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1、干涉的条件(1)两波源的频率相同。(3)振动方向相同。(2)相位差恒定。振动加强点的位置振动减弱点的位置2、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复习回顾第四章 光3、光的干涉CONTENTS0102干涉条纹和波长之间的关系0304目录典型例题光的双缝干涉了解薄膜干涉1.光要发生干涉现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2.该怎样获得相干光呢?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思考:怎样才能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呢?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人们对此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论人们知道,干涉是波特有的性质,只要是波都可以发生干涉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首次利用双缝实验得到了光的干涉图样颜色相同同一束光一、光的双缝干涉1801年托马斯·杨寻找到的相干光源(1)单缝作用:获得一束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频率(单色光)和振动情况,也可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2)双缝作用:把一束光分成两列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相干光。双缝间距为 0.1mm。光束单缝双缝红滤色片(激光)屏幕s0s1s22005年 杨氏双缝实验被评为历史上十大最美丽实验之一。实验过程如图,让一束平行的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狭缝S1和S2相距很近,两条狭缝就产生两个光源,它们的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光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双缝干涉的示意图实验结论:证明光是一种波1.实验现象:屏上形成的明暗相间条纹叫做干涉图样2.干涉图样的特点:等间距、中央为亮条纹明暗相间、讨论1:为什么有的地方亮一些有些地方暗一些?红滤色片单缝S1S2S***屏幕实验现象解读亮条纹为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即振动加强点暗条纹为波峰波谷相遇,即振动减弱点双缝S1S2屏幕P1 第一亮纹 Δr=λP 中央亮纹 Δr=0P2 第二亮纹 Δr=2λP3 / 第三亮纹 Δr=3λP3 第三亮纹 Δr=3λP3 / 第二亮纹 Δr=2λP3 / 第一亮纹 Δr=λQ2 第二暗纹Q 1 第一暗纹Q3 第三暗纹Q3 / 第三暗纹Q2 / 第二暗纹Q1 / 第一暗纹Δr=5λ/2Δr=λ/2Δr=3λ/2Δr=5λ/2Δr=3λ/2Δr=λ/2讨论2:亮纹和暗纹依次出现满足什么规律呢?振动加强点条件:(亮条纹)振动减弱点条件:(暗条纹)P中央亮纹由于从S1S2发出的光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又经过相同的路程到达P点,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峰,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谷,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谷,在P点激起的振动总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幅A=A1+A2为最大,P点总是振动加强的地方,故应出现亮纹,这一条亮纹叫中央亮纹。双缝S1S2屏幕讨论3:中央P处为什么一定是亮纹3.如图所示,用频率为f的单色光(激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的P点出现第2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c,则P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r1-r2|应为( )B二、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双缝S1S2屏幕什么是干涉条纹的间距(条纹宽度) △x△x条纹间距的含义: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中心之间的距离叫做条纹间距。我们所说的亮纹是指最亮的地方,暗纹是最暗的地方,从最亮到最暗有一个过渡,条纹间距实际上是最亮和最亮或最暗和最暗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双缝S1、S2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P 。对屏上与P距离为x的一点 P1,两缝与P1的距离P1 S1=r1, P1 S2=r2。S1S2P1Pldxr2r1M当两列波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相邻两个明(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在线段P1 S2上作P1 M= P1 S1,则S2M=r2-r1,因d l,三角形S1S2M可看做直角三角形。有:r2-r1=dsin θ(令∠S2S1M=θ) ①另:x=ltan θ≈lsin θ ②时才会出现亮条纹,亮条纹位置为:相邻明(暗)纹间的距离大小的影响因素:(2)双缝之间的距离d:(3)双缝与屏间的距离 l :S1S2P1Pl波长越大,相邻的亮纹间距越大(1)波长λ:d越小,相邻的亮纹间距越大L越大,相邻的亮纹间距越大d1、双缝干涉亮(暗)纹间距的公式(2)不同颜色的光频率不同:f红(1)相同介质中,不同的光波长不同:λ红>λ橙>λ黄>λ绿>λ青>λ蓝>λ紫(3)相同双缝干涉装置,不同颜色的光条纹间距不同: Δx红>Δx橙>Δx黄>Δx绿>Δx青>Δx蓝>Δx紫2.不同单色光干涉条纹宽度:3.白光的干涉图样特点:(1)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2)中央为白色亮条纹;(3)干涉条纹是以中央亮纹为对称点排列的;(4)在每条彩色亮纹中红光总是在外侧,紫光在内侧。一束白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条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是因为(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不同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造成条纹间距不同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D.各色光通过双缝的距离不同【正确答案】A4.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在真空中做红光和紫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获得甲、乙两种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紫光,乙为红光B.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率大于乙光在水中的传播速率C.在同一种介质中,甲光的折射率大,乙光的折射率小D.在同一种介质中,甲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乙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大B7.如图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示意图,其中S1、S2为双缝,D为光屏,实验中观察到屏上O点为中央亮纹的中心,P1为第一级亮纹的中心,若将双缝间的距离变小,其他条件不变,则( )A.屏上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小B.屏上O点仍然为中央亮条纹的中心C.屏上P1位置仍然可能为亮条纹的中心D.屏上P1位置可能为暗条纹的中心BD由于重力的作用,肥皂薄膜将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光从薄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出来两个光波,这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产生干涉。薄膜干涉成因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两列波叠加加强形成亮条纹。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两列波叠加减弱,形成暗条纹。三、薄膜干涉=n亮纹:暗纹:思考:我们应该在哪一侧观察薄膜干涉?是在光源一侧?还是在无光源一侧?观察方向:是在光源一侧,观察反射光薄膜干涉条纹应是水平方向注意:λ是光在介质中的波长薄膜干涉的光程差:(d为薄膜厚度)白光照射时是彩色条纹薄膜(劈尖)干涉的条纹间距d1d2 lθθ两处光程差为1=2d1, 2=2d22- 1= ,所以d2-d1= /2结论:劈尖的θ角越小, l 越大,即条纹越稀疏。亮纹1亮纹2取一个透明的标准样板,放在待检查的部件表面并在一端垫一薄片,使样板的平面与被检查的平面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入射光从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形成相干光,从反射光中就会看到干涉条纹.标准样板待检部件空气薄层应用一:检查表面的平整程度如果被检表面是平的,产生的干涉条纹就是平行的,如图甲、乙;如果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丙,则表示被检测表面微有凸起或凹下,这些凸起或凹下的地方的干涉条纹就弯曲。从弯曲的程度就可以了解被测表面的平整情况。这种测量精度可达10-6cm。甲乙丙被检测平面薄片标准样板单色光提前凹陷,延后凸起如图所示,用单色光照射透明标准板M来检查平面N的上表面的平滑情况,观察到如图所示条纹中的P和Q情况,这说明( )A.此操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B.N的上表面B处向上凸起C.若出现两条连续的直线干涉条纹,则说明两条连续的干涉条纹所对应的空气薄膜厚度相等D.干涉条纹是由M下表面的入射光线和N的上表面的反射光线干涉形成的【正确答案】B增透膜薄膜厚度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薄膜,当薄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薄膜中的波长的1/4时,从薄膜前后两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的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它们干涉相消,减小了反射光的能量,增强了透射光的能量,称为增透膜。增透膜厚度:应用二:照相机的增透膜由于人眼对绿色最敏感,所以一般增透膜增强的是绿光将一块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与一块平板玻璃叠放在一起,二者之间便形成类似劈尖形的空气层。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空气层上表面两束反射光干涉,产生的干涉条纹称牛顿环。空气薄膜厚度相同处光程差相同,所以牛顿环为一系列同心圆环。应用三:牛顿环5.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光源S到S1、S2的距离相等,O点为S1、S2连线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光源S发出的波长为λ的光,经S1出射后垂直穿过玻璃片传播到O点,经S2出射后直接传播到O点,由S1到O点与S2由到O点,光传播的时间差为 t。玻璃片厚度为10λ,玻璃对该波长光的折射率为1.5,空气中光速为c,不计光在玻璃片内的反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四、当堂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