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6张PPT。——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考点32、35)2015年中考社会思品一轮复习精品系列考点分析考点32: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b)考点35:学会依法参与政治生活(c)考点解析考点32: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b)思想品德九年级全册P49—50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1.基本含义 领导者 主体(谁治理)客体(治理什么)依据目的中国共产党广大人民群众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宪法和法律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2.基本要求3.落实依法治国的新方针(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实行依法治国,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4.重要意义 5.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1)对公民的要求:(2)对政府的要求:①要认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②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③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批评、建议、申诉、控诉或者行使检举权时(行使监督权)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必须合法、有序的进行。 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社会事务,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行使职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也是对政府的要求)(1)原因: 政府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2)要求: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补充延伸(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新方针。学法指导2.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1.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其中根本依据是宪法。考点35:学会依法参与政治生活(c)思想品德九年级全册P50考点解析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正确行使政治权利是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体现。1.依法享有政治权利①途径必须合法、有序。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如果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2.正确行使政治权利(1)正确行使监督权的途径: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情况。②可以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舆论监督。(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要求:复习小结依法治国含义基本要求:意义: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新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显著标志、重要保障、根本保证公民、政府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依法享有政治权利正确行使政治权利正确行使监督权的途径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要求三种情况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批评建议权、监督权请不要转载!版权所有,盗版必究!巩固练习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考点32、35)一、选择题:1.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体现了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中的(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2.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说:“对酒后驾车,无论涉及什么人,无论什么理由,都要一视同仁、从严处罚,绝不允许开口子,绝不搞下不为例,让酒后驾车成为不能碰、不敢碰的高压线。”这一讲话主要体现了依法治国要做到( )①有法必依 ②有法可依 ③执法必严 ④违法必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2013年9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薄熙来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法院对外公开了庭审和答辩实况。这彰显了我国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坚持的新方针是( )21·cn·jy·com①科学立法 ②公正司法 ③文明执法 ④严格执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右边漫画告诉我们( )①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③严格执法是执法人员的职责④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2013年10月2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原市委书记薄熙来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案二审公开宣判,维持一审无期徒刑的原判。这体现了( )2·1·c·n·j·y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④凡是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南昌市官方微博“@南昌发布”被评为2013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政务微博”。截至2014年1月15日,“@南昌发布”发布微博39454条,流转解决网民反映问题和诉求1100余条,第一时间发布网民关注的热点舆情事件信息120余起。南昌市官方微博“@南昌发布”( )21·世纪*教育网A.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 B.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C.实现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愿望 D.拓宽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7. 对漫画《微博议政》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微博议政开辟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新途径②微博议政说明了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③只有网络才能搜集到真实的社情民意④微博议政有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8. 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好监督权。下列属于不正确行使监督权的是( ) ①向人大代表、媒体反映情况 ②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可以不受法律约束 ③必要时可以采用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④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以及当面反映意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9.针对“五·一”节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引导网友晒出各种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四风”问题。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 ②有利于政府取信于民,国家长治久安④扩大了公民的政治经济权利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监督意识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0.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7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法律保障③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④政府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1.右图是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的有关事项。请认真读图,并思考回答:(1)请从社会建设的角度说说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有什么意义。(2)图中2和4体现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哪些要求?(3)如果你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举报,这是公民行使哪项政治权利?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这一权利?21cnjy.com12.下面为某法院刑事审判庭庭审实录节选及旁听感言:公诉人: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XX其有受贿的主观故意。被告人XX利用担任XX市副市长职务之便,为相关公司在项目审批、费用减免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贿赂人民币共计198万元。 ——摘自2014年4月8日的庭审实录审判长宣判:被告人XX受贿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XX条……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XX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摘自2014年5月19日的庭审实录旁听感言:庭审结束了,看来还是要靠制度来约束权力,让权力不能腐、不易腐、不敢腐……请阅读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庭审结果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2)怎样做才能使权力不能腐、不易腐、不敢腐?13. 【网络问政 建言献策】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材料二:近年来,互联网成为民意传递新路径。为更好地编制出“十二五”规划,多家知名网站联手开展“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征集意见。网民对这种广开言路、广聚民智的做法拍手叫好,并纷纷就自己所关注的问题提出建议,发表看法。www.21-cn-jy.com材料三:轻点鼠标,就能为国家大事建言献策;轻点鼠标,却也能造成社会混乱。据报道,四川某网民在一知名网站论坛发布“食盐全部涨价和即将停止生产”的虚假消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警方查获后将其拘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具有怎样的地位?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体现了全国人大具有什么职权?(4分)(2)建议权或监督权;(2分)选择一个方面,能提出问题,再说明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可,照抄看病难问题不给分。(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3)材料三启示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3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CCBDBDAC11.(1)开展“扫黄打非”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净化社会风气,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体现民主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2)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监督权(或:检举权)。可以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刊、来信来访等形式来行使这项权利。12.(1)①副市长犯罪同样受到法律制裁,说明法律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②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均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国家:①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政府及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法行政;③应该完善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④鼓励人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等。21教育网考点解析考点32 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b)(思想品德九全P49—50)1.基本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1·cn·jy·com2.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基本要求含义地位举例有法可依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前提如全国人大制定的各项法律有法必依遵守和执行法律中心环节社会全体成员必须遵守各项国家法律、法规执法必严严格执法,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关键如国家卫生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查违法必究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必要保证如有违法行为,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受法律制裁3.落实依法治国的新方针4.重要意义(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实行依法治国,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5.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1)对公民的要求: ①要认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②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③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批评、建议、申诉、控诉或者行使检举权时(行使监督权)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必须合法、有序的进行。(2)对政府的要求: 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社会事务,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行使职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也是对政府的要求)。(1)原因:政府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21cnjy.com(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www.21-cn-jy.com温馨提示:1.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2.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其中根本依据是宪法。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新方针。考点35学会依法参与政治生活(c)(思想品德九全P50)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正确行使政治权利是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体现。1.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含义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来源根据《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的规定基本内容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和《选举法》都规定,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监督权A.当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他们的职责时,公民有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B.当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违法行为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C.当发现社会中存在问题,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更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2.正确行使政治权利(1)正确行使监督权的途径: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情况。②可以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舆论监督。(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要求:①途径必须合法、有序。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如果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1教育网②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考点32、35)(复习课件).ppt 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考点32、35)(巩固练习).doc 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考点32、35)(考点解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