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统编九上道法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思考:结合视频内容,说说怎样才能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体人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视频《全社会大普法》新课引入新课引入维护交通维护社会治安环境监测保障就业救助流浪人员保障义务教育提供公共服务管理社会生活你能从中看出我国政府主要做了哪些事情?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4.2 凝聚法治共识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道德修养:培育法治精神,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观念。法治观念: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健全人格: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责任意识:争做守法公民,自觉投入法治国家建设。难点重点1.新课导入2. 法治政府3. 厉行法治4. 课堂小结5. 巩固提升6. 2023中考真题演练自主学习1、政府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工作原则?P512、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和核心?P52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P52-534、如何厉行法治,建设法治中国.P53-555、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P55完成自学提纲所提问题,并在课本中进行勾画。第一目 法治政府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生活场景 应找的地方政府部门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交通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教育部门林业部门民政部门新知探究维护社会治安维护交通安全检查环境监察管理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探究归纳保障百姓住房保障义务教育救助流浪人口助力乡村振兴政府组织群众接种疫苗河南暴雨中警察救助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探究归纳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权力来源:来源于人民。宗旨:为人民服务。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1.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笔记整合什么是法治政府(含义)?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整体感知2022年4月8日权威发布上海市纪委监委通报2起疫情防控不力典型问题上海机场集团下属虹桥公司消防急救保障部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水飞在疫情防控中不担当、 不作为问题。李水飞在3月24日紧急转送一名 机场委外单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员工过程中,消极推诿、缺乏担当,导致转运进程迟滞,造成不良影响,被撤销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支部副书记、院长周宝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管理不严、处置不力问题。周宝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未正确履职,导致该中心浦东分中心多名病人、员工感染,造成不良影响,被免去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接受进一步调查处理。为什么要对他们问责 政府如何依法行政?新知探究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规范政府权力依法行政新知探究2. 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及核心是什么?(1)地位:(2)要求:(3)核心: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规范政府的行政权。笔记整合“互联网+政务服务”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只跑一次”“一次不跑”的真正落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务服务平台纷纷上线,不断推动各地从网络问政走向网络理政,实现了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互联网+政务的实施,有哪些好处?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监督政府行为的渠道?提示:新闻舆论监督、人大代表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国家监察委员会监督等。对公民: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监督权;②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政府:①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②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新知探究新知探究3.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或 怎样做到依法行政?)政府角度: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 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公民角度: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笔记整合第二目 厉行法治公民尊法学法立法机关科学立法行政机关严格执法企业依法经营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厉行法治……说一说:厉行法治都有哪些人的参与?新知探究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不是只是政府的责任?还应该有哪些人的参与?厉行法治的内涵?P53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新知探究4、如何厉行法治,建设法治中国?(1)国家: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P53-2(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 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P54-1(3)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学法守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P54-1(4)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P55-1笔记整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1043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成员应当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从这两条规定中,你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P55-1本段二者关系新知探究男子高铁上教训霸座男事件,该男子持二等车票坐一等座,列车服务人员反复劝说其离开,霸座者拒不离开,双方只是言语冲突,男子看不惯霸座者的行为,上前殴打霸座男致其轻伤。男子高铁上“见义勇为”教训霸座男,被判拘役罚金6万,你怎么看?思考:你认为该男子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吗?提示:不属于。该男子的动机值得倡导,但其行为不可取。面对霸座者,在劝导无效的情况下应及时报警解决。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新知探究5、法治与德治的关系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笔记整合法律道德促进支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化作用规范作用易混易错1. 只要有良法,就能实现法治。还需要善治2.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的事,与普通民众无关。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要主动参与,献计献策。3.道德对法律有规范作用。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法律对道德有规范、促进作用,道德对法律有支撑、教化作用。课堂小结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厉行法治它不只是政府,还需要公民、社会等各方力量,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让我们为实现法治中国理想而努力奋斗!凝聚法治共识板书设计法治政府厉行法治1、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工作原则3、什么是法治政府?2、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5、怎样厉行法治(要求)?6、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国家公民党和政府社会4、怎样做到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01观察下面漫画,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②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就是做到依法执政 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 ④建设法治政府,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D巩固提升02“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机关做到这一要求( )A.说明行政机关无须监督和制约B.有利于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大事C.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D.体现了国务院具有最高监督权 C03(2021镇江)从方便自己“要证明”,到方便群众“减证明”,曾经的“奇葩证明”,不用开了;“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移动办”,办很多事,不用跑了。如果围绕以上政府新气象拟一个新闻标题,下列选项中最贴切的是( )A.法治政府建设一直在努力B.建成法治国家目标顺利实现C.公共服务建设让机会均等D.严格执法守护百姓生活安宁A04(2022镇江)为进一步赓续红色血脉、宣传和弘扬英烈精神,在广泛听取市民建议的基础上,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烈士陵园保护条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弘扬英烈精神融入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B.条例通过前开展立法调研——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C.该条例须经市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权D.条例通过后有关行政部门对违反条例的行为开展惩戒——体现民主决策A1.(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最近,AI(人工智能)翻唱在网络上爆红,最火的莫过于“AI孙燕姿”。但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AI孙燕姿”是否侵权?“AI孙燕姿”的作品有著作权吗?等等。随着AI盛行,如何尽快在法律层面制定相应规则并不断完善,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这要求在AI领域( )A.强调严格执法,做到公正司法 B.加快立法步伐,做到有法可依C.加强行业自律,做到全民守法 D.践行公序良俗,做到良法善治B2023真题体验2.(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配合保护法的实施,黄河沿线各地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某地启动村级普法联络员制度,聘任“村级普法联络员”,打通普法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启用村级普法联络员制度的价值在于( )①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②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提高黄河沿线群众法律意识③有利于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3.(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3月8日,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审理判决女童热心助人致伤案,善意助人者不担责;审理小区保安送老人就医被索赔案,驳回无理赔偿请求。报告中这两个司法案例体现的是( )①司法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③司法能满足公民的一切诉求 ④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立法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A4.(2023·浙江金华·统考中考真题)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对此,你的观点是( )A.赞成,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B.赞成,我们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C.不赞成,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D.不赞成,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C5.(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的界限在哪 哪些“红线”不能碰 2023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给出答案。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汇集民智。以下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法》形成的路径合理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野生动物保护法》②公民向全国人大代表反映野生动物非法展演乱象③公民针对《野生动物保护法(草案)》提出意见建议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开《野生动物保护法(草案)》征求意见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草案)》A②→④→③→⑤B.②→④→①→③C.③→⑤→④→② D.④→③→⑤→①D6.(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共制定、修改、废止行政法规466件次,其中制定56件、修改46件次,“一揽子”修改327件次、废止37件。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②规则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被修改完善③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规则都将被修改或废止④我国一直在追求良法之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D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_2凝聚法治共识(课件含视频)【2023秋九上道法公开课备课】.pptx 4_2凝聚法治共识(课件含视频)【2023秋九上道法公开课备课】_14361.mp4 政府_2540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