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第6课 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6课 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课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一、大概念设计主题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主题为《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聚焦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主题。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道德教育”中“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初步树立社会安全意识”为依据,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设计主题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单元内容、学段学科关联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人人有责,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以儿童立场对本单元进行再度开发与整体设计。单元内容一览表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课题栏目目的与要求1.我们神圣的国土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1、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坚决捍卫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2、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3、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民族情况。2.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本单元链接班集体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班集体,培养学生共建共享的意识。可以看出学科关联性较强,具体联系如下图。
三、设计单元教学情境 在本单元中,教材选取了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等情境,教学生了解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关注现状、思考方法技能这三个元素,每课独立性很强,连接性也很强。《我们神圣的国土》由3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辽阔的国土”,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和世界地图,了解祖国的疆域;第二板块“好山好水好风光”介绍祖国的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眼界,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三板块“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点明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影响,培养尊重不同风俗的精神。《中华民族一家亲》由3各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通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第二板块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在了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第三板块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旨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内容大单元情境国家课程补充素材课时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的道德教育我们神圣的国土《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地图《中国的疆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2初步树立社会安全意识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一带一路总规划》2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礼貌,能遵守课堂纪律,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五、单元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责任意识1.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坚决捍卫领土完整。2.结合生活实际和小组探究,讨论,了解我们神圣的国土和民族情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懂得作为国家小主人肩负的责任。3.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与方式,要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六、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第二单元学习评价项目自评互评他评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能通过观察生活环境,认识到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我国国土的组成和民族情况,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6课 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观察思考,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道德修养:通过分享交流,认识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影响。法治观念: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互相尊重不同地区人们彼此生活习俗。健全人格: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异。责任意识:了解我国各地的生活习惯与方式,要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预习,搜集祖国各地的风土民俗相关资料
四、评价任务 1.链接生活,了解祖国的山河之美评价量表1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够主动参与分享交流每说出一个得1星( )能说出祖国的美好河山 每说出一个得1星( )体验探究类 能积极观察思考祖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评价量表2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积极参与体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活动得1星( )能够积极交流自然环境特点能积极思考观察得2星;能积极参与交流的得1星。( )辨析活动:能够理解差异,尊重彼此评价量表3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积极谈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得1星;能够判断程序得1星;有针对性的提出理由加1星;(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一)激趣:我们神圣的国土大美中国图片展示教师总结: 我国有连绵巍峨的高山和气势磅礴的高原,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山水画卷,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板书:我们神圣的国土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大美中国图片”,引出我们神圣的国土,渲染氛围,切入主题。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与学生及时的鼓励。
讲授新课 (二)活动一:好山好水好风光1.祖国美景欣赏(1)长江三峡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日夜不停,奔向东海。长江有着丰富的水量、众多的支流,像母亲一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儿女。(2)黄河上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3)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到黄山可以观看奇松、怪石和云海。古人曾写下“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来赞美黄山。(4)天山牧场  天山是多条山脉组成的山系。古人用“东西南北尽天山”的诗句来形容天山的广大。2.知识链接:什么是地形?地形,是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3.分析思考:我国地形分布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区面积广大。3.小小地理学家阅读《中国地形》图:合作探究:(1)找找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看看它们都分布在哪里。(2)我国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你能从地形图中找到原因吗?(3)我们居住的地方有没有山脉、河流?说说它们的名字。(4)“一江春水向东流”,想一想,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教师小结: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向海洋倾斜,从而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4.中国小导游祖国处处是美景,请你说一说,我国的美景当中,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你是否能用镜头展示给大家看?教师总结: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冬季漫长,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的地方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后方式也各具特色。5.探究分享:生产方式大不同阅读《中国地形》图,找一找我国的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了解一下我们所在地区的地形以及气候特点,然后和同学讨论,我们的生产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师归纳:平原:适宜种植业,对农业生产影响和限制较小,生产的规模也较大。丘陵:有一定的坡度,可以根据需要并适当地改造为梯田,但易引起水土流失,适合种植果树、茶叶,可进行适当的放牧业。山地:地形起伏,对农业限制较大,一般只能发展畜牧业和林业。高原:塬面开阔,发展畜牧业,也可以适当发展种植业。盆地:水热条件好的发展水果种植业,若盆地内部地形较平坦,如我国的四川盆地里的成都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6.观察思考,合作探究请你观察下图中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资料1:林宇住在东北农村。 虽然冬天天寒地冻,但是,火墙、火炕和双层玻璃让屋子里暖暖的。资料2:陈海生家住在 闽江江畔,世代以捕鱼为生,是名副其实的水上人家。资料3:秦川的爸 爸小时候住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窑洞就地取材而建,并且冬暖夏凉,是当地人们传统的民居。知识链接:遗产丰富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独特,有些美景十分罕见,还有些美景对研究自然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人类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通过合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合作交流:我国拥有的世界自然遗产知多少 图中这么多景区,它们为什么能入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呢?去过其中某个地方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感想。也可以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世界自然遗产,查阅资料后,与同学交流。活动园感受祖国山河之美 选择你感兴趣的景观,描述其独特之处,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践行文明出游公约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行动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然后设计一份《旅游文明公约》。板书:好山好水好风光(三)活动二: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1.读图归纳:我国有哪些典型的地型?师生小结: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的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2.辨析理解:入乡随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生活环境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衣着、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方面的喜好和禁忌也不同。请你观察下图中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师生共同小结:一个地方的房屋建筑材料往往就是就地取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有关,也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或其他特别需求有关。合作探究:“北面南米”,为什么?归纳总结:教师小结: 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在交往中要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中国有一部古老的文献叫《礼记》,其中的《曲礼》上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意思是说,到了一个新地方,首先要了解那里的风俗习惯,到别人家里做客,要知道主人有哪些忌讳,以免冒犯。拓展升华:诗歌诵读:《我们爱你啊,中国》板书: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 活动一: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祖国美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同时了解地形的含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地形分布图,使学生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区面积广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小导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交流自己对我国美景的所见所闻,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组织学生对于“生产方式大不同”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我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气候等各具特点,同时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知识链接”,使学生了解我国存在丰富的自然遗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活动二: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我国典型地型图,归纳总结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四大盆地,拓展学生地理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辨析理解活动,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三则资料的基础上,深刻了解我国存在不同的风土人情,我们要做到入乡随俗。通过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北面南米”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在交往中要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活动一: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估学生对于祖国好山好水好风光了解情况,并作出及时的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1。教师观察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作出准确判断,学生完成评价量表2。活动三: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考察学生对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的了解,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3。
课堂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察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作业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一个班级公约。 通过作业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感受合理选择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及时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给出对应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落实本节课主要探究好山好水好风光和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知识链接、辨析理解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环节的探究,使学生深刻理解祖国拥有无限美好的山水风光,知道各地风俗习惯不同,要自觉入乡随俗,相互尊重,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改进设想本节课内容较多,涉及面颇广,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选取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使学生更多更广泛的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4张PPT)
3.6 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二课时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单元学习内容
单元内容一览表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课题 栏目 目的与要求
1.我们神圣的国土 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1、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坚决捍卫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2、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3、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民族情况。
2.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 单元教学情境
内容 大单元情境 国家课程 补充素材 课时
初步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的道德教育 我们神圣的国土 《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地图《中国的疆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2
初步树立社会安全意识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 《一带一路总规划》 2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用多种方式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和地形的多样,认识祖国的壮丽山河。。
道德修养:加深学生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引导学生建立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法治观念: 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能够自觉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做到文明出行。
健全人格:了解我国各地的生活习惯与方式,要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责任意识:了解我国山川、河流的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晓祖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感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灿烂。
难点: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建立关注我国世界遗产的意识。
新知导入
大美中国
贵州荔波
广西桂林
重庆武隆
云南石林
福建土楼
苏州园林
新知讲解
我国有连绵巍峨的高山和气势磅礴的高原,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山水画卷,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
长江三峡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日夜不停,奔向东海。长江有着丰富的水量、众多的支流,像母亲一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儿女。
黄河上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环节一 好山好水好风光
新知讲解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到黄山可以观看奇松、怪石和云海。古人曾写下“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来赞美黄山。
天山牧场
  天山是多条山脉组成的山系。古人用“东西南北尽天山”的诗句来形容天山的广大。
新知讲解
地形,是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地形也叫地貌。
什么是地形?
新知讲解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地形分布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新知讲解
小小地理学家
阅读《中国地形》图:
1、找找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看看它们都分布在哪里。
2、我国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你能从地形图中找到原因吗?
3、我们居住的地方有没有山脉、河流?说说它们的名字。
新知讲解
黄河呈“几”字形,像一条巨龙蜿蜒在中华大地上,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新知讲解
长江为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万平方千米的长江流域,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5;它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哺育着1/3的中国人,是我国经济的中心区域。
新知讲解
“一江春水向东流”,想一想,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
新知讲解
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向海洋倾斜,从而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小拓展:大河向东流
新知讲解
中国小导游
祖国处处是美景,请你说一说,我国的美景当中,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你是否能用镜头展示给大家看?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冬季漫长,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的地方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后方式也各具特色。
新知讲解
生产方式大不同
阅读《中国地形》图,找一找我国的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了解一下我们所在地区的地形以及气候特点,然后和同学讨论,我们的生产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影响。
江南丘陵上的茶园
华北平原上的农田
南方的渔业小镇
内蒙古高原上的牧场
新知讲解
平原:适宜种植业,对农业生产影响和限制较小,生产的规模也较大。
丘陵:有一定的坡度,可以根据需要并适当地改造为梯田,但易引起水土流失,适合种植果树、茶叶,可进行适当的放牧业。
山地:地形起伏,对农业限制较大,一般只能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高原:塬面开阔,发展畜牧业,也可以适当发展种植业。
盆地:水热条件好的发展水果种植业,若盆地内部地形较平坦,如我国的四川盆地里的成都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地形对生产的影响
新知讲解
请你观察下图中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资料2:陈海生家住在 闽江江畔,世代以捕鱼为生,是名副其实的水上人家。
陕北窑洞
东北雪乡
水上人家
资料1:林宇住在东北农村。 虽然冬天天寒地冻,但是,火墙、火炕和双层玻璃让屋子里暖暖的。
资料3:秦川的爸 爸小时候住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窑洞就地取材而建,并且冬暖夏凉,是当地人们传统的民居。
新知讲解
  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独特,有些美景十分罕见,还有些美景对研究自然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人类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通过合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
遗产丰富
新知讲解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
新知讲解
1.世界遗产标识:圆形代表大自然;方形代表人类创造。
世界遗产标识
2.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类。
知识园地
3.截至2018年7月,中国已有53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3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位(53项)、意大利第一位(54项)。
新知讲解
世界自然资产交流会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阿诗玛的故乡,风情浓郁,面积350平方公里,景奇物丰富多彩,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精华,拥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历史最远久风情,分布面积最广流传景色面貌,类型齐全,形态独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新知讲解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 总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人类要保护的世界遗产,除了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那些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普遍性价值的文化,如某些古迹、建筑群和遗址。还有一些要保护的世界遗产属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杭州西湖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泰山、黄山等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新知讲解
图中这么多景区,它们为什么能入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呢?去过其中某个地方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感想。也可以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世界自然遗产,查阅资料后,与同学交流。
我国拥有的世界自然遗产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活动园
感受祖国山河之美 选择你感兴趣的景观,描述其独特之处,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
践行文明出游公约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行动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然后设计一份《旅游文明公约》。
活动园
旅游文明公约
我郑重承诺:
1. 。
2. 。
3. 。
4. 。
承诺人:
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折花草树木,不留姓名
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挡道
宣传爱护自然:呼吁身边人也爱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环节二 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冬季漫长,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的地方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各具特色。
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地形复杂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形复杂
新知讲解
山东丘陵
辽东丘陵
我国的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新知讲解
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新知讲解
辨析理解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生活环境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衣着、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方面的喜好和禁忌也不同。
入乡问俗
新知讲解
请你观察下图中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同样都是传统民居,为什么这三个地方的传统民居会形态各异呢?
一个地方的房屋建筑材料往往就是就地取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有关,也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或其他特别需求有关。
新知讲解
你知道这些主食的原料是什么吗?
面粉 大米
新知讲解
“北面南米”,为什么?
新知讲解
入乡问俗
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在交往中要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中国有一部古老的文献叫《礼记》,其中的《曲礼》上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意思是说,到了一个新地方,首先要了解那里的风俗习惯,到别人家里做客,要知道主人有哪些忌讳,以免冒犯。
新知讲解
我们爱你啊,中国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啊,我们爱你,中国!
我们爱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我们爱你——
龙井茶的清香,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我们爱你——
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
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
诗歌诵读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1.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的是( )。
A.杭州西湖 B.华山和泰山
C.泰山和黄山 D.华山和黄山
C
课堂练习
2.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江南丘陵——茶园 B.华北平原——牧场
C.东北——火墙、火炕 D.黄土高原——窑洞
B
课堂练习
3.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茶园适合种植在( )。
A.江南丘陵上 B.华北平原上
C.内蒙古高原上 D.南方沿海地区
A
课堂练习
4.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 )。
A.泰山 B.黄山 C.华山 D.衡山
A
课堂总结
祖国处处是美景,祖国山河的美景需要我们共同来保护,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践行今天的承诺,保护身边的一山一水,保护一草一木,让我们的祖国好山好水好风光常在。
作业布置
1.利用节假日,观察所见的山水树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描述自然风光,欣赏和感受祖国山水之美。
2.与父母分享有关台湾的风土人情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板书设计
我们神圣的国土
好山好水好风光
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