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碳钢 教学设计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授课教材 《数控加工机械基础》高教版 授课人教学内容 课题一 认识碳钢设计理念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模式,老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把专业基础课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做到学以致用,为专业实践课打好基础;通过情景化、职业化、体验化、项目化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职业情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教材分析及处理 本课题选自《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新教材项目一课题五,本课题在教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不同材料性能的理解和深化,而且和学生的职业生活密切相关。我在这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一种情景化、职业化、体验化的教学设计,运用行为导向、项目教学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各种碳钢材料的性能和选用有更深的认识。学情分析 由于《数控加工机械基础》是数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日后从事数控操作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因此学生都很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较高。同时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钳工实习》、《机械制图》等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纳和掌握。但由于本年级学生刚参与教学生产实习,实践经验还不足,将直接影响本课的授课效果。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能简单复述碳钢材料的概念、种类2、知道并能举例一些常见的碳钢材料的牌号3、能根据牌号区分碳钢材料的类别4、能根据使用要求选取恰当的碳钢的牌号。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化教学过程,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碳钢的种类、性能和选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2、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分析能力3、培养仔细规范的学习作风教学重点 碳钢的常见牌号与性能教学难点 能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取恰当的碳钢材料的牌号授课类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 行为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小结作业 一、“撬石头”试验:任务撬石头工具由四种不同碳钢材料制成的直径为15mm长为100mm 的四根棒料操行10个人一小组,5人试验,5人观察,合作完成观察结果二、任务驱动:任务一、查看书本内容,完成下表。性能归类组别性能表现(最有特色的选一项)塑性变形永久变形和断裂压痕最明显冲击载荷1234性能指标名称与指标设计意图:(1)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对力学性能有一个大致印象,提高学生的查阅、思考和分析能力;(2)培养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知识探究:结合视频,观察拉伸试验力学的性能指标含义与计算组别计算强度(σs/σb)σs = Fs/S0 σb = Fb/S0 塑性(δ/Ψ)δ=(L1-L)/L x 100%Ψ=(A0-A1)/A0 x 100%硬度(HRA/HRB/HRC)观看视频,作了解冲击韧度(αK)设计意图:(1)让学生对力学性能有一个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查阅、思考和分析能力;(2)培养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任务二、查看书本内容,完成下表。材料名称归类组别材料名称牌号用途含碳量分质量分用途分1234设计意图:(1)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对碳钢分类有一个大致印象,提高学生的查阅、思考和分析能力;(2)培养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任务三:连连看把碳钢类别与牌号对应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铸钢【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化处理,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学以致用,从而熟悉常见碳钢牌号。由于这个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所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实例探究:为零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牌号。零件名称图片材料牌号小轴螺柱锉刀变速箱体弹簧考虑因素:学生尝试选取,说出理由教师点拨,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实例探究,让学生把所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教师通过点拨、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深入。四、巩固练习(4min)完成[练习] 二.选择题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五、小结1、学生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分析方法?书写在课堂小结里。2、教师小结:知识梳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堂课各个环节学习的总结,梳理知识点,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总结、归纳和表达的的能力。教师针对学生的小结情况,进行及时引导、补充,完善学生对本堂课的整体认识。六、作业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2、查阅金属材料手册,了解不同材料力学性能相应指标。【设计意图】学生就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相关理论知识,将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安排为拓展任务,意在让学生学习之余能主动学习,促进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同时,富阳的不少企业接到的是国际定单,需要学生去了解国际标准,从而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教学反思1、试验体验,它一方面能让学生有真实体验,但另一方面未能淋漓尽致表达,有一定的束缚性。2、纸上得来终觉浅,还需跟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陈述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布置学习任务,提出要求视频播放与讲解总结选取方法明确任务抽取三个小组做展示。引导、确定牌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适当点拨。布置练习,校对答案补充、指正,突出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倾听,思考倾听,思考观察与思考深入思考,学以致用。学生结合书本和例题完成任务三。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倾听不同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练习,校对答案自我小结完成课后作业Q235·A-FT10AZG200-400456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