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新闻评论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评论的特点。
2.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感受这篇新闻评论的写作目的。
3.培养学生牢记历史,热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新闻评论的特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课前导学
作者作品
相关背景
“钟声”即“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则新闻通过描写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世界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的不同态度,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强调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誓言、信念和力量。
字音字形
初zhōng(衷) 惨绝人huán(寰)杀戮(lù)
悼念(dào)?篡改(cuàn)
抵赖(lài) 妄图(wàng)?辱没(mò)
遁形(dùn) 振聋发kuì(聩)
铭记(míng)
词语释义
公祭: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举行祭奠,向死者表示哀悼。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呓语:梦话。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遁形:隐藏形体。
自主探究
1.文章开头从国家公祭鼎铭文写起,有何作用?
答:从国家公祭鼎铭文写起,引出论点即国家在南京隆重举行第四次公祭仪式的目的是为了悼念死难同胞,提醒人们要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2.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是怎样来纪念死难者的?
答: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等。
3.品析“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这句话中“顽固”一词的含义。
答:“顽固”原指在思想观点或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这里指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否认对中国进行惨无人道的侵略。“顽固”一词体现出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行径,其态度令人发指。
4.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正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示例:南京大屠杀以历史为教训,告诉现代人只有正义才是世界的主题。作为中学生应该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国家安全意识。铭记历史并不意味着铭记仇恨,但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寻找先人的踪迹,并以此作为一个警告,用羞耻和勇气,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和强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人敢以任何方式侵略我们。
课后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遇难(nàn) 同胞(bāo)悼念(diào)隆重(lóng)
B.侵入(qīng) 野蛮(mǎn) 屠杀(tú) 审判(shěn)
C.右翼(yì) 篡改(zuàn) 信念(xìn) 罪恶(è)
D.人权(quán) 变迁(qiān)顽固(wán) 抢劫(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典章 仪式 侵略 颠倒黑白
B.扭曲 罪行 湎怀 无处遁形
C.磅礴 连索 警惕 巧舌如簧
D.典形 规模 恐怖 振聋发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云南石林真美,有的石头像人,有的石头像物,真是巧夺天工啊。
B.永定河畔、卢沟桥边,每天到抗战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C.一场经贸摩擦,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中国和一个一意孤行的美国。
D.这个戏班的演员根本没有多大的本领,刚一上台就丑态百出。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习近平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B.师生一同讨论的课堂让思政学习更立体、更生动地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C.灾难发生后,通过启动紧急救灾应急响应,使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D.在新时代新征程,前进的道路绝不会一马平川、风平浪静,我们只有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攻坚克难,才能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当然,国家公祭鼎并非是对文物楚大鼎的简单仿制,更多的是“借其神韵”。 。
①国家公祭鼎正面则铸有160字的铭文,用魏碑简体字。
②国家公祭鼎高165厘米,鼎上外口径126.6厘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
③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痛悼、祭奠之意。
④楚大鼎是同时期出土的圆鼎中最大的,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达400公斤。
⑤此外,楚大鼎上共有16字铭文。
A.②①④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①③⑤④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B.初夏时节,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呀、樱桃呀、山竹呀……走到哪里都能闻到诱人的香味。
C.他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
D.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综合运用
7.【核心素养:责任担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班上将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铭记历史,立志报国;回望历史,立志报国;团结奋进,振兴中华。
(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歌唱祖国(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答:这首歌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表现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
(3)假如在访问烈士纪念馆时,让你采访纪念馆的解说员,你准备如何问?
示例:解说员同志,您好!我们对烈士纪念馆的诞生过程很感兴趣,您对这方面的情况一定很熟悉,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4)请谈一谈你对这次活动的感受或者收获。
示例:通过参加活动,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更加敬佩他们的精神;活动本身提高了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实践能力有所增强;感情得到升华,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意对即可)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人文情怀】
云端上的村庄
秦 岭
天,拎着村庄;村,踩着云端;云,罩着崖顶。
站在大渡河畔,我东张西望,唯见白云悠悠,不见一脊一瓦。我在想:那高高的云端之上,真的会是胜利村人的故乡吗?
当地文友问我:“你在找什么?”
“云端上的村庄。”
“其实,所谓‘云端上的村庄’,听着充满诗情画意,说穿了那是典型的‘悬崖村’,咱这一带有很多。至于胜利村旧址,如果不是特别好的天气,肉眼是看不到的。”
初闻“云端上的村庄”,应该与早先媒体曾经报道过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勒尔村有关,记得当时我正在家中看电视,荧屏上惊现这样的画面:村子在云端若隐若现,峭壁上凌空垂挂着长长的藤梯,崖畔上镂刻着窄窄的石阶,几十名放学回家的小学生,像一长串贴在悬崖上的壁虎,手脚并用,一寸寸、一点点往上蹭,蹭,蹭……可这次到了大渡河金大峡谷,我才知道当年的胜利村比阿土勒尔村有过之而无不及。云端里的胜利村,海拔高达一千六百米。当地人说:“人掉下去,就像从天上掉下去一样,不沾一根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一刻,我真正懂了李白。
“老鹰茶,茶老鹰,香飘万里留客人……”
风中,隐隐约约传来山歌声,如丝似缕,优美婉转,这应是从胜利村新址传来的吧。靠近村口,迎面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刻“道林子峡谷第一村”八个大字。朋友曾提醒我,他二十年前和朋友不远千里下川西,曾攀爬过好几个“云端上的村庄”,从谷底到村庄,来回平均至少三天时间。很多乡民与世隔绝,见到他们这些不速之客,目光里充满了戒备和疑惑。
绕过大石碑,一条开阔整洁、弧度如虹的主街道扑面而来,两旁是几十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川西特色风貌建筑群:民居、超市、宾馆、文体活动中心……白墙青瓦,廊檐飞翘,阁楼竞秀,古朴中洋溢着时尚,雄浑中饱含着风情。小巷时见小桥流水,门口多有桂树浓荫,院内常常鸡犬相闻。各种石砌、木搭的花圃、围墙,玲珑雅致,风格迥异。三三两两的村民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下棋,有的主动和我打招呼,表情善良友好。
街道中央的文化广场上,三位美丽的彝家姑娘,身穿崭新、漂亮的彝家服饰,正在介绍这里的老鹰茶:“先生,喝杯老鹰茶吧。”
我问:“一杯多少钱?”
“咱自产的,不要钱,只要你们外边人常来做客就行。”
其中一个姑娘告诉我,她们几位并非云端上下来的移民,但她们所在的公司认准了胜利村得天独厚的旅游前景和发展商机,专门在这里开发老鹰茶。云端上的环境适宜种植老鹰茶。如今人下了云端,茶却上了云端,种植面积扩大,行销省内外。三位姑娘手拉手,唱起了《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路旁的花儿正在开,树上果儿等人摘,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不用问,进村之前听到的山歌,一定是这三位姑娘唱的了。我尝了一口老鹰茶,果然别有风味。
蓦然回首,这才发现身后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石雕,内容展示的是当年胜利村人背着背篼在云端上艰难攀登的画面。正面题有四个大字:云端移民。石雕背面,镂刻一行小字:这里的人们来自悬崖绝壁的云端之上。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正在给游客讲云端上的故事:“我们来自云端,来云端之前,湖广是我们的家乡……”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云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胜利村人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不畏艰难;善良友好,待人热情(民风淳朴);生活安逸祥和,有情趣;热爱故土,不忘本源(怀旧,不忘本)。
9.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拎着村庄;村,踩着云端;云,罩着崖顶。(从修辞角度)
答: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云端上的村庄高踞悬崖、若隐若现的特点,句式整齐,画面感强,引人遐想。
(2)几十名放学回家的小学生,像一长串贴在悬崖上的壁虎,手脚并用,一寸寸、一点点往上蹭,蹭,蹭……(从描写角度)
答: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写小学生攀崖而上的艰难,突出石阶窄、道路险,表现云端上的村庄海拔很高、出入不便。
10.第6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简要分析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运用插叙手法,表现村民居住地位置高、环境险,与下文胜利村搬迁后的村容村貌形成对比,突出变化之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11.?文末“我再次把目光投向云端”语意丰富,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对云端上的村庄人过去艰难生活的慨叹;对胜利村人现在的幸福生活及美好未来的期盼;对悬崖上的村庄前辈生活的艰辛和历史的思考;对国家移民(异地搬迁、精准扶贫)政策结硕果的喜悦。
书海拾贝
12.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1)新闻的分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新闻特指消息。
(2)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3)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常见的通讯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