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微课学习 课件(共22张PPT)+任务单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排比》微课学习 课件(共22张PPT)+任务单设计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排比》微课学习
部编教材语法修辞“补白”
(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先来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①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一句叮嘱“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母爱是……
②母亲每天早上都要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
明确:这两句都表达了对母亲的爱。第①句句子结构整齐,读起来有气势,情感更强烈。第②句则平铺直叙,感情一般。
第①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排比句。
微课导入
1.课题名称:(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排比》
2.达成目标:
了解排比以及分类,能赏析排比句,学会写排比句。
3.学习方法建议:
听讲、讨论。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听讲式)排比的概念、分类及与反复对偶的区别,知道写排比句的注意事项。通过训练达成目标。
任务指南
一、关于排比
1.什么叫排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的一种修辞手法。
知识清单
2.排比的作用。
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3.排比的分类。
①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1)短语排比
分类
(2)句子排比
②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执着是一种精神,因为执着,我们坚强;执着是一种信念,因为执着,我们坚持;执着是一种追求,因为执着,我们坚韧。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句子排比
(3)段落排比
(《春》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组成排比,从春天的“新”“美”“力”三个方面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例①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3)段落排比
(《理想的阶梯》三个分论点构成段首排比,依次有所侧重地从目的、态度、意志三个方面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例②《理想的阶梯》
…………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
4.写排比句注意事项。
(1)必须从内容的需要说法,不能生硬拼凑。
例如:
“我们的班长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学习的表率,学习的模范,学习的楷模。”
(这里的“榜样、表率、模范、楷模”是同一个意思,用在一起显得重复啰嗦。)
(2)注意排比句之间的内容联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并列式的排比。)
01
它是共产党人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全人类的大敌。
(递进式排比,分句不可调换。)
02
(3)写排比句应力求“丰富多彩”。
(组成排比的每一个“成员”的面目都应该富于变化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或比喻、或借代、或反问等。)
例如:
小雨珠清澈透明,如同一颗颗小小的玻璃珠。它美丽纯洁,活像一群快乐的小夭使;它下得均匀,远远望去,如同一位仙女编织的无形的网;它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富有生命力。
(4)不同的文体,排比句的使用也各有不同。
①“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②“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形象生动。)
③“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④“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二、排比与反复的区别----1.定义不同。
(1)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
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
2.效果不同。
(1)反复的作用是: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2)排比的作用: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
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3.构成数量不同。
(1)反复,相同的词语出现两次就行。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排比,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必须三项,或三项以上。
假山怪石,花坛盆景,
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三、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平行排列,重在加强语势,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一气呵成的气势;
对偶则是两两相对,对称并列,重在使语义凝集,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例如:
①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②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2)排比较为灵活,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须相等。(宽对可以灵活一些,但也不能过于宽泛)
(3)排比可以出现相同的词语如例①;对偶力避字面重复。如例②。
1.把下列句子改为排比句。
①校园是孩子成长、收获知识、放飞理想的地方。
校园是孩子成长的地方,是收获知识的地方,是放飞理想的地方。
②母亲的白发和皱纹长出来了,脚步也蹒跚了,但她依然是我心中最美的人。
 母亲的白发长出来了,皱纹长出来了,脚步也蹒跚了,但她依然是我心中最美的人。
③冬季里,雪像柳絮、芦花和蒲公英的带茸毛的种子一般,在风中飞舞。
 冬季里,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茸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能力达成
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父亲是最广阔的海洋,教会了我宽容,父亲是最伟岸的高山,鼓励我坚强;父亲是最温暖的霞光,带给我希望。
赏析: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节奏感强,突出了父亲的特点,表达了作者赞美父亲的感情。这句话运用了暗喻的手法,使排比句更生动。
3.判断下列修辞手法的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比喻:理想是闹钟,叫醒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
(2)拟人: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
(3)设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4)夸张:室内运动会开始了,同学们热情高涨,吵闹得将房顶都能掀翻。( )
(5)排比:回味故乡,故乡那清新的泥土,泛着丰收的气息;回味故乡,故乡那浓浓的乡音,让游子倍感亲切。( )
(6)反复: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


×
×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回到古镇,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虽然我们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又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有时它还带来果实醇厚的芳香,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最令人迷醉的还是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那就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更像一曲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故乡的血脉么?
A.选段中,将风拟人化,写出风的调皮可爱,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B.选段中,把“古镇”比作“画廊”,写出了古朴的小镇在烟雨轻笼下的诗意之美。C.选段中,用“国画小品”“美丽小诗”“江南丝竹”构成排比,写出了小桥如诗如画的美。
D.选段中最后一句,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面对“流水”而引发的思考。
C《排比》微课学习任务单设计
一、任务指南
1.课题名称:(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排比》
2.达成目标:了解排比以及分类,能赏析排比句,学会写排比句。
3.学习方法建议:听讲、讨论。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排比的概念、分类及与反复对偶的区别,知道写排比句的注意事项。通过训练达成目标。
微课导入
先来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①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一句叮嘱“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母爱是……
②母亲每天早上都要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
明确:这两句都表达了对母亲的爱。第①句句子结构整齐,读起来有气势,情感更强烈。第②句则平铺直叙,感情一般。
第①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排比句。
三、知识清单
(一)关于排比
1.什么叫排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的一种修辞手法。
2.排比的作用。
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排比的分类。
(1)短语排比。
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如:
①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句子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执着是一种精神,因为执着,我们坚强;执着是一种信念,因为执着,我们坚持;执着是一种追求,因为执着,我们坚韧。
段落排比。
①“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组成排比,从春天的“新”“美”“力”三个方面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②《理想的阶梯》
…………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
(《理想的阶梯》三个分论点构成段首排比,依次有所侧重地从目的、态度、意志三个方面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4.写排比句注意事项。
(1)必须从内容的需要说法,不能生硬拼凑。
例如:
我们的班长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学习的表率,学习的模范,学习的楷模。(这里的“榜样、表率、模范、楷模”是同一个意思,用在一起显得重复啰嗦。)
(2)注意排比句之间的内容联系。
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并列式的排比。)
②它是共产党人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全人类的大敌。(递进式排比,分句不可调换。)
(3)写排比句应力求“丰富多彩”。
例如:
小雨珠清澈透明,如同一颗颗小小的玻璃珠。它美丽纯洁,活像一群快乐的小夭使;它下得均匀,远远望去,如同一位仙女编织的无形的网;它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富有生命力。
(组成排比的每一个“成员”的面目都应该富于变化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或比喻、或借代、或反问等)
(4)不同的文体,排比句的使用也各有不同。
例如:
①“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②“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形象生动。)
③“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④“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二)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1.定义不同。
(1)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例如: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2.效果不同。
(1)反复的作用是: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2)排比的作用: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3.构成数量不同。
(1)反复,相同的词语出现两次就行。
例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排比,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必须三项,或三项以上。
例如:
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三)排比和对偶的区别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平行排列,重在加强语势,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一气呵成的气势;对偶则是两两相对,对称并列,重在使语义凝集,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例如:
①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②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2)排比较为灵活,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须相等。(宽对可以灵活一些,但也不能过于宽泛)
(3)排比可以出现相同的词语如例①;对偶力避字面重复。如例②。
四、能力达成
1.把下列句子改为排比句。
①校园是孩子成长、收获知识、放飞理想的地方。
校园是孩子成长的地方,是收获知识的地方,是放飞理想的地方。
②母亲的白发和皱纹长出来了,脚步也蹒跚了,但她依然是我心中最美的人。
 母亲的白发长出来了,皱纹长出来了,脚步也蹒跚了,但她依然是我心中最美的人。
③冬季里,雪像柳絮、芦花和蒲公英的带茸毛的种子一般,在风中飞舞。
 冬季里,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茸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父亲是最广阔的海洋,教会了我宽容,父亲是最伟岸的高山,鼓励我坚强;父亲是最温暖的霞光,带给我希望。
赏析: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节奏感强,突出了父亲的特点,表达了作者赞美父亲的感情。这句话运用了暗喻的手法,使排比句更生动。
3.判断下列修辞手法的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比喻:理想是闹钟,叫醒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2)拟人: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设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4)夸张:室内运动会开始了,同学们热情高涨,吵闹得将房顶都能掀翻。
(5)排比:回味故乡,故乡那清新的泥土,泛着丰收的气息;回味故乡,故乡那浓浓的乡音,让游子倍感亲切。
(6)反复: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答案:(1)√ (2)× (3)√(4)√ (5)× (6)×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回到古镇,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虽然我们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又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有时它还带来果实醇厚的芳香,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最令人迷醉的还是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那就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更像一曲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故乡的血脉么?
A.选段中,将风拟人化,写出风的调皮可爱,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
B.选段中,把“古镇”比作“画廊”,写出了古朴的小镇在烟雨轻笼下的诗意之美。
C.选段中,用“国画小品”“美丽小诗”“江南丝竹”构成排比,写出了小桥如诗如画的美。
D.选段中最后一句,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面对“流水”而引发的思考。
【解析】C.用“国画小品”“美丽小诗”“江南丝竹”构成排比说法错误。这三句话结构上不相同,从字数上就可以判断不是排比。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