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课件)(共64张PPT)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课件)(共64张PPT)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64张PPT)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整本书知识体系
科学思维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总论
规则
方法
运用
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单元知识体系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1.2 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12.1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3.2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教师寄语:保持对生活的爱和热忱,把每天都活得热气腾腾。
新教材(统编版)高三政治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第十二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体系构建
备考导航
考点梳理
易混易错
命题猜押
体系构建

①检核表法:含义、具体方法
②信息交合法:含义、作用
③头脑风暴法:含义、要求、原则
体系构建
第七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1.必要性
2.含义
3.特点
4.方法
5.优缺点
6.要求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1.必要性2.含义3.方法4.功能5.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①客观基础
②关系
③运用
④作用
1、必要性
2、含义
3、特点
4、主要方法
5、运用逆向思维应该注意的问题
6、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备考导航

备考导航
课标要求 考点概览 考向预测
1.了解发散思维中所采取的推测等方法;概括发散思维的特点;知道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功能。 2.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1.发散思维 2.聚合思维 3.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4.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1.高频考点:辨识多向思维方法、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方法、作用与关系、逆向思维的方法、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2.题型预判: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从单元角度重点考查综合运用创新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考点梳理

知识回顾——思维形态的划分
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
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
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
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思考:她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帮小丽出些点子。
张颖是走读生,一次在下午骑自行车刚出家门上学时遇到了狂风暴雨,她既担心淋坏了身体,也担心误了下午的课。
点子一:身体要紧,先在家避避雨;
点子二:叫父母开车送送;
点子三:搭网约车返校;
点子四:打电话给班主任请假,等雨小了再返校;
点子五:……
在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待解问题,这些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寻找这些解决方案需要创新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
导入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一:发散思维
1.原因
(1)客观基础: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和关系,不同的性质和关系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人们已经认识的事物性质和关系、功能和作用,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必要性:为了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寻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和作用,需要运用发散思维。
2.含义
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由一到多)
牛刀小试:下列属于发散思维的是?
①将平面镜改为多种曲面镜,制成哈哈镜;
②集思广益;
③理论工作者依据许多现成的资料归纳出一种结论。
(√)
(√)
(×)
思考:发散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吗?
发散思维作为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具有思维创新的功能。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问题,还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因而发散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但是创新思维并不就是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方式有多种。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一:发散思维
3.发散思维的特点
(1)方向的发散性
(2)过程的流畅性(短时间内发散较多想法,量多)
(3)思路的变通性(不受现有知识、经验的限制;不限于某一思路)
(4)结果的独创性(新途径、新方法、新方案)
思维方向的发散性,即以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从一到多)
已知事物
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功能的作用。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一:发散思维
4.发散思维的方法
(1)检核表法 含义 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具体方法 他用 现有事物有无其他用途,或者稍加改变后是否可作他用?
借用 能否引入其他领域成功的办法解决某个问题?
改变 改变现有事物的形状、颜色、意义、式样等,会产生什么结果?
扩大 现有事物能否另外加些什么?将其伸一伸、扩一扩行吗?
缩小 现有事物能减少什么?将其变小、变轻、变短、浓缩将会如何?
代替 现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工艺、动力、结构、方法来代替?
调整 调整顺序、速度、程序会怎么样?
颠倒 正反互换会怎么样?倒转事物的因果关系会如何?
组合 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组合起来怎么样?
牛刀小试:下面示例,属于检核表法哪个方面?
示例1:尼龙丝最初只用于军事,后来人们又用尼龙丝制作了丝袜。
示例2:医生引入微爆破技术消除肾结石。
示例3:人们将平面镜改造成多种曲面镜,制成了哈哈镜。
示例4:人们在两块玻璃之间加入某些材料,制成了防震、防碎、防弹的新型玻璃。
示例5:人们在大型计算机、饼干、雨伞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微型计算机、压缩饼干、
折叠伞。
示例6: 如今,电视机的数字信号早已取代了原来成像粗糙的模拟信号。
示例7:飞机诞生之初螺旋桨装在头部,后来装到了顶部,便成了直升机。
示例8:人们有时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时又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示例9:最初铅笔和橡皮是分离的,很不方便;后来人们发明了带橡皮的铅笔。
他用
借用
改变
扩大
缩小
代替
调整
颠倒
组合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一:发散思维
4.发散思维的方法
(2)信息交合法  含义 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作用 通过信息交合法,可以将事物可能具有的组合“一网打尽”,供人们筛选。
(3)头脑风暴法  含义 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要求 它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讨论的主题。在会议进入自由畅想阶段,不宜过早地评判他人的设想,以利于其他设想能够顺利地产生;(3个臭皮匠)
原则 “延迟评判”“以量求质”
所谓“延迟评判”,是在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仍然找不到问题之解时,不要马上下结论说“此问题无解”,而应该耐心等待灵感的到来。
疑难解析:列举法和信息交合法的异同
1.同:都运用列举的方法。
2.异:
(1)列举法的重点在于将研究对象的特点、缺点、希望点等逐一罗列出来,以便提出改进的意见,构成创新的设想。
(2)信息交合法则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各种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大量的思路。
(3)前者在列举的基础上发现不足、提出设想;后者是在列举的基础上组合信息求得思路。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一:发散思维
5.发散思维的优缺点
(1)优点:帮助发现新问题,而且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思维发散技法有助于人们进行思维发散。
(2)缺点:仅仅依靠几种思维发散技法,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
6.正确运用发散思维的要求
(1)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还需要其他思维因素的积极参与。
(2)思维发散的效果,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的多少、实践能力的高低等密切相关。
知识拓展:运用发散思维应注意的问题
1.要大胆敞开思维。不要先考虑实际不实际,可行不可行。一位数学家说,你考察的可能性(不管它是多么异乎寻常)越多,就越容易找到真正的诀窍。
2.要注意发散思维的质量。要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各种后果、各种方法、各种途径等,要注意新思维的种类。
3.要坚持思维的独特性。不要重复头脑中早已定型的东西,要从新的角度超越自己或别人的思维常规。
4.不破不立,要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必须突破心理障碍。
①局限于现成答案; ②循规蹈矩; ③盲目从众; ④怕出差错。
典例训练
(2023·浙江台州统考)传统油菜花花色单一,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严重影响以油菜花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付东辉领衔的彩色油菜花研究团队,自2015年在珍稀花色花粉的基础上,采用远缘杂交、轮回选择、定向回交等选育方法,使不同花色基因重新组合,让油菜花开出了包括玫红、乌紫色、深粉色在内的63种颜色。由此可见,这一研究过程( )
①实现了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
②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研究彩色油菜花
③立足农业生产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研发新品种
④反复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研发不同花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典例训练
(2023·浙江台州统考)在金属器文物的修复过程中,修复师需要秉持“最小干预”的原则,根据锈蚀物的类型和深度、金属文物的制作工艺和保存状况,在上千种化学材料中,选择最适宜的文物修复材料,最终完成对文物的修复。金属器文物的修复( )
①在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中完成了对文物锈蚀度的研究
②运用了类比推理探寻金属文物和其他文物的相同点
③通过思维发散寻找文物修饰部位最适宜的修复材料
④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典例训练
天气炎热时,有人发明了带微型电扇的太阳帽;为了方便出行,人们发明了印有火车时刻表的一次性纸杯。这是( )
①运用检核表法,寻找新思路
②运用引入法找到的新突破口
③运用组合法找到的新突破口
④运用聚合思维,寻找新思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典例训练
某寒冷地区的电话线常被厚厚的积雪压断。为此,某电话公司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如何清雪。有人在会议上开玩笑说:“干脆给飞机绑个扫帚去扫雪。”受此启发,各种各样的意见纷纷产生,这次会议共产生了36个设想。这里运用的发散思维技法是( )
a.列举法
b.信息交合法
c.检核表法
d.头脑风暴法
D
探究与分享
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该法的修订过程历经了多次集中审议。自2021年12月开始,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订草案进行初次审议,在征求意见后,2022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订草案进行二次审议,并在人大网公布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全文,再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022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订草案进行三次审议,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
在多次的集中审议下,新《妇女权益保障法》亮点颇多,保障了多项当下社会公众最关心的妇女权益。
思考:为什么《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要进行多次的集中审议?这一举措体现了何种创新思维方法?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思维方法?
聚合思维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二:聚合思维
1.需要聚合思维的原因
(1)客观基础:不同事物之间,不论其差异有多大,总会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具有可通约性(共性)。
(2)必要性:为了揭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发展,需要运用聚合思维。
2.聚合思维的含义
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示例:阅读文章时提炼中心思想;做题时选择最佳答案;复习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总结经验教训……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二:聚合思维
3.聚合思维的特点:由多到一
(1)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
(2)思路具有归一性
(3)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4.聚合思维的功能
(1)聚合思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围绕这个轴心来进行。
(2)它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从而把看似互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
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5.聚合思维的方法
在思维聚合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二:聚合思维
6.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1)客观基础: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
(2)关系: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
(3)运用: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4)作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展。
归纳: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关系
区别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含义 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思维方向 由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 由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
特征 方向具有发散性,过程具有流畅性 思路具有变通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方向具有集中性,过程具有严谨性,
思路具有归一性,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技法 主要有检核表法、 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等 主要有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抽象等逻辑思维方法
联系 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依赖。一方面,聚合思维必须以发散思维所取得的成果为前提。另一方面,没有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多种答案就无意义,无价值可言。 典例训练
(2022辽宁营口一模)观察下面三角形中的数字,思考对a、b、c三个数字进行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中间的数值。通过探索,你会发现本题的规律是:三角形内中间数字等于三角形底角两个数字之和减去顶角数字的差的2倍。材料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聚合思维 d.辩证思维
C
典例训练
(2023·湖北荆宜三校联考)无人机航拍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带人领略大千世界,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当前,无人机在公共安全、测绘、能源、农业、环保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无人机已持续深入各细分市场,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着眼无人机行业发展,生产者应( )
①借助联想思维,挖掘市场消费主体共性需求
②进行发散思维,开拓无人机个性化应用场景
③坚持聚合思维,突破无人机的关键核心技术
④具备超前思维,通过调研创造行业发展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典例训练
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下列属于聚合思维的是(  )
a.司马光看到小朋友落入水缸,当“让人离开水”行不通时,果断地砸破水缸,“让水离开人”,救了小朋友的命
b.根据“草莓比香蕉贵,香蕉比苹果贵,苹果比橘子贵”,得出“草莓比橘子贵”
c.研究员从收集到的资料中发现给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动物喂食霉变花生后,它们都患了癌症,由此得出霉变花生是致癌物
d.画家在艺术创作的时候,将自己想要呈现的主体、构图和色彩在脑海中进行安排,呈现出一幅草图
C
探究与分享
逆向思维
一个自助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而导致效益不好,于是餐厅规定: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十元,结果生意一落千丈,后经人提点将售价提高十元,规定改为:凡没有浪费食物者奖励十元,结果生意火爆,且杜绝了浪费行为。该餐厅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解决的难题?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请你谈谈对它的理解。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三:逆向思维
1.需要逆向思维的原因
(1)客观基础: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必要性: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2.逆向思维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一切与原有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
(2)特点: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三:逆向思维
3.逆向思维的方法
(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结构反转)
◇事物的存在总是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如换位思考、动物园的游客与老虎)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状态反转)
◇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如动与静、冷与热、甜与咸、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如司马光砸缸:救人离水→让水离人;自助餐)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三:逆向思维
3.逆向思维的方法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功能反转)
◇某种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会有用;此地无用,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如炒冰机的发明、垃圾回收)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因果反转)
◇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如磁生电→电生磁)
归纳:逆向思维的方法
方法 依据和作用
结构顺序反向思考(结构反转)
存在状态转换思考(状态反转)
事物功能反向思考(功能反转)
因果关系交换思考(因果反转)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左右、上下、前后、正反、内外、大小、对称与不对称、平面与立体、方形与圈形、管理与被管理、约束与被约束)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如动与静、冷与热、甜与咸、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某种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会有用;此地无用, 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事物都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中,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三:逆向思维
4.运用逆向思维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果采用正向思维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解决得很好,就不必采用逆向思维。
(2)逆向思维只能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对某一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此时逆向思维就缺乏了必然性和有效性。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三:逆向思维
5.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②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③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例】现行的车轮几乎全是圆形的,有人却想运用逆向思维想把车轮改成三角形,经过无数次实验终究也没能成功。
知识拓展:逆向思维≠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也称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 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2)逆向思维不是什么事都“倒着来”“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不是别人讲“中心”而我唱“边缘”,不是他人主张“正统”而我故意扮成“另类”。那种在自然科学领域不讲事物的确定性和精确性,在社会生活领域拒斥理想和崇高的思潮,就其思维方法而言,都不是我们所倡导的逆向思维。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三:逆向思维
5.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2)掌握正向思维的“正”
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
(3)正逆互补,携手并进
①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②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三:逆向思维
5.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4)创新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
①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②目的: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
③联系: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典例训练
(2023·浙江台州统考)是药三分毒。在身体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不会吃药,但如果你是新冠感染者的密接,医生会建议你提前服用减半剂量的感冒药,这有助于减轻发病症状,甚至实现不发病。材料启示我们( )
①要运用超前思维,科学预见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
②要运用创新思维,敢于超越陈规,多路探索新方法
③要运用逆向思维,对有关事物结构顺序的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④要运用逆向思维,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典例训练
北京冬奥会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在钢厂遗留的老厂房、烟囱、冷却塔等工业遗址的基础上,将工业建筑物改造为满足奥运比赛需要的专业场馆和配套功能用房,实现了钢厂由“火”到“冰”的重生,成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地。工业遗址的重生是( )
①运用逆向思维,反向求索,以发现已有事物的新功用
②运用聚合思维,聚焦目标,以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③运用发散思维,延迟评判,以找到有效的多样性答案
④运用联想思维,移植功能,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典例训练
(2023·吉林白山市四模)某村有148亩涉及52户农户的闲置住房和宅基地,由于肥力差,土地碎片化严重,一直荒在那里没人耕种。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想来想去,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对碎片化的土地进行整合,统一对外招标,这样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防止土地抛荒、撂荒。2021年底,村“两委”将这块地公开招标,并最终以亩均200元的价格租赁给本村村民薛某。薛某接手后对土地进行了平整施肥,并通过种豆固氧方式提升地力,改善土壤质量。薛某自信地说:“只要三年 左右的时间,耕地质量将会提升一个台阶,争取也能种上水稻。”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该村“两委”及村民是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将百亩荒地变农田的。
答案
①创新思维不能凭空产生。该村“两委”及村民立足实践,以问题为导向,积极解决荒地问题。
②该村“两委”坚持聚合思维,明确防止土地抛荒、撂荒这一目标,通过分析、比较,最终选择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解决问题。
③运用逆向思维,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薛某一方面对土地进行平整施肥,另一方面对粮食种植的结构顺序作反向思考,先通过种豆固氮方式提升地力,然后实现种植水稻的目的。
命题猜押

命题猜押
(2022秋·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篇不见“秋”“思”二字,却字字道尽“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成功,在于( )
①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从多方面把握事物的共同性质
②巧妙找到了秋思与枯藤、老树、昏鸦、瘦马、夕阳、天涯等的关联
③将对“秋思”形成的感性具体上升为了多样性统一的思维抽象
④在思维中形成了藤、树等事物不同外在形态的纯然构想并进行了提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命题猜押
(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2022年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文章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逻辑思维角度看,新发展理念是( )
①坚持运用发散思维科学认识事物的体现
②对思维的基本形态认识的具体体现
③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思想方法
④对党情、国情、世情的外部联系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命题猜押
(2023秋·山东东营高二统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意味着( )
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通过聚合思维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
②通过发散思维,去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寻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和作用
③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效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④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揭示不同事物间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命题猜押
(2023·河北模拟预测)2022年,卢煜明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卢煜明说一场电影成为他的科学“缪斯”。某天,他去看《哈利·波特》,电影院的灯光暗了下来,片头出现“hp”字样,“h”像一个染色体,“可能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想法,知道怎么去做整体测序了”——孩子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几个月后,他们顺利完成了利用母亲的血浆来测胎儿基因组序列的实验。卢煜明的成功体现了( )
①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②类比推理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
③通过思维收敛和集中可获得多样性的答案
④思维发散过程中离不开其他思维的积极参与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A
命题猜押
(2022秋·安徽安一中校考阶段练习)科学家们对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各样的鱼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鱼鳃上都有一种能排除盐分的特殊细胞,叫“氯化物分泌细胞”。正是这种细胞,使得海鱼长期生活在海水中而肉却不成。这是对各种各样的海鱼进行研究而得出的普遍性结论。这一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上述事例说明
①对各种鱼的认识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②人的思维能力可以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③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
④对复杂问题的研究往往需要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命题猜押
某游乐场在暑期正式开业,开业前几天游客爆满。由于排队花费较多时间,游客一天下来只能玩3~5个项目。甲同学发现越接近出口处的项目,排队游玩的人数越少,故该同学没有按照由入口到出口的顺序游玩,而是按照由出口到入口的顺序游玩,一天下来比其他人多玩了好多项目。该同学的成功之处在于①坚持联想思维,将过去的经验运用到新事物上
②坚持创新思维,打破常规,另辟蹊径解决问题
③运用类比推理,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准确推断
④坚持逆向思维,对事物结构顺序进行反向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命题猜押
在城市文明创建这个问题上,面对相关法律惩戒震慑力度不够、监管又存在一定漏洞的现状,某市号召广大市民对不文明行为“随手拍”,开展不文明行为举报有奖活动,对参与者兑现奖金。此后,该市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这说明( )
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能够正逆互补、相得益彰
②逆向思维因避免了思维僵化比正向思维更具优势
③只有坚持聚合思维才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新作用
④通过发散思维方法可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命题猜押
“湘绣”是四大名绣之一,2022年9月15日,湘绣《群鸡图》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作者邬建美从自然与生活中发现艺术表达的灵感,采用施针、游针、掺针等多种针法,使鸡群的布局疏密有致、动态各一、栩栩如生,寓意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繁荣兴旺。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该作品能够获奖是因为( )
①善于用整体性、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
②能够对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③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想象等方式展开了联想
④完成了从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多路探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命题猜押
2022年11月28日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等7区发布“按需”检测核酸通告:“对高风险防控人群会采用上门核酸检测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核酸筛查,减少人群聚集感染风险。”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坚持了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值得借鉴推广
②政府可以根据人民群众的愿望建立有利的联系
③高风险上门检测和按需核酸实现了新旧事物的融合
④合理运用逆向思维,推动疫情下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命题猜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农场运用生物技术,把杂草、生活垃圾变成有机肥料,施放到农田,用来生产粮食,蔬菜,粮食,蔬菜的一部分用来养猪。猪粪与杂草混合,加工成生饲料,再把牛粪与杂草混合制成高效农肥,高效农肥经处理后回施到水田,成了养鱼的饵料。在这一良性生态循环的农场里没有废物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土地又能够重复耕种,解决了土地贫瘠的问题。
(1)材料中良性生态循环农场的建立运用了哪种思维方法
(2)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思维方法的特征的
答案
(2)
①聚合思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该农场各方面的建设都围绕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这一目标来进行;
②聚合思维运用多种逻辑思维方法,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把看似互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该农场通过各种方式,将农场内的各种物质加以转化,构建起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链条,聚焦建立生态循环系统。
(1)聚合思维的方法。
命题猜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一系列隐藏的中国式浪漫让世人津津乐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火炬接力视觉设计中,寓意深刻,惊艳全球。
◆开幕式独具特色,震撼世界。镜头一 独属中国的倒计时法。在运用何种倒计时法的问题上,工作人员从不同角度提供了众多创意设想,最终确定了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法。每个节气都配合着古诗文或谚语、俗语,华夏大地的四时魅力风光和冰雪健儿的激情运动场景交相辉映,彰显了“文化办奥”的主题。
镜头二:耳目一新的点火方式。本次点火,一改传统点火仪式中,熊熊燃烧的烈焰为主火炬的形式,由所有参赛代表团的引导牌(小雪花)组成的大雪花,作为火炬台。两位国家队运动员将接力的最后一棒火炬置入这朵大雪花中,以最后一棒火炬作为主火炬。微火虽微,永恒绵长,闪耀着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冬奥之光。
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相关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从火炬到开幕式设计为何能以中国式浪漫惊艳世界。
答案
①运用联想思维的想象方式。利用我国已有的文化器物,通过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中国冬奥系列形象。
②坚持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互结合,以彰显中华文化为目标,从不同角度提供创意设想,突出文化办奥的主题。
③科学运用逆向思维。主火炬一改传统的点火方式,以“微火”取代熊火,向世界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奥运理念。
易混易错

易混易错
1.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风暴法都是自由思维发散的技法。
2.将平面镜改为多种曲面镜,制成哈哈镜,这是从检核表法中的扩大的方面进行思维发散的。
3.发散思维是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解析: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风暴法都是强制思维发散的技法。
解析:将平面镜改为多种曲面镜,制成哈哈镜,这是从检核表法中的改变的方面进行思维发散的。
解析:聚合思维是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易混易错
4.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外在联系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5.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
6.逆向思维不属于创新思维
7.逆向思维就是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倒着来”
解析: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解析: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
解析:逆向思维是通过反向求索,有利于解决难题,因而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解析: 这是把生活实际中的逆反心理当成逆向思维。面对生活中的多种难题,要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若做什么事都“倒着来”“顶着干”只能把问题搞乱。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