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本卷共五个大题,23个小题,共8页;满分9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B.长春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kg D.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下面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4.有一瓶可乐,被小明喝掉了一半,则剩下的一半( ) A.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B.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 C.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5.下列物态变化中,与其他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情况都不同的是( )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 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 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 D.湿衣服变干6.在学校复学期间,为了加强防护,师生要求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区域继续佩戴口罩。戴口罩给师生交流带来的影响是( ) A.戴上口罩后产生了回音 B.改变了声音的音色,制造了噪音 C.降低了声音的音调 D.减小了声音的响度7.在某次直线短跑训练中,小明和小华同时从起点向终点冲刺,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C.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D.全程中,小华一直跑得比小明快8.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晶体的熔化时间是10min B.3~6min温度没有升高,所以没有吸热 C.0~3min物体处于固态,吸热升温 D.该晶体的熔点是50℃9.元旦期间,小明早晨来到沭河公园玩耍,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题目为《公园晨冬》的小诗——“屋楼晓日暖,沭水铺红缎。霜松沾玉衣,南雁余声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看到沭河水面在朝阳的照耀下铺上红缎,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看到沭河水面在朝阳的照耀下铺上红缎,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听到南飞的大雁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这是通过音色判断出是大雁的声音 D.听到南飞的大雁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这是通过响度判断出是大雁的声音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11~15题每小题2分,16题4分,共14分)11.(2021 文山期末)小明安静地坐在一列飞驰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以他坐的凳子为参照物,他是 的。12.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人用冰取火的情景,这是利用了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可戴由该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13.(2022 云南模拟)如图所示,小明和伙伴们在做小游戏。即使小明被蒙住了双眼,他也能辨别出周围不同伙伴的声音,这是因为每个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小明还能通过声音确定小伙伴的位置,说明声音能传递 。14.过桥米线是云南特色小吃,在冬天用筷子将米钱从滚煲的汤里夹起时,会看到冒白气,这是一种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为了尽快吃到米线,人们有时会对着米线吹一吹,这样做可以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 从而加快蒸发,蒸发吸收热量,使米线温度降低。15.(2022 昆明市西山区期末)2023年是生肖兔年,某人有一块质量为89kg的铜,切下一半将其熔铸成实心生肖兔的铜像,则该铜像的体积是 m3。密度为ρ1的液体和密度为ρ2的液体质量相等,将它们均匀混合(混合前后体积不变)在一起,混合液体的密度是(请用ρ1和ρ2来表示)。(ρ铜=8.9×103kg/m3)16.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智能化、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无人机携带的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和轻型光学相机既能可见光成像、又能红外光成像,携带的激光扫描仪具有高效率、高精度、三维扫描等特点……被称为“百变小能手”。如下表所示是某小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帧·秒-1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参数名称 最大飞行半径R/km 拍摄速度n/帧·秒-1 最大飞行速度v/km·h-1数据 6 11000 72(1)红外夜视仪夜晚能够识别人体、岩石,是因为被识别物体的 不同,发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2)无人机携带的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摄像头成在传感器(相当于胶片)上的像是 的实像;当无人机远离被拍摄物体时,要仍然成清晰的像,其镜头应该向 (选填“前伸”或“后拉”)。 (3)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如图乙所示,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某时段测得一辆轿车通行60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22000帧,据此判断汽车 (选填“超速”或“不超速”)。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7.(1)(2022 昭通期末)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18题8分,第19题4分,第20题8分,第21题4分,共24分) 18.(8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面观察蜡烛的像。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 ,这种研究方法叫 法。(3)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乙所示),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偏 (选填“高”或“低”)。 (4)小明把手机调为时钟状态,通过平面镜看到镜中手机显示的时刻如图丙所示,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当时的实际时间是 (选填“10∶33”或“1∶27”)。19.(4分)同学们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一步来探究凸透镜成像。(1)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在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像的特点是倒立、 (填像的大小)的实像。(2)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80.0cm,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20.0cm,如图乙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 20.0cm(选填“>”“=”或“<”)。(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凸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cm。(4)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 刻度线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21.(4分)同学们猜想水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取相同的两组容器,其形状如图所示,分别倒入质量不同的水。观察比较(选填“哪个容器中水先干”或“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内水减少得多”),理由是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2.(9分)在一次爆破中,已知导火线长120cm、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6cm/s。点火者在点燃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求: (1)导火线全部燃烧需要多长时间 (2)点火者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680m以外的安全隐蔽区 (3)若能够安全跑到隐蔽区,到达安全隐蔽区后多长时间后能听到爆炸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问(3)题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