩来都在积极探索救国真理,为他一生做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奠定了理想信念的基础。
1.思考:飞翔的途中,两位先辈身上,有哪些青春亮点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总结:在青春的时光里,他们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拥有对未来无限的向往。青春的飞翔需要激情、自信、自尊、自强、规则、宽容、努力、坚持等。
2.思考: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你能谈谈自信对于他们的成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吗?
教师总结:自信和自强成就了党和国家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他们带领党和人民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立,为新中国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成长的渴望,教师引导学生寻找青春飞扬需要依赖的一些要素,如激情、自信、自尊、自强、规则、宽容等,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青春的真正力量该如何体现,将青春探索的脚步引向自信、自强。)
活动二 女排精神
视频播放《女排精神永不言败》
1.思考:郎平是怎样理解女排精神的呢?
教师总结: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惰性、抵制不良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2.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自强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
教师总结,生活中,自强自信的人有很多,他们生而平凡,却铸就伟大。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让学生领略自信者的风采,观察自信者的表现,启发学生从言谈、举止、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培养和建立自信。结合自己的青春抒发感悟,强化学生的积极认知与情感,使青春飞扬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与升华。)
三、课堂总结
青春的渴望是青春飞扬的前提,我们要敢于有梦想,敢想敢做,勇于尝试,在青春不停探索的脚步中证明自己。青春飞扬不能只有激情与渴望,更需要在探索青春的路上自信、自强。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信心和希望。自信让我们在行动中有勇气、敢尝试、能坚持。自信激发潜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激荡更强的青春活力。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水不停息。刚刚步人青春期的我们,有很多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