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机械制图》识读组合体视图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机械制图》识读组合体视图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学时 45min
授课教师 连婕 教材 《机械制图》 人数 30
上课地点 机械制图CAD教室 课题 识读组合体视图 日期
基本情况 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规划新教材《机械制图》。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本章知识是学习前半部分最重要的内容,前面承接正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对应关系,本节是从画图到看图的第一节学习,将为后续知识零件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机械加工班共有30名学生,其中男生26人,女生4人,班级学生大部分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学习积极性高。但也兼有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基础知识薄弱,领悟知识的能力欠缺。学生已经学习了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完成了三视图的绘图作业、尺寸标注等内容,80%的学生掌握良好,为后续学习打好了基础。
教学条件 机械制图CAD教室(多媒体讲桌、投影仪、电子白板,学生机30台、教师机1台)。学生用具:小刀、卡纸、橡皮泥等实物。
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目标 掌握识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以读为主,读画结合,提高读组合体三视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形成由图形想象物体以图形表现物体的意识。
重点 组合体视图的识图方法和步骤。
难点 读组合体视图时构思基本体的形状。
教学策略方法 策略 教师用身边的情景导入,使学生感同身受;举一反三、迁移过渡使学生初步感知;深入探究、动画演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练习,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再实践实现再认识;小结评价布置作业,帮助记忆知识点,把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学生按照任务书指导的流程,课前预习,课上 “看—想—做—练—评”,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填写评价表,达到学习目标。整个过程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 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看一看(2min) 播放12级学生在实训时看图纸的视频片段。 教师:播放视频提出问题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看图纸。教师:口述新课课题 情景导入,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兴趣,明确学习内容。
探索新知想一想(8min) 1.选择轴测图(6min)已知简单组合体的视图,选择对应的轴测图。2.总结读图要领(2min)(1)必须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图,;(2)要抓住反映形状特征的视图;(3)要弄清楚图线和图框的含义。 教师:展示一幅三视图,分析表达的形体。布置任务——选图,并作要求学生对视图和轴测图连线或选序号。教师观察。师生总结读图要领教师讲述:由物到图和由图到物是相反的过程。得出结论:读图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并板书 教师分析讲述做到“举一”,学生选图做到“反三”,用旧知识迁移过渡的办法给学生思维转变架设桥梁,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探究学习做一做(18min) 1.分小组制作四个基本体的模型。(15min)1.教师课件展示图形和问题。 2.归纳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步骤(3min)(1)认识视图,抓住特征 从反应形状特征的视图开始进行划分线框。(2)分析投影,联想形体 运用基本体的视图及截交线、相贯线的投影规律构想各部分形状。(3)综合起来,想像整体 从反应位置特征的视图分析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构想出整体形状。 教师课件展示轴承座视图提出问题:三视图中,哪个视图反映形状特征比较明显?能将其大致分成几个部分?是什么形状? 学生分组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选择方法制作Ⅰ、Ⅱ、Ⅲ、Ⅳ四部分模型。教师参与讨论和制作。教师讲授构思方法:例如Ⅱ的形状特征视图是主视图,把三面视图对应起来,结合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想出形状。按位置特征关系,处于中间位置。教师展示轴测图,先部分后整体规范形体的形状和位置。抽取一个小组的作品展示点评。总结看图方法步骤,并板书。 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自主探究,亲身体验“造”基本体的过程,教师讲解,用动画演示,构思基本体的方法,突破难点。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巩固提高练一练(12min) 补视图——已知两面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1.教师出示图形,讲做法要求。2.学生选择(1)或(2)画图。教师把对应的轴测图展示到大屏幕上,以供能力不足的学生参考。3.教师抽取一位学生作业讲评。主要从图和线是否完整,图形是否遵从三等关系,线型是否正确三方面来评价。 运用常规的“二变三”补图问题,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分层设计练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结评价(3min) 看组合体视图要突出两个字“分”与“合”,“分”要分的合理,便于想象物体的形状;“合”要弄清楚各分块之间的相对位置。补视图是提高看图能力的有效手段,课后还要加强训练,为第七章零件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把本节课主要内容概括提炼成字词,提出与本节内容相联系的后续知识。学生填写评价表。 简洁明了地概括本节课的重要知识,以便学生理解记忆。学生自我评价反馈,以指导后续学习。
布置作业(2min) 1.基本作业:①练习册习题。②教室里看光盘上3—5补图解题过程;2.拓展作业:向实训班级的同学要一份图样,并就此和同学展开交流。 学生标记作业。 基本作业让学生加强练习、熟能生巧,看视频实现课后运用网络资源再学习。拓展作业体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念。
板书设计 3—5识读组合体视图
一、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 二、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步骤认识视图,抓住特征分析投影,联想形体综合起来,想像整体 三、提高识图能力的手段补图补线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用迁移过渡法让学生先做初次体验,感性认识,再动手操作,深入探究,不但获取了知识,还体验了过程的喜悦,加上教师讲解演示,突破了构思形体的难点。运用例图作为载体,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设置分层练习方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这次信息化教学比赛,本人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但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将继续学习追求新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