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玩转铰链四杆机构模型【课题】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课时】1课时(45分钟)【设计理念】中职新课改中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机制,大胆尝试“做中学”、“学中做”等新的学习方式,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根据课改方向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前微课预习,课中动手落实旧知、探索新知、提炼新知等先做后导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于学生,变教师的教为导,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把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了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弊端。【内容简析】本节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基础》第六章常用机构第一节平面连杆机构,课程内容包括: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分类和应用,时间为1课时;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对铰链四杆机构基本性质的理解,所以需要机构的实物模型演示才能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学情简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中职模具高一的学生,这些90后孩子身处互联网+时代,喜爱智能手机等信息化产品并且爱玩、动手能力强;在课堂上已经学习基本的机械传动内容,对机构机器都有了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且对机器上机构的运动有一定的探索欲望,平时不喜欢枯燥无味的纯理论课。【教材的处理】:1、教师先将铰链四杆机构的杆件介绍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自学对铰链四杆机构作初步的认识。2、在课中让学生动手组装铰链四杆机构模型,通过把玩旋转模型来提炼新知得出:依据两连架杆运动形式的不同铰链四杆机构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3、利用多组铰链四杆机构实例图,让学生判类型的应用拓展新知。4、最后利用微信测试卷落实本堂课的重难点,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杆件名称及类型与应用能力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杆件名称、类型及应用。理解两连架杆不同的运动形式。难点:依据两连架杆不同的运动形式可将铰链四杆机构进行分类。【教学方法】本课根据“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配以任务引领法,结合微课、微信等信息化手段翻转课堂,并让学生通过“扫一扫,课程导入”、“讲一讲,落实预知”、“做一做,探索新知”、“说一说,提炼新知”、“答一答,深化新知”、“评一评,总结知识”的教学线路在先做后导的教学模式中利用小组合作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最后通过“想一想,设疑探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为引出下节课内容设下铺垫。【课前准备】微课制作、机构材料、学案记录表、网络测试卷、学生分组等【教学过程】一、扫一扫,课程导入(约2分钟)【导 语】:同学们昨天发布在网上的微课都学习了么?现在通过手机扫一扫来测试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任务步骤】:微信扫一扫,检验微课自学成效。设计意图:通过手机微信扫一扫的信息化手段回顾预知,创设课程导入情景,引领学生正式进入课堂学习中去。二、讲一讲,落实预知(约3分钟)【导 语】:测试完成我们来看一看大家的答题情况吧。通过分析表的数据反映,大家的预习情况并不理想,同学们也看见了自己手机里答题的分数,下面请满分的同学来当一回小老师,为大家重新回顾一下微课的内容。【任务步骤】:请学生回顾课前微课自学的内容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①、机架:固定不动的构件 ②、连架杆:与机架连接的构件③、连杆:与两连架杆相连的构件④、曲柄:能绕机架作整周旋转的连架杆⑤、摇杆:绕机架作某一角度(小于180°)范围内摆动的连架杆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得分情况,利用满分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达到查漏补缺,落实预知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做一做,探索新知(约10分钟)【导 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做铰链四杆机构,我们分成四组,组内合作讨论每人设计组装出不同类型的铰链四杆机构,同时根据学案提示做好记录表的填写。【任务步骤】:小组合作讨论动手自制铰链四杆机构并填写学案。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完成杆件的组装。根据教师预设问题,学生玩转铰链四杆机构,探索新知。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制铰链四杆机构,完成学案填写来内化微课预习的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与掌握杆件的名称和连架杆不同的运动形式;同时通过教师的巡回指导以便学生顺利的完成模型的组装;在这里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凸显教学难点,通过预设问题,让学生模型进行把玩旋转,组内共同探索新知,让学生在“做中学”中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四、说一说,提炼新知(约10分钟)【导 语】根据组内的合作,每组都做出了不同类型的铰链四杆机构,现在就请其中一组同学来说一说他们组各机构杆件的名称,并演示机构对照动态图片来选一选和组内一样的机构应用,而在座的同学根据上面同学的讲解演示,对比你们组内的机构是不是也一样,并想一想:依据什么可将铰链四杆机构分类为哪些类型?【任务步骤】1、学生上台讲解各自类型机构杆件名称,演示机构同时通过PPT实例图片指认,引出机构类型定义。2、教师提问:依据什么可将铰链四杆机构分类为?让学生提炼新知得出:按两连架杆运动形式的不同,机构可以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设计意图:本环节先邀请某组学生对本组不同的机构进行分析讲解:杆件名称,并演示连架杆运动形式,指认出与PPT上一样类型的机构动态图从而引出机构类型概念,其次再根据老师的提问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突破难点,提炼新知引出重点,在这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五、答一答,深化新知(约8分钟)【导 语】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组内讨论和共同演示对比我们已经了解了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以及它们分类的依据,那么我们大家是不是也能在生活实例中去辨别出它们的应用呢?【任务步骤】1、判别机构类型应用,并讲解机构的运动。2、利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做测试卷,再次内化落实教学重难点。设计意图:本环节第一步先利用多组机构实例图,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判别机构类型,起到深化新知的作用增强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对PPT上实例图讲解连架杆的运动,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最后教师给出机构动态图明确答案;第二步是让学生再次通过微信扫一扫解答第二份测试问卷来落实教学重难点,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评一评,总结知识(约5分钟)【导 语】:通过整堂课的制作演示讲解,我们同学第二次的测试速度和得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具体的答题。【任务步骤】:1、对测试卷的点评。2、对整堂课知识概况总结。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根据测试卷的情况做分析讲解和整堂课知识板书梳理,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总结起到再次巩固知识查漏补缺的作用。七、问一问,设疑探知(2分钟)【导 语】提问:为什么很多同学做的机构形状一样,但机架位置不同,类型就不同了呢?大家课后根据记录表好好研究研究。设计意图:本环节为课后拓展任务,教师通过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创设疑问,让学生带着任务走向课外,为下节课《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别方法》内容埋下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提醒学生杆件长度来为探知提供线索降低难度。板书设计视频区 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和分类 组成 类型【教学反思】本次课中利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配以任务引领法,结合微课、微信网络调查卷等信息化手段应用其中是本堂课中的创新点,而让学生在先做后导中突破教学难点,落实教学重点,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内化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解决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弊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本堂课的成功所在,但在深化实例应用的步骤中局限性太大,还不够深入,致使学生不能了解更多的铰链四杆机构实例应用是本堂课的不足之处。以上是本人的教学设计,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 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_组别:_______ 成员:一、扫一扫,落实预知1、扫一扫完成问卷调查2、通过问卷回答、同学讲解,掌握微课预习知识:①机架 的杆件 ②连架杆 的杆件 ③连杆 的杆件④曲柄为 的连架杆 ⑤摇杆为 的连架杆二、做一做,探索新知要求:1、组内共同探讨设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2、根据不同类型填写杆件名称及型号(如机架、连杆、曲柄、摇杆)3、根据组内的分析讨论:不同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有什么不同之处。附表: 自制铰链四杆机构记录表制作人 杆件名称、型号 杆件名称、型号 杆件名称、型号 杆件名称、型号 机构类型 实例应用 备注如:王三 机架a 连杆b 摇杆c 曲柄d 杆件四种型号及长度: 杆件a:80mm 杆件b:130mm 杆件c:160mm 杆件d:190mm三、说一说,提炼新知根据自制铰链四杆机构说一说各杆件的名称。演示铰链四杆机构分析讲解连架杆的运动形式。对比指认PPT动态图说说铰链四杆机构依据什么条件分为几种基本类型(填写记录表)。四、答一答,深化知识根据实例动态图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应用(填写记录表)。通过微信测试卷落实内化教学内容。五、评一评,总结知识根据教师讲解概括,归纳总结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六、问一问,设疑探知根据老师提出的疑问,参照记录表中杆件的程度作思考探索新知:为什么很多机构形状一样,但机架位置不同,类型就不同了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