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教 材】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背景及思路】在初步学习了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测量外径、读数等知识的前提下,通过练习,掌握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测量内径【设计理念】立足教材知识点,结合测量工件,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降低知识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分组比赛的形式组织教学,促使学生合作交流、竞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规范测量2、能准确说出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的读数组成;过程与方法:1、会正确选择测量工具;2、会规范使用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测量内径,准确读数,且要领准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规范的操作习惯;2、树立互相帮助、讨论和共同进步的团队意识;3、不断产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兴奋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重 点:游标卡尺测量内径;内径千分尺测量内径。难 点:内径千分尺测量内径。 (容易读错)关键点:规范测量。 (培养正确规范的测量方法和良好的态度)【授课类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模拟企业质量检测、启发式教学法等。【教时、教具、课前安排】教 时:45分钟教 具:企业质量检测(环内径、外径、长度检测)视频、环工件25个、精度0.02mm游标卡尺25把、内径千分尺25把、质量检测报告单25份、评价表25份。课前安排:按同组异质对学生进行分组,均分25组,每组2人,选出组长;组长负责记录并上报分组情况。分发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质量检测报告单、评价表【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和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气氛营 造 企业质量检测的视频播放 铃响前播放视频 观看 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受到视觉冲击,早早地融入本节课的主题。创设情景提出任务(约2分) 1、我们面前有游标卡尺和内径千分尺,大家知道游标卡尺除了测量外径、长度,还能测量什么吗?2、测量内径时,怎么选择量具?根据精度3、内径千分尺如何用? 情景提问要求学生思考演示者的动作 思考 回答观 察回 答一个学生上来演示 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引导实施任务(约40分) 任务一:规范测量内径 量爪与轴线平行、一量爪绕轴线作轻微摆动、目光正视尺寸数值;读完数,松开,退出任务二、用游标卡尺测量环的内径、外径、长度(约15分)1、测量步骤(1)清洁、检查、校对游标卡尺(2)清洁工件,有毛刺去毛刺(3)测量孔径(4)测量外径(5)测量长度(6)测量完,放游标卡尺回盒内(7)填表2、(1)测量孔中心与侧平面的距离L:孔壁面与侧平面的距离+孔半径 (2)测量两孔中心距L:最近孔壁+两孔半径之和 或 最远孔壁-两孔半径之和任务三、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约20分)1、特点:易找正,测量方便。精度为0.01mm,按测量范围分,有5~30 mm、25~50 mm、50~75 mm2、内径千分尺活动卡爪到测力装置部分与外力千分尺异同?同:形状、读数、精度0.01mm异:读数方向(即从小到大的次序) 3、内径千分尺读数方法与外径千分尺相同,注意读数方向4、测量内孔动作5、规范测量 两测头与轴线平行;固定测头与内壁接触,转动微分筒的同时摆动活动测头;读完数,松开,退出6、注意事项 内径千分尺用久了或被人不规范使用,产生较大误差。怎么办?类似外径千分尺,先用游标卡尺(可避免0.5或1mm误差),后用千分尺。7、测量步骤(1)清洁、检查、校对内径千分尺(2)清洁工件,有毛刺去毛刺(3)测量内径8、测量内径 回放测量内径视频、注意手拿工件姿势 讲解规范测量内径要点巡视,检查学生是否规范测量 和表格填写情况,并作评价 提示 提问展示外径千分尺图片 提问要求播放视频,讲解 提问 提示 教师巡视、检查、评价 观 察思 考观察、测量各组组长亮答案笔 记组长测量内径分 析回 答观 察分 析与外径千分尺比较观 看思考、讨论观 察测 量记 录 通过对比,掌握规范测量内径要点规范测量内径巩固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教师提示,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知识的信心。有比较,有突出,容易掌握,更有学习效果有比较,有突出,容易掌握,更有学习效果学生做动作企业的视频与学生自己的动作对比对学生更有冲击力有比较,有突出,容易掌握,更有学习效果练习巩固总结评价拓展任务(约3分) 1、总结本节课内容。2、表彰各组3、拓展任务并布置作业 用图片引导、协助学生回答综合评价各组(表扬各组最闪光点、指出不足之处),公布各组得分,按分数高低记入平时成绩。提要求(字迹清楚、按时上交) 回 答聆 听笔 记记 录 以清晰的三点内容来总结结束本节课,并以任务书的形式来布置作业,使学生课后复习的兴趣得以延伸。教学反思 值得肯定的方面: 不 足 之 处:课题:《内径量表测量孔径、其他孔径测量技术》【授课班级】 班【学 生 数】 人【授课时间】 第 节【教 材】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背景及思路】学习了游标卡尺和内径千分尺测量内径后,通过安装内径量表、练习,掌握内径量表测量内径【设计理念】立足教材知识点,结合安装、测量工件,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降低知识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分组比赛的形式组织教学,促使学生合作交流、竞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说出内径量表使用注意事项;2、能准确说出塞规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过程与方法:1、会正确选择合适测头;2、会规范使用内径量表测量内径,准确读数,且要领准确;3、会正确使用塞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规范的操作习惯;2、树立互相帮助、讨论和共同进步的团队意识;3、不断产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兴奋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重 点:会正确选择合适测头,会规范使用内径量表测量内径,准确读数;会正确使用塞规难 点:规范使用内径量表测量内径,准确读数。 (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关键点:规范测量。 (培养正确规范的测量方法和良好的态度)【授课类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模拟企业质量检测、启发式教学法等。【教时、教具、课前安排】教 时:45分钟教 具:企业质量检测(环内径检测)视频、环工件10个、内径量表5把、塞规5个、质量检测报告单25份、评价表25份。课前安排:按同组异质对学生进行分组,均分5组,每组10人,选出组长;组长负责记录并上报分组情况。分发内径量表、塞规、质量检测报告单、评价表【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和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气氛营 造 企业质量检测的视频播放 铃响前播放视频 观看 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受到视觉冲击,早早地融入本节课的主题。创设情景提出任务(约2分) 1、复习内径千分尺规范使用2、还有什么量具可以测量内径?内径量表、塞规、内径千分尺单体 情景提问要求学生思考演示者的动作 思考 回答观 察回 答一个学生上来演示 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引导实施任务(约40分) 任务一:内径量表测量内径 1、规范测头与轴线垂直、绕轴线作轻微摆动、目光正视尺寸数值;取最大值2、特点:分度值为0.01mm,范围为6~10、10~18、18~35、35~50、50~160、160~250、250~400等,根据孔径的大小选择,同时需要选择合适(比孔径基本尺寸大0.5)的测头;误差较大,必须对零3、安装取合适测头→安装侧头→将标杆装入量杆使表预压0.2~0.5→旋转拧紧4、测量步骤(1)清洁、检查、校对游标卡尺(2)清洁工件,有毛刺去毛刺(3)测量孔径三四次(6)测量完,放游标卡尺回盒内(7)填表5、使用时注意事项(1)、测量前检查量杆活动的灵活性(2)、不要使测量杆的行程超过它的测量范围,不能撞或在粗糙处测量(3)、调整或测量时,测头应与环规及被测孔径垂直。测孔时,按孔的方向来回摆动,取最小值。任务二、内径千分尺单体特点:用于测量大孔径。精度为0.001mm,任务三、塞规1、特点:有通端和止端,通端是根据孔的最小极限尺寸确定,作用是防止孔的实际尺寸小于孔的最小尺寸;止端是按孔的最大尺寸设计,作用是防止孔的实际尺寸大于孔的最大极限尺寸2、使用前检查(1)选用的塞规标记与图纸规定的是否相符合(2)必须在周期检定期内(3)塞规的被检面上不应有毛刺、损伤、腐蚀等(4)工件被检表明不应有毛刺、损伤、腐蚀等3、使用方法(1)允许被检表面涂黏度低的油(2)从被检工件的任意方向,通端应该能通过,止端应该止住,否则为不合格工件(3)应在被检部位的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上进行检验4、注意事项(1)沿轴线方向(2)不允许转动(3)通端应全部进入,而不是前端(4)一般不允许检验热或烫的工件(5)若检测不通孔,则塞规的边上应有槽以便排空气5、塞规保养(1)不放在刀架或滑动导轨上,以免轧伤或撞伤(2)定期对塞规的外观、尺寸进行检查6、练习 回放测量内径视频、注意手拿工件姿势 讲解规范测量内径要点边安装边讲解巡视,检查学生是否规范测量 和表格填写情况,并作评价 讲解 播放外径千分尺单体视频讲解 演示提问 观 察思 考听讲观察、测量各组组长亮答案笔 记组长测量内径听讲观看观 察分 析观 看听讲讲解练习 通过对比,掌握规范测量内径要点规范测量内径巩固形象巩固总结评价拓展任务(约3分) 1、总结本节课内容。2、表彰各组3、拓展任务并布置作业 播放视频 回 答聆 听 以清晰的三点内容来总结结束本节课,并以任务书的形式来布置作业,使学生课后复习的兴趣得以延伸。教学反思 值得肯定的方面: 不 足 之 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