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 鱼类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2个)鲁科版(五四制) 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4 鱼类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2个)鲁科版(五四制) 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导入新课
1.说出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第四节
鱼类
鱼类
脊椎动物:由许多块脊椎骨构成脊柱,
对身体起支撑作用
多种多样的鱼
海水鱼
淡水鱼
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四大家鱼
石斑鱼
活动一、观察鲫鱼
小组合作任务单
观察1:认识鲫鱼分部特点和名称。
观察2: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状?
观察3: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征?
观察4:看一看体表,再用手摸一摸,
想想鲫鱼的体表结构有什么特点?
头部
躯干部
尾部
人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在水中生活
(1).靠游泳捕食和防御
(2).能在水中呼吸
鱼适于水中生活
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
活动二、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提出问题:各个鳍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活动二、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游泳
尾鳍(1个)
胸鳍(2个)
腹鳍(2个)
臀鳍(1个)
5
4
3
2
1
背鳍 (1个)
小组合作任务单
每次捆绑一种鱼鳍,与正常小鱼对照,
观察鱼鳍的作用
背鳍
尾鳍
臀鳍
腹鳍
胸鳍
侧线:
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产生动力,掌握方向
协调平衡
保持左右平衡
转换方向
保持直立
结论:鱼游泳,靠 产生动力和 的协调
躯干部和尾部摆动

活动二、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呼吸
①将滴管伸入水下,滴在鱼口前
②观察红墨水从哪里排出
小组合作任务单
①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②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③鱼是如何在水中呼吸的?
观察:
得出结论:鲫鱼在水中呼吸靠_________

鳃盖
鳃丝
对照鳃的结构图,思考:
①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
②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想一想:
鳃丝多又细,扩大接触水的面积,有利于气体交换
密布毛细血管
对比鳃在水中和离水时的状态,思考:
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
畅所欲言:
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呈流线型,能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覆盖鳞片,有黏液,能保护身体和减少摩擦
背深腹白,不易被敌害发现,是保护色
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有鳍,适于水中游泳
用鳃,适于水中呼吸
体色:
体形:
感觉器官:
体表:
运动器官:
1
2
3
4
5
6
呼吸器官:





什 么 是 鱼?



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及鳍的协调游泳
鱼类的基本特征

生活在水中
体表内常有鳞片覆盖
丰富的蛋白质
观赏
活动三、鱼与人类的生活
过渡捕捞
1.鱼类属于脊椎动物,是因为 ( C )
A.鱼类有鳍,运动灵活
B.鱼类有鳔,能够停留在不同水层
C.鱼类有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
D.鱼类有鳞片,能减少游泳阻力
2.下列动物中不属于鱼类的是 ( D )
A.鲫鱼 B.草鱼 C.海马 D.鱿鱼
3.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外部形态特点是 ( C )
①用鳃呼吸 ②体内有脊柱 ③用鳍游泳 
④体表覆盖鳞片,鳞片外有黏液 ⑤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4.鲫鱼呼吸时,流出鳃的水和流入鳃的水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变化情况是 ( C )
A.流出的水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流出的水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流出的水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流出的水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解析】鲫鱼呼吸时,当流入的水经过鳃丝,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流出鳃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5.下列不属于制定南海休渔制度主要目的的是 ( D )
A.有效控制捕捞强度,保护幼鱼资源
B.保护海洋动物的多样性
C.有利于鱼类等水生动物在春、夏季节的繁殖
D.渔船、渔民可得到休整,为继续捕捞做好准备
6.如图是鲫鱼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在“[ ]”内填字母 ):
( 1 )根据图示写出图中字母所指结构的名称。
A 胸鳍 ;B 腹鳍 ;C 臀鳍 ;D 尾鳍 ;E 侧线 。
( 2 )鲫鱼在水中游泳时靠[A]和[B]维持身体的平衡,靠[D]掌握身体前进的方向。
( 3 )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鱼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请写出保护鱼类的措施:
 禁止向水域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减少有机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或建立完善的水体监管机制,并采取相应措施 ) ( 写出两点即可 )。
7.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鱼便停止了浮头。
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最少,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
天亮以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水中氧含量增加,鱼便停止浮头现象。
提醒:夜晚时,缺少阳光照射,藻类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会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
8.现有小鲤鱼数条、金鱼缸、凉开水( 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已经除去 )、池塘水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 1 )提出问题: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 2 )作出假设: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 3 )设计探究方案:
①取两个 相同 的鱼缸,编号为甲、乙,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 凉开水和 池塘水 。
②分别取大小相同、健康状态相同的5条小鲤鱼放入甲、乙两个金鱼缸中,观察一段时间并记录鲤鱼的不同表现。
( 4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小鲤鱼 开始死亡  ,而乙中的小鲤鱼 生长状况良好 。
( 5 )根据现象,得出实验结论:鱼在水中呼吸时需要利用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