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 年级 上 册教案备课序号:第 5 节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执行教学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 3.1维护秩序 课 型 新授教学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2.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3.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培养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能积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教学重点 社会秩序的意义教学难点 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教学模式 “一心二导三力”教学模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视频、课件、教材教 学 过 程 个性思考【故事导入】——故事提兴趣,学习更有趣 新闻聚焦:2023年7月23日,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体育馆发生坍塌事故,造成11名师生不幸遇难。据了解,事故发生时,该校女排2名教练和17名队员正在体育馆内集训。下午14时左右,消防队接到体育馆屋顶坍塌的报警,事故救援队伍立即赶赴现场,但只有4名队员成功脱险,其他15人被困。 一夜紧张的搜救行动后,救援人员于次日上午10时全部找到被困人员,其中4人已无生命危险,但其他遗憾的是,其他人员无法挽回生命。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是由施工单位违规行为导致的。 问:结合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说说你对规则、秩序的理解。 悲剧的背后无不是规则意识的淡薄。社会生活需要规则,一个社会对规则的遵守程度,也标志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过渡:社会规则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了解社会规则,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和价值,知道如何遵守社会规则。今天,让我们学习和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维护秩序》。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 1.掌握社会秩序的内容及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掌握社会规则的含义、种类以及社会规则的作用。 3.理解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必备知识清单 1.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重要性、作用、内容) 2.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遵守社会规则?(含义、种类、作用) 3.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作用)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教学故事一】——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新闻材料:2023北京暴雨道路塌方火车被困:一名女乘务员在K396列车上哽咽安抚乘客:铁路一直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他们列车员下车查看了两处塌方,走七八百米给旅客运回了物资。她反复叮嘱乘客“领取物资千万不要拥挤,哪怕吃不上,免费的饭一会儿就好……我是个女人,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就是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 据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消息,命名2023年7月30日担当K396次旅客列车“三乘”人员集体“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工人先锋号”;提拔列车长杨龙、副列车长董树翠、值班员赵阳3名操作技能岗位工作同志到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作;择优选拔劳务派遣工列车员王静、高小越、逯瑶、张燕如、郭娇、李丹、白小晶7名同志为集团公司劳动合同制职工;给予积极抗洪抢险、服务旅客的32名“三乘”人员(含委外餐售公司5名餐车、售货人员),每人一次性奖励1万元;给予包头客运段一次性奖励20万元。 经呼铁公安局党委研究决定,给予乘警孙愉力诚同志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颁发荣誉证书、奖章。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小组合作探究 思考: (1)怎么评价列车员的言行? (2)如果不遵守秩序会造成什么影响? 提示: (1)她在努力维护秩序,人民的生命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充分彰显了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强大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员的铁肩担道义和铁路工人的坚守与奉献精神。 (2)可能出现混乱、增加障碍、激化矛盾,降低社会运行效率,增加社会管理成本。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不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降低人民对生活的美好体验,影响社会进步与和谐。 拓展: 以上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提示:以上四幅图对应是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讲解:社会秩序的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社会秩序的分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归纳总结: 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作用(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重点】 ①社会层面: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②公民层面: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教学故事二】——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图片:你知道吗? 高铁上这些事情不能做 文明出行,清净你我,人在旅途,文明出行是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美好的风景,需要美好的环境,旅途漫漫,需要文明相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份文明出行小贴士。 4.列车上的紧急制动设备和车门手动按钮千万不要擅自触碰,否则将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旅客若不小心坐过站,可联系乘务人员寻求帮助。《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第五项和第九十五条规定:擅自开启列车车门、违规操纵列车紧急制动设备,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小组合作探究 思考:这些“不能做”是怎么形成的?这些“不能做”可以分为哪几类? 提示: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 【教学故事三】——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车票实名购买、查验制度,并公开纸质、电子车票的使用规则。无有效车票、车票所记载身份信息与本人真实身份信息不符的,铁路运输企业有权拒绝其进站乘车。旅客应当按照车票载明的座位乘车,不得强占他人座位。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思考: 如果铁路部门没有制定具体的有关座位的规定,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详细的火车乘坐规定对于铁路运行秩序的维护有什么作用? 提示: 会出现混乱,例如随意占座,争抢座位,发生其他的矛盾冲突,影响火车的正常运行。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详细的火车乘坐规定让人们知道了自己享有的权利以及承担的责任,有利于铁路正常的运行秩序得到维护,有利于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教学故事四】——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高铁动车组全列禁止抽烟,但总是有人心存侥幸、以身试法。 中国警察网讯 为确保管内列车运输及旅客群众出行安全,南昌铁路公安局南昌公安处乘警支队全面筑牢列车消防安全防线,近日在昆明南至南昌西的高铁列车上查获一名吸烟的男子。 2023年2月13日16时55分,昆明南至南昌西列车运行时,一男子在厕所内吸烟引发烟雾报警,随即值乘民警在车厢内将吸烟男子赵某当场查获,并在厕所便池内发现了未被水冲走的烟头,乘警对其进行列车消防安全宣传后,赵某认识到了自己在高铁上吸烟行为的危害性。 赵某称,本以为抽两口不会被发现,谁料还是被民警当场查获。违法行为人赵某最终被处以行政罚款200元的处罚。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思考: 为什么要处罚在高铁动车组全列抽烟的行为? 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让乘客自觉做到不在高铁动车上吸烟? 提示: (1)维护秩序靠规则,良好的秩序不会自然形成,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支持措施,否则,规则就会是形同虚设,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2)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所以,可以加强对乘客的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层面的宣传。 拓展:《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8年9月30日通过,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铁路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全文共6章54条分别从总则、铁路安全责任、铁路线路安全、铁路建设与运营安全、法律责任和附则六个方面,对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铁路安全管理活动进行了规范.(本条例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铁路安全管理活动) 归纳总结: 2.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作用(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重点】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具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知识梳理】——学会思维法,知识全概括 【课堂训练】——掌握怎么样,我来试一试 1.1.在公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牌子:“芳草萋萋,踏之何忍?”在图书馆,我们能见到这样的提醒:“这里最需要你的安静!”在汽车站,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横幅:“自觉排队,文明候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D ) A.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B.社会正常运行只需要社会秩序 C.社会规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2.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B ) A.维护良好秩序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 B.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C.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D.人们都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边两图。 材料二:近年来,北京市全面动用罚款方式向“中国式过马路”(在路口凑够一撮人就走,与红绿灯无关)说“不”,行人闯红灯罚款10元,非机动车闯红灯罚款20元,均为当场处罚。 (1)图1中的行为缺少什么意识?观察图1和图2,说说两者之间的联系。 (2)从规则之“源”和规则之“变”的角度,说说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3)为避免“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 (1)规则意识(或:安全意识;或:责任意识)。图1行人乱闯马路(或:交通意识薄弱)是导致图2交通秩序混乱的原因之一。 (2)①规则之“源”角度:规则规定可以做什么,不许做什么。规则应生活的需要而出现。②规则之“变”角度:新的规则和制度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规则的存在,源自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着生活的历史。 (3)遵守交通规则,做个文明的公民;宣传交通法规,减少这种不文明的现象等。板书设计 维护秩序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情境创设,依托鲜活的学习素材和丰富的课堂活动,设置有梯度有深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还通过图片、情境、新闻等展示了生活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教材,感受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高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总体教案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有力的帮助了学生培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还要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深度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