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9 1串联谐振电路 课型 新课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3教学目标 1.掌握串联谐振电路的条件和特点。 2.掌握串联谐振电路选择性和品质因数的辨证关系。教学重点 串联谐振电路的条件和特点。教学难点 串联谐振电路的选择性和品质因数的辨证关系。学情分析 学生能用矢量图分析RLC串联电路。教学效果教后记课前复习 1.在RLC串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2.电路端电压与各元件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3.电路总阻抗与电阻、感抗、容抗的关系。 4.电路端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 9.1 串联谐振电路 一、谐振的定义和条件 1.定义:在RLC串联电路中,当电路端电压和电流同相时,电路呈电阻性,电路的这种状态称为串联谐振。 2.串联谐振的条件 I = ∣Z∣= 串联谐振的条件: X L XC ω0L ω0 f0 3.电路实现谐振的方法 (1)电源频率一定,可调节L或C的大小来实现谐振。 (2)当电路参数L、C一定时,可改变电源频率。 二、串联谐振的特点: 1.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Z0∣ R。 2.电路中电流最大,并与电源电压同相I0 = = 3.电感和电容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相位相反,其大小为总电压的Q 倍(电压谐振)。 UL I0 XL=XL== Q U UC I0XC XC Q U UR I0 R R U UL UC QU 其中:Q = = Q——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 (1)减小电阻,则电路消耗的能量就小,电路品质因数高。 (2)增大线圈的电感量L,线圈储存的能量就多,在损耗一定时,同样说明电路品质好。 4.谐振时,电能仅供给电路中电阻消耗,电源与电路间不发生能量转换,而电感与电容间进行着磁场能和电场能的转换。 三、串联谐振的应用 1.收音机中的调谐接收回路。 2.调谐方法:改变C或L的值。 四、谐振电路的选择性 1.选择性:电路选择信号的能力,也即电路的选频本领。 2.影响电路选择性的因素: (1)讨论方法 作谐振曲线→结论 谐振曲线:把f(或ω)作为自变量,把回路电流i作为它的函数,绘成的函数曲线。 (2)结论:Q值越大,谐振曲线越陡,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3)提出问题:电路的Q值是不是越高越好呢? 3.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关系: 从分析谐振曲线得出结论: (1)谐振电路的通频带:当回路外加电压的幅值不变时,回路中产生的电流不小于谐振值的0.707倍的一段频率范围,简称带宽,用Δf表示。 f = f f1; f (2)Q值越大,电路的选择性越好,但电路传送信号的频率范围越窄(即通频带Δf越窄),因此Q值过大容易造成信号失真。所以Q和Δf 是辨证的统一,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两者有所侧重,例如普及型收音机和收录机就各有侧重。练习 习题(《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 2.选择题(1)、(2)、(5)。 3.填充题(1)~(5)。小结 1.谐振条件及谐振频率。 2.谐振特点:4点。 3.选择性与通频带的关系。布置作业 习题(《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 4.问答与计算题(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