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课件(共14张PPT) 济南版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课件(共14张PPT) 济南版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时)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生态系统的类型
(1)人们按生态系统所受人为影响或干预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 和 。
①根据地理因素,自然生态系统可分为 和 两大类。
②_______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绿色水库”和“ ”的美称。
③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④人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2)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环境。
(3)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识点5
森林
生态系统的类型、自我调节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地球之肺
湿地
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___能力,因此各种生物成分能处于 之中。
(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3)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是 ___________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会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导致生态危机。
自我调节

复杂
有一定限度
动态平衡
1、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
A.D→B→C→E→A
B.D→B→C→A
E
C.A→C→B→D
E
D.A→E→C→B→D
C
例题
E
2、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2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A
3. (2021·菏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某学校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他们让学生参与设计并建设了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校园生态系统保护小组的同学,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
(3)根据图中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 ______________ _属于分解者。有机碎屑被分解者最终分解
成 _____________ ________(写出2项)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4)使用杀虫药物后,蝗虫数量急剧下降,其他生物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使用杀虫药物前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__ _____。
(5)杂食性鸟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_____ _____。
生产者(或乔木和草本植
4
大型真菌和跳虫
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
自我调节能力
生物富集
(1)图一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____。
(2)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__________ 。碳在a、b、c三种生物体内以____ __的形式存在。
(3)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猫头鹰获得1千焦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千焦能量。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原因是_ ____。
(5)为了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做?_____ (答出一条即可)。
4

鼠或食草昆虫
有机物
125
4.(2022·山东滨州)
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
节约用电
5.(2022 山东泰安)我市非常重视保护泰山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的愿景。下图是泰山某地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山雀与蜘蛛的关系是___ ___,体温恒定的脊椎动物是__ ____。
请写出与鼠有关的食物链______ ____。
(2)研究人员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分别在A、B、C三个区域采集相同面积、相同重量的表层泥土样本,收集其中5种动物并称量其重量,结果如下图:
B、C区域与A区域相比,___ ___的重量增加了,依据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原因可能是__ ________。
分析B、C区域中5种动物的重量变化,推断化学药物X和Y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____ _____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为保护环境,在既不伤害天敌又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______ __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竞争和捕食
山雀、鼠
植株→鼠→蛇
跳虫
蜘蛛数量减少
种类和数量
生物防治
1.认识生物多样性
(1)内涵:遗传(基因)的多样性、__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______的多样性。
(2)价值:包括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和 __________ ___三个方面。
知识点6
物种
生态系统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潜在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2.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很大威胁;
往往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的生存。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包括 、 、 等。
② 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 _____ ______。
③自然保护区被称为“天然储存库”“天然实验室”“活的博物馆”。
④我国特有珍稀生物: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银杉、珙桐、藏羚羊。
⑤中生代活化石——扬子鳄;植物活化石——银杉。
注意: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乱采滥伐和乱捕滥杀
外来生物的入侵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因素?
1.生物品种多样属于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属于物种的多样性。
2.杂交育种利用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3.食用、药用、观赏、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生态价值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例题 (2021·菏泽)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D
(1)在海水中从浅到深依次生活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藻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
(2)泰山上不同海拔地区分布着不同的植被,主要受_______的影响;同一海拔分布着高矮不一的植被,主要受_______的影响。
(3)“锄禾日当午”所体现的生物学知识:锄禾疏松了土壤,促进作物根的_______作用;草和禾苗争夺阳光和养料,存在_______关系,锄禾除去了杂草,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建设生态农业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多重丰收。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牛的饲料,牛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人工生态系统既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 ___________。
(5)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园内种植品种多达数百个,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的多样性。牡丹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使用价值。
光照
温度
光照
呼吸
竞争
能量的多级利用
能量利用率
基因
直接
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探究实践——通过控制实验变量,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步骤】
1.设置对照:在铁盘内铺一层湿土,以铁盘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黑纸板,另一侧
盖玻璃板,使两侧形成阴暗和明亮的两种环境。
2.将20只黄粉虫幼虫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在两种环境的中央放置10只黄粉虫幼虫。
3.静置5~6分钟,统计黄粉虫幼虫在两种环境中的个体数量。
【实验现象】
明亮处黄粉虫幼虫数量少,阴暗处黄粉虫幼虫数量多。
【实验结论】
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的生活有影响,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注意事项】
1.避免偶然性: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减小误差,统计次数不宜过少,同时设置重复组,
并计算多次结果的平均值;黄粉虫幼虫数量应在10只以上。
2.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实验时,控制光照为单一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3.实验材料的处理:实验结束后,把黄粉虫幼虫放归大自然。
实验
1.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某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
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 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5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___ ______________。
光(或光照)
对照(或单一变量)
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或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或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把透明玻璃板换成黑纸板
2.(2022 四川德阳)聚苯乙烯是一种热性塑料,常用于制泡沫箱、玩具、一次性餐具等。由于分子结构特殊,普通微生物难以降解,所以我们通常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制成混凝土复合板、土壤改性剂等再次利用。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某科技活动小组为探究“黄粉虫幼虫能否分解聚苯乙烯”开展了相关实验(据资料介绍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子)。据表回答: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各取50只大小、长势均①的黄粉虫幼虫 喂食适量的麦麸子 正常生长
乙组 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 ?
(1)实验中①处应填写________,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起_______作用,本实验甲乙两组均选用100条黄粉虫幼虫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乙组实验结果②为_________,可以得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3)根据本题资料分析,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含聚苯乙烯的塑料尺在垃圾分类中属于_______(填字母)。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物 C.其他垃圾 D.有害垃圾
(4)据有关资料表明,100条黄粉虫每天可吞食34—39毫克聚苯乙烯塑料,在肠道内停留不到24小时,其中约48%被降解,经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在黄粉虫体内分离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细菌,这项研究提供了有效降解聚苯乙烯的基本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
对照
避免偶然性
正常生长
B
细菌在聚苯乙烯分解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