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知道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道德修养: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法治观念: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守望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健全人格: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责任意识: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内涵。【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教学设计】【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8-66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中华文化的形成(P59)2.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P59)3.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因?(P59)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60)5.文化自信的含义是什么?(P61)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P65)8.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P63)9.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5)【新课学习】认真观察P58页运用你的经验,与同学讨论: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引入新课。前言: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面对当今世界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我们应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守望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 中华文化根1. 中华文化的形成(P59)阅读书P59页,知道中华文化的形成。【相关链接】阅读书P51页相关链接,了解中华文化的形成。归纳小结::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探究与分享】阅读教材P59页探究与分享,查找资料,分享交流你所了解的文化遗产价值。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遣址著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截至2021年底,我国拥有38处世界文化遗产,4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有3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个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入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条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2.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P59)观看视频《汉字》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阅读书P59页最后一段,观看图片,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内容。归纳小结:2、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P59)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3.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因?(P59)观看视频,阅读书P59页,了解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归纳小结: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②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60)阅读书P60页,观看图片,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探究与分享】阅读书P61页探究与分享,想一想,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归纳小结: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6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5. 文化自信的含义是什么?(P61)阅读书P61页相关链接,知道文化自信的含义是什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2023年6月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归纳小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6.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探究与分享】阅读教材62页探究与分享,思考并回答问题。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激发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独特的魅力吸弓了世界的目光。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文化能够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知和接受。日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 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国际文化交流,让我们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肩负着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归纳小结: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二. 美德万年长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P65)观看图片,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请同学们阅读P62页,知道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归纳小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8.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P63)?【探究与分享】请同学阅读P63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将你的优乐观与同学分享。范种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说明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品质,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我的忧乐观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乐;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以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为已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归纳小结: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内容: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9.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5)【探究与分享】请同学阅读P65页探究与分享,理解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请同学们阅读书上P65页,知道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归纳小结: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