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 年级 上 册教案备课序号:第 6 节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执行教学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 3.2遵守规则 课 型 新授教学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需要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2.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3.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发展辩证思维能力。锻炼自己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能力,做到自我约束、自觉遵守规则。认同要通过制定和遵守合理规则妥善处理好彼此间的利益关系。在正确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学重点 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学难点 自律与他律、从他律向自律转变教学模式 “一心二导三力”教学模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视频、课件、教材教 学 过 程 个性思考【故事导入】——故事提兴趣,学习更有趣 【内蒙古晨报】:担心误车拒绝配合安检,还把行李扔在安检仪处,上车后又用阻挡车门关闭的方式要求工作人员将行李送至列车上,导致列车延误。近日,一女子因阻拦动车发车,被呼和浩特铁路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为什么这位乘客会受到处罚 你如何理解规则与自由? 预设: 这位乘客没有正确行使权利,她的任性而为导致了列车晚点,损害了其他乘客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行车秩序,因此必须予以处罚。 过渡: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了解社会规则,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和价值,知道如何遵守社会规则。人人遵守规则,社会生活才会井然有序,人民才会有充分地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社区生活中,还是在公共场所,都要熟悉相应的规则,明确规则的内容, 做到自觉遵守规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遵守规则》。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 1.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自觉遵守、维护、改进规则。 2.提高自律能力,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 3.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维护规则的理念。 必备知识清单 1、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2、如何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3、如何维护规则 4、为什么改进规则? 5、如何改进规则?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教学故事一】——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案例: 19岁王某(微博账号:@TSCB8)微博评论区发表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因旅居国外,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其刑事拘留并对其上网追逃。 20岁唐某某,发布诋毁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十五日的处罚。 25岁杨某(微博账号:知名Zed)微博评论区发表一条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公安机关依法作出行政拘留7日处罚。 27岁许某怡(微博账号:YvonnAlmond)在网上发布丑化英雄烈士的言论,依法刑事拘留。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案例? 提示:尊崇英雄、缅怀英烈、捍卫历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维护英雄烈士的尊严和合法权益,惩治歪曲历史事实、诋毁亵渎英雄烈士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是构筑维护英雄烈士权益的“铜墙铁壁”!侮辱诽谤英烈的不良言论不仅影响个人对他人或事件的声誉或态度,也影响着其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的理解。 警方指出,英雄烈士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于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希望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是为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2018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思考:上述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小组合作探究 上述几条公安机关依法处置的案例中,传播侮辱诽谤英烈言论的年龄普遍较小。可见,互联网上部分别有用心之人打着“还原历史”“寻找真相”等幌子,歪曲历史、否定历史,诋毁英烈,极易误导青少年对国家、社会和文化的认知。侮辱诽谤英烈的不良言论不仅影响个人对他人或事件的声誉或态度。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归纳总结: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P27【重点】 自由和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二、自觉遵守则 【教学故事二】——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故事欣赏:自律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小组合作探究 思考: (1)看了自律的名人典型故事的视频,你有什么感悟? (2)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提示: 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故事三】——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2.如何遵守社会规则?P28-29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教学故事四】——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3.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规则?P30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有效劝导 有“礼”,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有“理”,要晓之以理,采取合理的方式 有“节”,要注意适可而止 【教学故事五】——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时政速递:为规范和提升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能,保障骑车人员交通安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GB811-2022,以下简称新标准)。新标准是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2年12月1日发布,将于2023年7月1日实施,对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 援引澎湃新闻消息,在6月26日,“头等大事,保命新盔”解读头盔新国标媒体研讨会上获悉,公开数据显示,在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因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而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使骑乘人员的受伤率下降70%,死亡率则可下降40%。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思考: (1)为什么要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 (2) 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提示: (1)由于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都属于“肉包铁”交通工具,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乘人员会更容易受伤。所以,“新标准”对于头盔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近年来有关外卖员骑行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大多数外卖员因骑车未佩戴头盔,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受伤。 (2)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调整购票身高;调整个税起征点;调整刑责年龄;“七天无理由退货。因为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 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 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归纳总结: 4.为什么要改进规则?怎样改进规则?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知识梳理】——学会思维法,知识全概括 【课堂训练】——掌握怎么样,我来试一试 1.为了抢时间,不少外卖送餐员简直是在“用生命送餐”,无视交通规则,抢行逆行等违规现象频发,相关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对此,专家建议平台应改善配送运营评价机制,加强监管,承担社会责任,并呼吁清费者多给予送餐员一份理解。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保障社会正常秩序的实现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 ③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④要做诚实守信的人,承诺的事情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做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近年来,仍有一些人“不拘小节”,如:高铁“霸座”,侮辱、殴打公交车驾驶人员等,上述事件中相关人员已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以上事件警醒我们( C ) ①个人行为应当遵守社会公共规则 ②社会进步必然要求牺牲个人自由 ③不良行为有可能变为一般违法甚至犯罪 ④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网民浏览资讯后,在评论区发布评论已成为网络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当下网络评论区“戾气”之风蔓延,从失控的质疑、无底线的人身攻击到网上“约架”,网络暴力猛于虎。 链接:网络戾气,是指网络上一种极端的心理或风气。 你同意网民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观点一:不同意。 评论区虽然是自由空间,但严管是有必要的。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观点二:不同意。网络戾气影响太坏,但网络也有积极作用,不应该关闭评论区。 ①网络“戾气”之风蔓延,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评论区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和渠道。②国家有关部门要开展专项行动,整治“网络戾气”,打击网络暴力,加强对网络评论区的监管;网民应当增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传递网络正能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情境创设,依托鲜活的学习素材和丰富的课堂活动,设置有梯度有深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还通过图片、情境、新闻等让学生理解了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的方法,要积极维护与改进规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体教案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有力的帮助学生认同要通过制定和遵守合理规则妥善处理好彼此间的利益关系。在正确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还要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深度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