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3.1 维护秩序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核心 素养目标 法治观念:引导学生遵守规则,维护秩序,增强法治意识。 道德修养:分析社会问题,强化自身行为规范,提高维护秩序的能力;知道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含义、分类,理解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重要。重点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难点 辨别网络谣言,传播正能量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讲授 新课 讲授 新课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1、探究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内容 对比两组图片,并思考:这两组图片有何不同之处? 2、知识小结:社会秩序的含义、内容 (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3、材料分析: 4月6日,国乒队员樊振东在微博上发表声明,称某女士通过多日跟踪确定樊振东在酒店的房间号,又通过酒店前台拿到樊振东的房卡,于樊振东上午外出期间多次非法侵入他的房间,有保洁人员和监控为证,已及时报警,相信公安机关会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 小讨论:(1)你如何看待“饭圈陋习带进竞技体育”? (2)这种混乱的行为会造成哪些影响? 4、图片资料:夏夜安全大巡逻 5、知识小结: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1)社会层面: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2)公民层面: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1、小活动:生活里的规则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身经历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的规则。 2、知识小结:社会规则的含义、内容 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规则:道德、纪律、法律 3、温故知新 4、探究:下列情境中,我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遵守那些规则和秩序? 5、知识小结: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6、材料分析: 10月1日起,《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将正式施行,禁止十二类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秩 序、公共场所容貌和环境卫生的行为,包括: 在车厢内进食;在车站、车厢内吸烟、随地吐 痰、便溺、吐口香糖、乱扔废弃物;使用电子 设备外放声音、擅自表演歌舞...拒不改正的,最高处二百元罚款。此外,阻挡车门或站台门关闭等危害轨道交通安全行为,将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思考:(1)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定? (2)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铁中的不文明行为呢? 7、知识小结: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交流、回答。 思考、表达。 思考、讨论、回答。 联系生活,思考回答 通过社会生活中各种场景的行为,判断行为的正误,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生活是一种有序化的状态。 根据当前社会不合理行为,感受其的破坏性,明白规则对于生活的意义。 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感受社会秩序对民生的意义。 通过生活规则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白社会规则规定了社会秩序的内容。 通过社会新闻,引导学生理解不遵守社会规则就要受到惩罚,从而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课堂 小结 梳理 讲述 梳理本节课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